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统考的败仗/许世平

承认统考的败仗/许世平

有时评人说,火箭或希盟应该不敢再提独中统考课题,因为自讨没趣,自揭其短,反成马华或国阵的“加分题”。

其实,承认统考一直是华社的愿望,多少年来每届大选都在争取,但都以失败告终,显然,根据同样的逻辑,统考课题依然是马华或国阵的“失分题”。

对华教的屡败屡战,时评人还授计说,要胜就必须“弃战”,要以协商才能实现双赢。

华教“处于劣势”

还授议说,要表诚意,先在马来文课程上做出改变,表现出对提升马来文的努力与诚意,通过马华与巫统主流派领袖沟通协商,来完成“最后一里路”。

一直来,与其说华教“处于守势”,不如说一直都“处于劣势”,所以才有被迫屡败屡战。

华社借着民间的众筹,为华教添砖加瓦,栽花种树,凝聚成一股力量。

华小及国民型华文中学,只是给华教租用的船,独中却是华教钻空隙,买来的船;而统考,却是打擦边球。

国家独立迄今60多年,华教还只是停留在这个历史的经纬,依旧只能租船,甚至也没法多买一艘船,想造船更是妄想。

因为没法突破这个度,华教只能跨境越堤,或远渡重洋,去拓展更广阔的界域。

种族主义的桎梏,挤压华教的发展空间,也束缚了华社的想象,最后以为以“退让”或“温驯”,就会给华教一个圆满温情的迪斯尼。

多年来,华社群众老老实实经营生活,甚至砸锅卖铁,栽培儿女成才,这是激进的对抗吗?

华教运动更没有宣导任何义和团式的排外,甚至还吸引越来越多友族家长浃肌沦髓的融合。

要是将争取承认统考,简单化“只要提升统考的马来文教学水平”,以此就能轻松走完一里路,那真的是童话。

华教并没有一直都只抱着对抗思维,去对抗矛盾,过去华教也试图通过“打进国阵,纠正国阵”,及以“两线制”的策略,力争与掌权者保持人性化的对话,只是强悍且傲慢的权力,却一直都没有放下立场的讲稿,跟“矛盾”去真正聆听。

改造世界决心

其实,华教运动,就是一种政治,是一种以教育作为广大群众利益的情感化了的自我政治意识,华教领导一定要有主体企图及改造世界的决心,才能让华教呈现出广阔的“社会性”与“世界性”。

协商,纯属一种政治神经麻痹症,你只想满足那一点点,最后就只能永远做政治的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