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2013年6月17日上午8点07分
上週,美國聯邦儲備局量化寬鬆政策(QE)退場的傳言打亂市場交投情緒,導致大馬以至全球資金市場士氣低迷。目前,全球投資者密切關注該中行本週利率會議結果,力求撥開量寬退場的迷霧。
自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於5月22日表露退場意願後,全球股市市值至今蒸發了3兆美元(約9.3兆令吉)。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美國經濟嚴重受創,迫使伯南克於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祭出第一輪量寬,規模達1.75兆美元。然而,美國經濟依然萎靡不振,伯南克再於2010年8月推出第二輪量寬,規模大幅收窄至6千億美元。
後來,雖然美國經濟略有起色,復甦腳步卻不算穩定,促使伯南克破釜沉舟,於2012年9月15日打出最後王牌,宣佈每月買進4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並聲稱“就業市場不復甦絕不罷休”。
在美國忙於推行量寬之際,歐洲中央銀行和日本銀行陸續仿效聯儲局,開動鈔票印刷機,挹注大量游資於全球資金市場,以求振興疲弱不堪的經濟成長。
美歐日三大中行大舉印鈔的結果,就是全球資金市場充斥大量游資。由於當時發達經濟體的復甦跌跌撞撞,許多資金紛紛流向回酬更為可觀的新興市場,這種情況在東盟市場的泰國和菲律賓等尤其明顯,造就泰、菲股市在2012年分別大漲36%和33%。至於大馬,雖然外資偏愛債市多於股市,但2012年綜指也攀高了10.34%。
大舉印鈔有如飲鴆止渴,絕非長久之計,在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中行大量挹注資金後,經濟略有起色,通膨卻山雨欲來,以致量寬退市成為過去數月的市場熱門話題。在伯南克5月22日的意見公開後,退市傳言更是熱不可擋,這股效應終於在上週爆發,打亂了全球資金市場,馬股和馬幣也受牽連。
由於大馬等新興市場在三大中行印鈔時吸納了可觀游資,萬一美國聯儲局確認量寬退市的消息,外資恐怕會大舉抽離資金,新興經濟體資金市場的波動恐怕會加劇,各國政府紛紛嚴正以待。舉例說,受量寬退市傳言影響,印尼股匯市場連受重挫,促使印尼銀行上週雙雙調高存款利率和指標利率,為穩定資金市場開了第一鎗。
面對量寬退市的重重陰霾,以丹斯里潔蒂為首的國家銀行雖然未有直接表明穩定民心的政策,但她上週承諾會維持市場有序的情況,並相信大馬強穩的經濟勢頭,可以抵禦目前貨幣和股市動盪帶來的衝擊。潔蒂強調,大馬擁有強穩的金融體系和中介、先進的金融市場,足以吸納資金流動波動,緩和資金市場的波動。
過去美歐日拼命印鈔之際,國家銀行多採取了以不變應萬變的對策,指標利率隔夜政策利率更是自2011年5月迄今一直在3%,這些措施成功在外圍風雨飄搖之際,穩定了大馬的內需經濟,協助推動大馬經濟穩步增長。這一次,國家銀行秉持維持市場穩定的強硬態度,繼續扮演支持經濟成長的角色,相信有助於穩定略顯慌亂的大馬資金市場。
(星洲日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