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新路向筹委会:促进教育专业与学校发展(下)

早期新马华文教育,受中国新式教育启发,素有开办职业教育之传统,包括师范科、商业科、工艺科等等,强调实用主义。陈嘉庚亦重视实业救国,兴办职业学校。二战后华校遭逢各种挑战,难以兼顾技职教育,结果无以为继。吾人不应忽视先辈早期为技职教育作出之努力,宜重拾华人曾经辉煌的传统技艺,否则华人社会将面临技术边缘化和技艺断层的尴尬局面。华人工匠或技术专才人数,不但在国家就业人口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在本族内的就业人口也是越来越少。

马来西亚自独立以来,政府通过公立技职院校大量培训马来人成为熟练技术人员,但是社会上缺乏以各族母语母文教学的技职院校。

在1960年代,马来人和华人的技术人员人数相近,但是到了1990年代,马来人技术人员的数量已经超越华人一倍。这种情况近年持续恶化,2018年在各类公立技职院校就读的非马来学生人数,不超过技职学生总人数的3%。目前虽有19所独中开办技职课程,但是运作模式有待加强,实有必要透过产学合作的策略,建立一套技职教育的完整体制,包括充实技职科师资培训,获取权威机构认证,如此才能对独中技职教育带来正面发展。

华教机构应努力改变社会观感,切勿以为技职教育属次等教育,或学业欠佳者之选择。人工智能时代深刻改变了技职教育水平,无论在课程与质量上,并非只注重复杂度低、重复性高的实务技术,现代技职教育同样要求创意、审美、分析决策、独立思考等能力。

华社应该把握科技与就业的发展趋势,应在学术教育以外,积极推动技职教育发展,寻求方案建设华文技职高等教育,包括探讨透过产学合作模式,为华裔生服务,开创“学术育人、技术培才”的双轨格局。

独中教改与时俱进

华文独中自1970年代复兴之后,在1990年代曾有改革气象,在学生辅导、联课活动都领先公立学校,可惜2008年起因董总内部领导问题干扰,个别独中的校本教育改革虽没有停歇,独中就学人数持续成长,但在前期有不俗突破的独中体制改革,总体而言渐告缓慢下来。

当前国际学校和民间教改探索者引进的课程模式,正越来越得到城市中产家长的重视,形成另一股教改动力。2015年之后董总领导层更迭,选择从教育专业的角度切入重新启航。《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遂于2018年8月12日正式推介。

根据董总2020年调查,全国独中师资已具备教育专业资历者,约占57.7%,有近一半独中师资,须补足教学方面的知能。因此独中必需建立教师职前培养机制,才能符合专业规范的要求。

独中在推动自主学习时,应采取有系统有组织性的方式,重视教师培训,让教师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独中教改的核心理念必须明确,把目标与理念界定清楚乃相当必要。惟教改应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而不是完全否定现有一切,即朝理想的目标逐步改善,不宜推倒一切重来。

此外,独中教育发展容易受到董教总领导层更迭的牵动,独中教育专业的建制和形塑因而潜藏不稳定的因素。为实现使命领导,所有独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应该在位阶上形成董教总组织的纲领性文件,具有一定约束力。

社会运动与教育专业

在独中事务上,董教总领导和专家团队需要形成信任和结盟的组织连系,促成同盟与伙伴关系。华教机构的领导集体应该以使命为先,以独中教育的素质提升为共同追求的目标。在使命和目标的框架底下,充分结合领导的社会影响力和专家学者的学术专业,才能发展稳定、可持续的独中教育模式。

华教运动长期以来都是社会运动与教育专业相互并举,两条腿走路。华教以社会运动来动员群众能量,抗衡外在压力,又以教育专业壮大独中成长,彰显运动正当性,两者互补不可偏废。

然则近年在独中办学这个层次,有者依循董教总课程路线,有者在董教总课程之外引进国际英文课程。独中办学多元齐放,董总作为独中课程的主责与督导机构,宜提供方向与标杆,职是之故,必需强化专业公信,领航教育,制定规范,成为各独中参照和认可的对象。

董总应该继续引领文教领域自强不息,透过优质教育,协助华人社会提高竞争能力,展现立足本土,与世界搭桥,向国际出发的格局。

按:本文为董总、教总和独大共同发起的“华教新路向”系列,所拟定的《华教论述总纲领:构建多元与永续发展》部分内容。同时将订在2022年3月5日下午3时举行推介暨讲座,题目为“直面时代精神:华教运动的论述与实践”。相关活动资讯,请浏览董总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