【魏家祥联访】刘镇东“洗产地”论不妥 MITI应以政治智慧把关

《亚视新闻》2025年2月1日 18:00

随着全球出口限制日益趋严,中美贸易战也持续升级,不少中国企业将目光转向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将马来西亚作为供应链重构的重要基地。这本是双赢之举,但马来西亚政府一些部长近期提醒部分中企勿将大马视作“洗产地”,此番言论引发了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的批评。

所谓“洗产地”,是指企业利用某些国家或地区原产地管理立法缺失或不完善的漏洞,通过移除原产地标签、更换包装等方式,获得该国或地区的原产地认证,以规避关税或贸易壁垒。

马华公会总会长魏家祥在媒体新春联访时提到,大马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于2024年12月2日祭出的言论,而当时恰逢世界会长大会尾声。他说,当时参与世界会长大会的不少中国朋友都已看到这则“洗产地”的相关报道。

“他(刘镇东)发表的时候,我也看了好多遍,这个在中美贸易战中,马来西亚有绝对的优势吗?他们就是因为有一些关税突然增加到太离谱了,他完全没有办法竞争必须移到别的地方。”

“我认为政府应该说,我们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带动马来西亚的Localization(本土化),直接把更多的马来西亚元素、原料融入到中企的产品上,我们无任欢迎。”

刘镇东则在国际论坛上强调,过去一年多来,他已多番提醒一些中国企业,如果他们只是打算通过马来西亚更换产品标签来规避美国关税,这样的投资并不适合马国,但并未具体说明涉及的企业类型。

生意变通无可厚非 MITI应严格把关中资投资

针对这一争议,魏家祥则认为,生意人懂得变通乃常理,不应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只要贸易及工业部(MITI)扮演好把关者的角色,严格过滤投资大马的中资企业,问题将迎刃而解。

“生意人懂得变通是正常的,但当外资来投资的时候,该企业必须经过MITI审核,而MITI本身就应该严格过滤这些投资行业。”

“那既然你(刘镇东)是当官的,既然你本身是把关的,我想你应该有这个政治智慧,来应对这个局面。”

尽管争议不断,魏家祥重申,中资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呼吁政府在吸引外资时,采取更积极务实的态度,避免因言论争议而削弱马来西亚作为区域投资中心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