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风闻 作者:后沙月光 2025-05-21
这些天,印度全国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5月13日,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邦首席部长帕特尔亲自出席庆祝“朱砂”行动胜利大游行。
莫迪政府已向70个驻印大使馆通报了胜利成果。
至于别人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印度外交部要让印度人相信–全世界都在赞叹印度军队的战斗力。
如果说还有什么比这更离谱的行为,那就是印度人相信全世界都非常崇拜“圣雄”甘地,各国都哭着喊着要为甘地树立雕像。
对外宣传“朱砂”行动胜利,还只是一时的活动。
而推广甘地则是印度政府长期的外交目标。
远的不说,在2023年日本长崎就建了一座甘地雕像,莫迪还特意去剪彩。
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国也都有甘地雕像。西方为什么愿意吹捧甘地?
因为他的“非暴力,不合作”主义,殖民主义者当然喜欢这样的角色。
甘地被称为印度国父,他给印度人留下的最重要遗产是:反智和奴性。
因此,印度就无法摆脱的甘地带来的精神枷锁!这也意味着印度无法健康发展,或者说发育。
人民党虽然与国大党斗得你死我活,但莫迪也不敢去打破这个精神枷锁。
莫迪他们真的不知道甘地遗产的危害性吗?
他们当然是知道的,但一旦甘地被推倒,印度将失去精神支柱,走向全面分裂。
所以,莫迪只能用另一种方式去淡化甘地在国内的影响。
印度最大的雕像,其实并不是甘地,也不是尼赫鲁,而是帕特尔。
2018年10月31日,耗资340亿卢比,高达182米的帕特尔雕像在他的家乡古吉拉特落成。
它也是当今世界的最高雕像,是莫迪花了国家血本修建的,里面还设有博物馆、高空电梯、观景台等。
莫迪在雕像落成仪式上自豪地宣称:这是印度科技与工程的奇迹!
印度媒体和民众为此欢呼雀跃,终于有了世界第一的工程项目了。
按常理说,印度如果建全球最高的雕像,首先肯定是国父甘地,次选开国总理尼赫鲁。
但为什么选的是副总理萨达尔·帕特尔?
莫迪的理由是,帕特尔成功统一了552个邦,为印度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也叫“团结雕像”。
印度向来鬼话连篇,莫迪的理由完全不成立。
真正原因是帕特尔的路线与甘地不一致,并且处处与尼赫鲁作对。
莫迪要用突出帕特尔的方式,让印度减轻一点“甘地枷锁”的压力。
甘地人设是“天真纯朴”的和平主义者,“非暴力,不合作”,就是大家一起摆烂,任打任踢,等英国人打累了,就算是一次“胜利”。
但甘地却通过摆烂获得了政治资本,成了国大党领袖,但每一任党主席人选都必须得到他的点头。
1945年,二战尾声,国大党恢复正常运作,甘地有两位左右手,一位是尼赫鲁,一位是帕特尔。
这两人都想当党主席,帕特尔优势更大一些,因为他负责组织工作,在地方上声望更高。
但甘地让他的“弟子”克里帕拉尼成为了党主席。
帕特尔不爽,1947年初,克里帕拉尼由于能力不足,被迫辞职。
结果,甘地又让尼赫鲁回炉再当党主席,这意味着,尼赫鲁将成为印度首任总理。
帕特尔开始纠集人马,对抗甘地。
甘地解决印度社会矛盾的方法是“托管论”,也就是用宗教解释阶级问题:
高种姓、大地主、大资本家都是神明派来托管印度的使者,他们有责任让老百姓获得维持生计的耕地、用水、工资、住所……
如果他们过度贪婪,神明就不会再信任他们,老百姓就可以撤免他们的“托管权”。
同时,农民也不应当用武装起义等暴力手段推翻这些“托管者”。
这样,只要双方觉醒,印度就会有美好的明天。
但帕特尔接受不了,尼赫鲁也接受不了“托管论”。不过,他们的原因是相反的。
帕特尔主张资本主义,剥削不能留情,要让富者更富;
尼赫鲁主张社会主义,实现国有化,走工业化道路。
但因为帕特尔公开叫板甘地,所以,甘地准备收拾他。结果,甘地在1948年1月,被一名印度教狂热分子暗杀身亡,帕特尔躲过了被驱逐出党的命运。
2月,国大党形成了两个权力核心:尼赫鲁和帕特尔。
尼赫鲁必须以甘地衣钵传人的身份巩固其领导地位,必须戴着甘地留下的“精神枷锁”推行政策。
尼赫鲁的职务:总理、外交部长、英联邦关系部部长。
帕特尔的职务:副总理、内政部长、新闻部部长、土邦事务部部长。
尼赫鲁虽然经常代表印度在国际舞台亮相,但帕特尔更有实权。
甘地为了玩弄权术留下的这一左一右两名接班人,由于甘地意外离世,开始了权力斗争。
尼赫鲁的计划,帕特尔几乎全部反对:
一、反对印度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二、反对剥夺土邦王公和大地主的特权。
三、反对废除种姓制,至少不能让贱民获得政治权利。
四、反对企业国有化和大工业化方向。
五、反对彻底世俗化。
看看今天的莫迪,他搞的不就是帕特尔的路线吗?
