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政府已经允许各行各业开放营业,人民的生活也差不多恢复正常,并可在遵守标准作业程序下外出就餐,但疫情过后,路边的小吃摊仍努力存活着。
目前,大部分人民会选择一些更好的餐厅享受美食,以弥补在封锁期间所“失去的时间”,但与疫情前的情况相比,路边摊的销售额仅恢复70%左右。
位于吉隆坡十五碑的路边餐馆老板哈妮(38岁)说,由于缺乏客人,生意额每天下降30%。
“我们现在的销售额只恢复到疫情前的70%。”
她说,其餐馆从早上7时30分营业到晚上10时。

她透露,疫情前,晚上9时以后客流量还是很稳定。
“现在,晚上9时后,我们一个客人都没有。”
目前,她选择透过送餐平台外卖提供外卖服务,如Foodpanda,但所接获的订单也不多。
另一方面,炒粿条小贩丁先生向《透视大马》指出,尽管他的摊位位于旧巴生路,周围都是办公室和住宅郊区,但生意仍然不好。
他坦言,尽管现在人们可以自由走动了,但生意情况仍然与疫情前大不相同。

“在疫情前,我曾经每天有大约120到130名客户,现在大约只有70到80个客户。”
“我的日常客户减少了近30%。”
52岁的丁先生是家里唯一的支柱,全家都靠他工作养家糊口。
“我想知道情况是否会恢复正常,真正的正常。”
另外,在吉隆坡经营Sundaram餐馆的山达兰说,过去其餐馆是依赖上班族的生意。

“在封锁期间,我们失去了上班族客户,虽然在那段时间有收到外卖订单,但仍然无法与堂食顾客和上班族客流量相提并论。”
“现在情况正在慢慢恢复正常,但像我们这样的路边小贩需要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山达兰提到,他的餐馆是全天候营业,“因为新变异病毒(Omicron),复苏情况减缓,因为有些人仍然不愿意在外面购买食物。”
目前,国内有62宗Omicron变异病毒确诊病例,所有确诊病例都是境外输入,除了一宗本土感染病例则出现在砂拉越,染病的病患近期并没有出国的记录。
至今,马来西亚的疫苗接种率超过总人口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