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迪与“狂人回忆录”/刘泰安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本月12日推出他第二本回忆录《抓住希望:为新马来西亚继续奋斗》,“精彩”的内容再次点燃本邦华社心中的一把火,几乎没有一个华人不生气。

现年96岁的马哈迪“老而弥坚”是件好事,但“老而弥奸”却令人失望啦!

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在1918年发表著名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讽刺中国传统礼教与陋俗。狂人患有“迫害狂”的病,在日记里写满历史上的“仁义道德”四个字,通过字缝却全是“吃人”两个字。

马哈迪的新书可以媲美《狂人日记》,堪称《狂人回忆录》,不啻活灵活现鲁迅笔下人物。

《狂人日记》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深具跨时代的文学意义和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马哈迪的新书也同样“伟大”,诸如大发谬论、大放厥词、大谬不然、大言不惭、大吹大擂等。

马哈迪的谬论包括:保留马来文以外的其他语言将使国人永远分裂;单一源流教育制度是对大马最好的教育制度,多元源流学校阻碍建立民族认同和价值体系的道路;华人用筷子吃饭,显示文化无法融入大马社会;大马的华裔说华语,使用中国的国语,以祖辈出生地作为族群身分认同,是导致大马人被分化的原因等等,不胜枚举。

对董总“仇深似海”

他抨击维护华教的董总使到大马的种族主义持续发生,一如他在2019年爪夷文教学风波中,斥责董总发动签名反对运动为“种族主义者”,不知何故他对董总“仇深似海”?

马哈迪指出,安华在他心中绝非唯一被考虑接任首相的人选,一直没宣布交棒日期是因为想清理前首相纳吉留下的烂摊子。

他把安华玩于股掌之中,却抱怨后者不再受骗而拒绝支持自己续任首相,不是“吃人”是什么?

他说委任林冠英为财政部长而招致巫统抨击,好像受到莫大委屈。

纵观希盟在5·09大选中赢得79个国会议席而上台执政,马哈迪仅靠斩获13席的土著团结党而二度拜相,他委任胜出第二多42席的民主行动党党魁为财长,不过是论功行赏的公平原则,并非他的特别恩赐。

此外,他重提民主行动党执政期间处理一些课题不当,引起华社反弹,如大砍拉曼大学学院的拨款,导致希盟在几场补选大败。他为何当时不以首相之尊出手纠正,如今追究岂非后知后觉?

对继任者无不讨伐

马哈迪指责华人用筷子吃饭,而不接纳马来西亚人用手吃东西的方式,实在莫名其妙!不知他任相期间出席国际宴会时是否用手吃饭?他能否给大家表演如何用手吃火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数典忘祖也罢,何必强求他人效尤呢?

他对我国历来继任的首相无不讨伐,似乎普天之下,惟他任相最行。如此目空一切的本色,千秋功过,后人必将盖棺论定!

据悉,马哈迪已接受我国前驻外大使丹尼斯·伊格纳修斯的邀约,在下个月出席后者主持的“关键对话(Critical Conversations)”线上访谈。

丹尼斯不久前推出《失乐园:马哈迪与希望的终结》一书,严批马哈迪为马来人至上种族主义者,一手摧毁大马的民主希望。两人将在对谈中擦出怎样的火花?值得垂注。

我认为,马哈迪的书名也可堪玩味。所谓“抓住希望”,就是抓住不放改革希望的生机;“为新马来西亚继续奋斗”的“新”字,乃指一个同化和单元的国家。

借用《狂人日记》末尾的结语:“沒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拜托马哈迪今后别再发表“吃人够够”的言论,放过人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