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作者: 一个坏土豆 2021年9月12日
第一、重塑价值观,打击资本的无序扩张、垄断经营,包括带来的饭圈文化、娱乐圈乱象;
第二、在扶贫工作取的初步成绩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共同富裕定为未来的重点目标;
这样做是基于几个方面的思考,首先,在过往的20年时间,资本为追求高回报率和速度,导致了大量的无序竞争,如饭圈文化就是最直接的体现,过去的一个明星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培养和优秀的作品,现在直接砸钱买热搜造话题,用资本造星,用饭圈收割。
再如资本疯狂的投资教育,每年吸纳的资金百亿到千亿计,有提升中国的教育水平吗?有提升中国的科技水平吗?
很遗憾,都没有,提升仅仅是分数线和家长的负担,对国家发展没有一丁点帮助。
事实上,这代表了过往长期一段时间资本急功近利的特点,大量的资本进入了对国家和民族没有任何帮助的领域,而且浪费了公共资源,加重了人民负担。
而科技的发展,从来是高风险、慢投入、持续性的工作,和资本的本性是违背的,尤其对于现在的中国,以航空发动机为例子,欧美因为已经有了先发优势,在技术上进步一步,投入马上就能带来收益。
但是中国和美国在技术上的差异至少有4步到5步,即使中国连续进步两步,还是有2步到3步的差距,也就是说:巨大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内未必会带来高收益。
所以,在以往的资本运作模式下,大量的资本涌入了对国家科技进步、民族工业振兴没有帮助的娱乐圈、游戏、互联网金融、教育内卷等;
一个民族整体科技的崛起,单纯的依靠国家的力量和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整体行动起来。
但全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不再是娱乐明星,资本追逐的热点不再是没有意义的内卷项目,或者最简单的说中国能有10家苹果这样的企业,将带来千万计的就业和亿万计的供应链产业。
此项,是保证中国以更快的速度积累在科技与工业上的优势,而另外一个方面,为什么一定要共同富裕?
美国全力让欧洲企业拒绝中国,但是欧洲企业为什么不听美国的?甚至于,美国企业一样也不听美国的。
因为中国一年有近6万亿美元庞大的消费能力,这个巨大的市场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忽视。
但是,中国现在仅仅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而美国,是以6.3万亿美元规模的第一全球消费国,所以,同样我们现在也不会放弃美国市场。
但问题是,美国只有3.2亿人口,而中国却有14亿人口。
现在中美市场的消费规模差距不大,而只要中国的消费能力再度提升10%到30%,中国将是全球毫无疑问的超级消费大国,到达这一步,无论是民主复兴或者是中美博弈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因为,任何一个中国企业将面临一个比原来广阔得多的市场和巨大的规模;
对于任何一个国外企业来说,中国才是上帝,而不是美国,因为中国市场比没有中国市场的全球市场都广阔。
要知道,中国的经济能够在过去的30年逆袭,恰恰是因为我们无与伦比的规模,14亿人口的市场比西方世界加起来还多。
任何一个数据,都可以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巨大的市场,相当于几百个中小型发达国家的体量和规模。
所以,乡村产业振兴、重塑价值观、打击教育资本化、建立三次分配体系正是目前的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看了以上,我们就会知道,中美博弈与民族复兴的根本,不在于全球的政治博弈,而在于我们能否自己做到更好。
那么,在未来的10到15年,中国能够成为发达国家吗?
在全球37个发达国家中,有靠百年掠夺起步发家的传统西方国家,美、英、法、意…..之外的多数国家,4000多万人口的韩国已经算是大国了,是在响应美国紧随其后参加越战后,美国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转移和经济援助的支持下实现了经济的发展,此外的多数国家,都是单一经济就可以实现腾飞的小国。
如依靠农牧业就可以改变状态的丹麦「582万」,依靠马六甲海峡就可以高度富裕的新加坡「570万」,靠旅游业和制造业的斯洛文尼亚「209万」……
中国,注定了成为发达国家是一盘宏伟而精密的棋局,不可能通过对外掠夺或仅仅一两个高新产业来成为发达国家,因为14亿人口的大国成为发达国家,是全球格局的重要改变。
而前进的方向,已经非常清晰,就是科技产业兴国与共同富裕。
如果中国离发达国家越来越近,中国的经济占占据全球25%到35%的规模,即使是在现在的军事实力的保障下,谁将是未来全球规则的制定者?
