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马来语,我们准备好了吗?/黄子诚

 

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表示,未来国际大会,大马领袖将使用马来语发言。而内阁会议讨论的选项是,如果相关国家领袖使用本身语言,我国领袖将使用马来语;但如果该国领袖使用英语发言,那么我国就可以使用英语或马来语。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让沟通变得容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双方都能够了解的语言。这也能避免因为翻译或其他因素导致讯息无法传达,甚至造成误会。毕竟,语言不是数学,而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方程式。

文化经济印象重要

政府有意提升马来语的国际地位,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但这不是让国家领袖在国际会议上用上马来语就能够达到的。使用自身语言的国家领袖不在少数,日本、法国、德国、中国、俄罗斯等等都是使用各国国语发言,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的语言就这样被普及化。

联合国的官方六种正式语文里,也只有阿拉伯文、中文和英文在我国较为普及,而国人对另外的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却是相对的陌生。而这都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阿拉伯文的普及因着回教,华文则是因着华裔移民,而英语更是因为殖民历史。由此可见,一个语言要达到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其实是对区域性文化及经济的印象。

马来语并不是没有繁荣过的语言。在马六甲王朝时代,作为主要贸易港口,马六甲成为各国商家聚集的地点。为了方便沟通,在本地普及的马来语因为易懂易学,成为了许多商家的选择。久而久之,马来语就这样自然地兴旺起来。而其没落,也是与马六甲王朝的灭亡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之后经历的不同西方势力的殖民后,马来语的国际地位更是微乎其微。

如果要强化马来文,与其展现在国际舞台上,政府更应该做的是提升大马人民对马来语的自豪感。虽然政府打从学前教育就开始加入马来文课,但并不是所有国人都能够掌握好一口流利的马来语。私人企业不说,就连一些政府机构内部会议及文件,用的也是英文。这方便了与世界接轨,但也同时打击马来语的地位。政府不妨参考韩国日本等国的做法,看看这些国家是如何做到在不与世界脱轨的基础上,能够强化该国国语。

避免讲了等于没讲

如果要在国际会议上使用马来语,政府就必须做足准备。通译员、英语新闻稿等等都是必须准备好的。如果像环境及水务部长拿督斯里端依布拉欣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用马来语发言,但却没有现场通译的话,就会出现讲了等于没讲的情况。被忽视的不只是演讲内容,就连国家地位也会被忽略,最终两头不到岸。

马来语的地位提升,是要一步一脚印。在国际舞台上用马来语演讲,象征意义绝对大于实质意义。政府要做不是不能,但必须准备妥当,避免闹出什么国际笑话,反而损害马来语地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