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州选举,是希望联盟与国阵合组团结政府后的第一场大型竞选合作。
7月29日提名后有2周竞选期,如今距8月12日投票日还有10日,局势从宣布开战时的“绿风狂吹”到现今的气势不相伯仲,行情变化还会持续,两大联盟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拉票。
这场规模仅次于全国大选的6州选战,竞选镜头跟以往大不同之处不胜枚举。
除了有许多的敌变友和友变敌政治动作混淆着选民,也有许多创意的政治词汇与过度的互相恭维在考验本身支持者的承受度,尤其更多的不适应与尴尬穿梭在团结政府里各党的基层与支持者圈子里。
昨日民主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说的“此次州选行动党立场明确,即是捍卫多元,我呼吁大家有希盟投希盟,没希盟投国阵”,是其中一句挺玩味的竞选词。
自2015年9月人民公正党、行动党、国家诚信党与土著团结党组成希盟开始,支持者听到的尽是“投希盟弃国阵、有希盟没国阵”这一类呼吁,一直到2020年2月土团党退出希盟,再到2022年11月全国大选,希盟支持者心里和眼里依然容不下国阵沙子。反之,国阵的世界里也是高喊“有国阵没希盟”,毕竟是死敌。
记恨太根深柢固
当团结政府在国家元首的祝福下成立,到如今8个月的磨合期之间,希盟和国阵的基层和支持者都有一些人觉得难以适应,也有一些党员退党和支持者宣称“退群” 。
虽然这些表态尚不会动摇团结政府根本,但何尝不是因为多年来对敌方的记恨太根深柢固,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改变政治观念。
毕竟希盟与国阵政治合体后,获得嘉奖与收获成果者是少数的各党领袖,而非小基层与支持者,所以政党领袖不能以为他们都能像自已那样“肚里能撑船”,在敌党变友党组成政府后,“为了政府稳定”时不时就说尽“敌人同志”的好话,这对基层和支持者来说仍是“刺耳的”。
“有希盟投希盟,没希盟投国阵”这句话是混淆,毕竟这些年在希盟支持者的字典里,从来都没有“投国阵”3个字啊!这句话放到今天,依然是不易被接受的。
但这并不表示,希盟与国阵不宜在6州选战公开互挺,尤其他们合作的神圣任务,是要阻止表态欲消除大马世俗国地位,并回教化大马的伊斯兰党势力在州选后更加壮大,进而在下届大选形成更巨大的力量冲击团结联盟选情。
热情或换来冷漠
国盟的胜利,对维护多元与团结融洽的大马国民来说,不会是好消息。
在许多巫统党员依然表态不会支持行动党的时候,行动党大可不必用自己的热情,换来对方的冷漠,尤其日前行动党的舞台上出现大港巫统区会主席拿督斯里贾马尤诺斯时,行动党领导说他已改过自新等之言,确实会让支持者感觉不适。
事实上最多行动党支持者的选区鲜少见到巫统候选人,巫统也未曾需要行动党人的选票过关。
目前仍未到大马华人政治思潮演变的时候,只是纯粹为压制伊党壮大,与巫统合作执政的政治风潮演变,行动党不妨考虑低调一些,华裔票一张都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