此时,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企业敢冒着被中国驱逐出市场的风险,否则,他所面临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部分欧洲国家的高福利时代将重新构造,他们再也不能吃老本了。
而美元霸权将不攻自破,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制定全球规则的能力。
但其实,在25年前,有人在天涯论坛上提出中国35年即2030年超过日本时,90%的人也觉得根本都不可能,结果中国仅仅用11年时间就超过了日本。
事实上,中国这71年来,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超出常规,让所有人无法想象的奇迹,这些奇迹都是除中国外的所有国家不敢去奢望的。
在朝鲜战场上,以一敌16,战胜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国联军;
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短短的几十年,逆袭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工业大国;
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且在蔬菜、禽蛋等消费上达到全球第一;
而中国能做到这些,到最后必将实现2035年的宏伟规划,是因为中国不同的两个面。
对理想的坚持和战略的坚守,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掠夺不同,中国只能以内循环为中心构建自己的经济体系,而这一切,刚好吻合了中华文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对改变的渴望,从1840年开始,中国可以说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渴望改变与学习,不断的在探索强国之路,几乎把世界上所有的道路都走了一遍,这种对胜利的执着,也只有在中国能够找到,而最终摸索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
而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就是对胜利的执着与不懈的进取。
年青人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尤其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面对房价、医疗、教育,仿佛稍有不慎就跟不上这个时代…..
但是在这个变革的大时代,在未来10年的关键冲刺阶段,累,是比较正常的,因为整个国家正在大步迈进,不累才不正常。
而我们在过去的30年尤其感觉到累,是因为30年的时间,我们从0.36万亿美元的GDP增长到14.72万亿美元,增长了整整40倍;
1990年,日本的平均工资为2160美元,在全球处于前列,远高于美国的1681美元;
此时,我们的平均工资是38美元,是日本的1.7%;
现在,30年过去了,日本的平均工资是2786美元,增长了28%;
我们的平均工资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公布的情况,是1044美元,增长了2747%!涨速是日本的约100倍!
在我们以40倍到70倍的速度来增长的时候,怎么可能不累?
我们没有欧美那样的老本可以吃,也不会如中东国家那样家里有矿,更不会如南美国家那样躺平,也不会如日韩那样寄人篱下。
中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也注定了中国的未来不会平坦,因为中国在未来的15年,将改变全球格局,重塑全球秩序。
在这个时候,面对西方世界的恶意,注定每个人都不轻松。
10到15年之后,世界将不再是现在的世界,也是我们最后的冲刺阶段,一旦迈过这个槛,我们将重回世界之巅,而一旦挑战失败,西方世界将再不会给我们韬光养晦的机会。

以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在这种改变世界的旅途中,我们没有如英法这样的几百年掠夺沉淀,也不是如日韩那样的小国,可以靠美国的施舍就进入发达国家。
从国家到每个人,对胜利的渴望与对不懈的进取,是我们实现自己和国家改变的必备品质。
「男人不止一面,或硬朗、或柔软,或冷峻、或温暖,我们无法被世界所定义,随时将胜任任何状态!」
我们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完成国防最尖端科技的研发,也能在战场上横扫全球一切强敌,虽然会有疲惫与压力,但最终的胜利会属于我们。

其实,这几句话不是我的原创,是海澜之家对自己全能茄克的诉求与定位。
如果说,有一件男人的战袍,能够代表中国人的两项品质,坚定向前走的信念,那么必是海澜之家全能茄克。
它的设计理念,即代表了我们一直以来,无惧艰难,勇敢向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