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2013年6月17日上午9点03分
甚麼是禍從天降?檳州巫統大廈避雷器和柱形結構墜地事件造成人命傷亡,是最好的註解。
這是人禍,不是天災和意外。到底是哪一個單位負責批准這類高樓的附加結構?是否有確定附加結構能夠承受任何外力,包括強大的風速?當局和業主有否定期進行檢查,以確保安全?
如果高樓的附加結構經受不了震動和外力的搖晃,它們隨時會變成殺人的利器。附加結構從高樓墜下,被擊中者不會有倖存的機會。
根據檳州巫統大廈業主JKP公司首席執行員阿茲米的說法,墜地的圓柱是用來安裝避雷針,並加以特別設計,增加高度至60呎左右。
這也就是說,原本避雷器可以直接安裝在頂樓,但可能為了建築物外型的美觀,而特別建造一個圓柱的結構,還增加其高度,以裝入避雷器。
而工程部長法迪拉則表示不清楚,大廈頂端豎立的避雷設施是否有獲得批准。
一般的理解是,建築物是歸地方政府監管,在各個單位檢查建築物結構後,包括防火設備,地方政府才會發出入伙紙,但是地方政府是否有足夠的專業人員及知識,檢查高樓的附加結構?
檳州巫統大廈避雷器墜地事件揭露了一個存在的危機,即高樓監管的疏漏。負責單位是否有強制建築物業主每年呈交安檢報告?當局是否有定期嚴謹的檢查?如果這些方面都受到忽略,或者缺乏專業人士去進行,中央政府就應該設法糾正這些弱點。
不只是檳州巫統大廈建造附加結構,吉隆坡、新山、怡保及其他城市的高樓都可能有附加或裝飾結構,如果不立即檢查,誰能夠擔保颳強風時不會墜下?
其實,因為監督鬆散所造成的人為災難已經多不勝數,比如檳城第二大橋峇都茅引橋坍塌,造成一名駕車人士死亡。如果嚴密監管,不會出現鷹架支撐失效的問題。
3月29日,梳邦機場路捷運站一部吊機在施工時,吊在半空的鐵條突然鬆脫,壓中兩輛路過的汽車,造成一死一重傷。5月29日,一輛運載鋼架的拖格羅里在轉彎時,5噸重的巨型鋼架從羅里上滑落,如泰山壓頂般砸中旁邊一輛行駛中的轎車,釀成轎車內一對男女1死1重傷。
如果緊密監督工地的安全,會有那麼多工地意外嗎?若對拖格羅里嚴厲執法,上述意外也完全可以避免。我不止一次目睹羅里運載堆積如小山樹桐,若樹桐翻滾下來,經過的車輛將被壓扁。
大馬是一片沒有天災的樂土,但因為監管問題以致人禍不斷。不過,沒有追咎責任、沒有反省、沒有糾正行動,還是會發生悲劇,這難道是我們不可改變的宿命?
(星洲日報/一心不亂‧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