尼赫鲁只是将甘地的“托管论”向左边发展。
甘地死后,两人的矛盾在物价管控上彻底爆发。当时,印度对粮食、布匹、食糖、棉花实施价格管控。
但帕特尔以解除战时经济状态为由,力促政府放开价格管控。
从1948年2月-8月,短短半年,粮食价格上涨58%,其它物资联动上涨到两倍、三倍,买不起口粮的贫民只能被饿死,卢比也随之贬值。
9月,尼赫鲁宣布恢复粮食价格管制,12月,全面恢复。
但就这么短短几个月时间,印度大地主和资本家大发其财,以至于政府收不上税。
除了价格管制问题,两人在工业化和国有化方面的斗争更为激烈。
1948年4月6日,尼赫鲁颁布工业政策决议:
军工、核能、铁路和煤炭、钢铁、采矿、造船、电话电报方面都应建立国有企业。
同时,保证相关私营企业在十年之内不会被国家合并。
然后,帕特尔要求煤炭、钢铁、采矿、造船、电话电报应当采取私营模式。
塔塔集团等大资本家都站在了帕特尔一边,因为他已经成了高种姓、大地主、大资本家的代言人。
国家的根本路线之争,尼赫鲁靠嘴说是无法获胜的,他必须用强力手段解决帕特尔以及他背后的利益集团。
但因为甘地的“摆烂精神”,尼赫鲁也只能跟着摆烂。以至于从1947年就开始的制宪会议迟迟无法产生一部印度宪法。
而支持帕特尔的利益集团,正在准备拉下尼赫鲁,让帕特尔成为总理。
不过,尼赫鲁运气不错,1950年12月5日帕特尔因病去世。
印度宪法则是在1949年11月26日获得通过,在帕特尔病重之时。
宪法规定,印度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但因为帕特尔集团的反对,又删去了“逐步消灭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剥削和不平等,杜绝反社会的个人财富集中和对生产资料的垄断”这段话。
尼赫鲁因帕特尔的死,而确立了他的权力地位。同时,他也向利益集团做了妥协。
他搞的还是甘地的“托管论”,指望高种姓、大地主、大资本家们能发发善心,让穷人能够活下去。
印度宪法出台后,甘地的精神枷锁不仅没有被打破,反而被巩固了。
所以,印度种姓制怎么可能被扫入历史垃圾堆?
而且甘地的“反智”特点也被发扬光大,甘地反智到什么地步?用小农经济(手工纺车)对抗工业经济就不说了。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甘地要求印度人在日本侵略者面前“非暴力”,令英国无法在殖民地进行有效的战争动员。
丘吉尔说过:我希望他(甘地)被捆在德里的城门下,让新总督骑上大象踩过他的身体。
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并拜访甘地,力劝国大党发动民众抵御日本侵略者。
当天双方举行了四次非正式会谈,但甘地仍然坚持反对用暴力手段去对付日本人。
他还反过来请求蒋介石发声明支持印度反英民族运动,支持印度独立。
如果蒋介石接受甘地请求,将严重损害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所以,他拒绝了甘地。
双方最后不欢而散。
网上有一种说法,大概意思是甘地要求中国人“不要抵抗,等日军杀了2亿中国人,日军就会手软心软,剩下2亿中国人就胜利了”。
这不是他跟蒋介石会谈时说的,而是1940年戴季陶(考试院长)访问印度时,甘地跟他说的。戴季陶非常震惊,这人不会是个傻子吧?
1942年,甘地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
“将有一排排印度人,纪律严明,手无寸铁,面无惧色地向日本人刺刀冲去,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直到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从而使敌人心慈手软地放下屠刀。”
美国记者觉得此人不可理喻,简直是在为法西斯集团开路。
蒋介石回来后,在日记里记载:甘地之虚伪与自私乎?余不敢臆断, 而其冷刻与隐忍之性则甚深也。
通过当面接触,蒋介石已完全不相信甘地“天真纯朴”的人设,他是一个“冷刻与隐忍”的人(冷漠、刻毒),纯朴的背后是虚伪和自私。
就这样一个拿别人生命摆烂的“圣雄”,居然成为了印度人的精神领袖,可想而知,这个国家注定先天就存在缺陷。
其实,印度无论是向左(尼赫鲁),还是向右(帕特尔),只要敢打破甘地的精神枷锁,或许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但印度不敢,莫迪也只是偷偷摸摸地”去甘地“,搞宗教狂热和极端民粹那一套。
第一步走歪了,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越走越歪。
顺便说下,帕特尔雕像是”中国制造“。
那1700吨的青铜外壳和大量零部件,全是由中国江西桐青金属工艺公司制造的,运至印度,再由印度工人组装。
2014年中标,2016年开工,2018年3月启动印度本土安装程序,在中方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10月31日如期完成。
印度政府从来不说这是“中国制造”。虽然当时印媒有过相关报道,但现在早就成了“印度制造”了,印度人也敢信。
连印度的建筑骄傲都是中国制造,他们却心安理得地为此自豪。所以,他们庆祝空战胜利,有什么奇怪的?
印度还要跟全世界分享它胜利的喜悦。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真是乐死人,不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