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以民權為依歸”‧方天興促探討廢大專令

國內 2011-11-07 08:31

292x300.2011.11.07.sma06yjw01.jpg 方天興(左起)和蘇巴馬廉見證柔華總新屆理事宣誓就職。(圖:星洲日報)

(柔佛‧昔加末6日訊)華總會長丹斯里方天興表示,不論是行政權、立法權或司法權,最終都應該以民權和人民的話語權為依歸。他說,政府應全面探討是否廢除大專法令,為大專生提供更大和更民主的結社自由和參與空間。

方天興今日出席柔佛州華總以及昔加末中華公會新屆理事聯合就職典禮時指出,華總歡迎上訴庭最近宣判1971年大專法令15(5)(a)條文違反聯邦憲法第10條文的決定。

條文若有混淆應釐清

方天興認同司法不應干預立法,但若立法條文方面出現混淆和矛盾,如大專法令和聯邦憲法條文有所抵觸時,在三權分立精神和原則下該以何者為準,則應進一步釐清。

他說,在70年代制定的大專法令長久以來備受爭議,箝制大專生自由思維和自主權。在全球化的資訊時代,大學不應是象牙塔,被法令箝制而故步自封,大專生的創意、自由思維、組織和結社能力應該獲得維護和推崇。

“大部份大專生都達到法定年齡,可以結婚生兒育女當家長,甚至已滿21歲成為合格選民,擁有投票權來決定國家的前途。

政府有必要通過實際行動來鼓勵大專生貫徹民主精神的意義和真諦,而不是繼續以法令來約束他們。”

他希望政府正視民間團體、大專生和許多非政府組織多年來對大專法令所持的立場與意願,以更開明態度和誠意來看待問題。

他說,政府不久前宣佈廢除內安法令,也應該全面探討是否同等對待大專法令,為大專生提供更大和更民主的結社自由和參與空間。

促警惕人為因素大水災

方天興表示,根據氣象局預測,我國半島今年雨量將比往年增加,希望政府和人民關注和警惕,避免過去類似南馬或東海岸大水災的“人為因素悲劇”重演。

他指出,所謂的“人為因素悲劇”包括資訊的快速及時和有效傳播、排水系統的完善、挖深或加寬溝渠、有效的疏散和救災等的未雨綢繆工作等。

方天興以今年初南馬大水災為例,當時在華人農曆新年前夕發生大水災,一切都令人措手不及,有關當局沒有及時發出警報,甚至連交通情況也不應時發出訊息,手機短訊或面子書上的最新資訊成了災區與外界的最主要和最有效聯繫。根據災黎的投訴,有關當局的救援行動過於緩慢,也無法帶來預期效果。

他說,政府在任何發展計劃或所引進的外資工業在內,都應該與環境取得高度協調。只要有規劃的發展,不破壞大自然生態,加強環保工作,人類還是可以在地球安居樂業的。

他提到,關丹也和昔加末一樣,要求設立獨中。目前雖未有好消息,但華總會積極爭取。若政府予以批准,華社將會感恩。

(星洲日報)

高教部長:大專令判違憲•不意味學生可自由參政

國內 2011-11-07 08:32

(吉隆坡6日訊)高等教育部長拿督斯里莫哈末卡立指出,上訴庭推翻高庭裁決和宣判大專法令允許國立大學向學生採取紀律行動是違反憲法和言論自由,並不代表大學生往後可以隨心所欲參加政黨和政治活動。

他說,如果這項判決刺激更多的大學生公開參加政治活動,將與原本的大學教育目的背道而馳,因為極積參加政治活動的大學生,實際上並沒有妥善分配時間,往往無法有良好的學術表現。

“上訴庭的判決,只是涉及1971年大專法令15(5)(a)條文,即任何大專生或大專學生組織,都不可向任何國內外政黨表達支持、同情或反對。這宗判決並沒有觸及禁止大學生參加任何政黨的條文,即15(1)條文,大學生不能夠擔任政黨職務以及15(2)條文,學生組織不能夠與任何組織包括政黨進行合併、聯盟或聯繫。”

判決沒觸及禁參政條文

莫哈末卡立接受《每日新聞星期刊》專訪時說,一些人在一知半解或沒有詳讀上訴庭的判決,就宣稱大學生可以自由參政,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

“事實上,1971年大專法令15條文是在保護學生,讓大學生在沒有參加政黨、擔任政黨職務的情況下,不影響課業,保持中立,避免他們參加政黨後變得不能容忍異議、情緒化以及對政黨思想狂熱。”莫哈末卡立也說,政府是站在“大學生進大學是求知,而非進入政治舞台”的教育角度設立大專法令,以兼顧學生教育,給予學生自由。

通過課程綱要培育人才

他指出,“我們只是通過課程綱要和課外活動來培育人才,而參加政治和政黨活動,從來都不是大學的課程綱要和課外活動。”

“校園外的政黨活動,並沒有一個標準,也不是學術人員讓大學生的思維變得狹隘。再說,政治活動將會分裂學生。”

他表示,這些人士並沒有從教育角度進行衡量,也擁有本身的政治議程。

伊青陣線:參政影響教育說法不實

大馬伊斯蘭青年陣線(ABIM)助理秘書莫哈末費沙指出,這項判決充份反映出我國司法制度的透明和獨立性,但是“大學生擁有參政空間將影響教育目的”的說法,並不存在。

他說,政府在2008年修改大專法令,足夠以使大學生有機會參與政治,反而是部份大學沒有吸取教訓,並罔顧政府允許註冊團體進入大學校園的決定。

他認為,大學生應該從事非黨派政治,不去製造任何可能破壞學生運動的課題。

他表示,與印尼大學生相比,本地大學生明顯政治參與意識不高,個人主義和唯物主義造成大多數的大學生對身邊的事物漠不關心,而恐懼文化也造成他們害怕嘗試、發問、批判和為社會提出個人見解。

(星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