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22年1月下旬,印共毛派游击队在恰蒂斯加尔、马哈拉施特拉等地仍在和印度军警维持对峙。双方互有伤亡。
莫迪(Narendra Modi)当局固然调集了成千上万的兵力,布置了二十多路的囚笼围剿,但他们无法踏入游击队经营了十余年的丹达卡冉亚(Dandakaranya,即恰蒂斯加尔邦南方七个位于山林中的县区)地区。贸然派兵深入,遭遇的就是2021年4月的惨败:分路进军的两千军警被四百名游击队一举击溃。
但游击队也同样遭遇着身陷重围,无处转移的困境。譬如在2021年11月中旬,游击队向马哈拉施特拉邦方向的根据地就遭遇重挫,印共毛派马哈拉施特拉邦特委书记特尔图姆德(Milind Teltumbde)以下27人阵亡。与此同时,印度军警还在2021年末的搜捕中逮捕了印共毛负责贾坎德、孟加拉及东北方向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博斯(Prashant Bose)。
当新德里方面以为以此就可以困死游击队时,游击队在贾坎德邦临近印度、孟加拉邦边境地区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可能还具备一定战斗力。也就在印度军警在2021年11月中下旬逮捕博斯夫妇后,贾坎德邦地区的游击队活动已在2021年1月后逐渐恢复,并呈现了有目的、有组织的对抗。

就目前局面来说,新德里当局暂时尚未出动陆军部队以应对毛派游击队的局面。但这也和印度各地存在相当的自治程度,不希望新德里介入其内政有关。(美联社)
考虑到贾坎德邦地区的游击队和地方印共毛派党组织一直遭遇破坏,仅被军警公开逮捕的人员即损失近万人,短期内难以实现补员。游击队从2021年7月后开始的转移计划就成了一种具备相对合理性的答案:根据印度军警在2021年7月中旬宣布起获的“游击队内部文件”,游击队化整为零从山林向北方的贾坎德邦和临近尼泊尔边境的比哈尔邦东北部分别建立根据地的计划似乎已经开始实施。
有分析认为,游击队沿恰蒂斯加尔邦向北转移至贾坎德邦的行动具备天然的优势。首先,印度政府目前对于该地区的森林和山地甚至处于未测绘状态,其政权管制力度远不如游击队的地下政府;其次,恰蒂斯加尔邦东部的奥里萨邦也有游击队根据地,就在2021年7月中旬,当地游击队还击退了当地特警的“围剿”。这使得游击队的行动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而今,他们在贾坎德邦的行动似乎更为突出。
贾坎德邦《每日先锋报》(daily pioneer)指出,印度军警在2022年1月下旬就在贾坎德邦临近西孟加拉邦的古米亚(Gomia)森林地区发现一处密营,并确认至少25至30名游击队员,当地军警即紧急调动约100人前去“围剿”,双方在1月26日发生激战:游击队率先发现警察并开火,后者仓促接战并在“缴获”游击队衣物、书籍等“物资”后撤退。
除此之外,游击队还在贾坎德邦著名的煤、钢业城市吉里迪(Giridih)大闹了一番。从1月21日开始,一批尚未被印度军警知晓指挥官的毛派游击队先后破坏了改城通往新德里方向的铁路,炸毁了该城南方连接6个村社的桥梁,破坏了两处电信塔。以此作为当地军警抓捕博斯夫妇的“惩罚”。这种高调出击的局面就和当地游击队在2021年末当局围困施压而“归顺政府”的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当然,印共毛派游击队的主力可能仍然被围困在丹达卡冉亚一线,与此同时,莫迪当局开始在根据地周边采取“鼓励参加军警”的基层保甲政策,实施给学童散发反游击队漫画书的宣传政策,同时给山区部落居民不定期提供相当于游击队地下政府层次的医疗保障服务。这种对峙的局面意味着游击队不能始终被压制在腹地承压,如有机会,仍要寻求打到外线去,为自己的革命事业寻求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