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明月笔谈 2021年5月2日
很长时间一直认为香港回归是邓小平的雄才大略。后来读了一些史料,看了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主席设计好的。主席才是香港回归的真正设计师。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香港门户洞开,取之如探囊取物。但鉴于当时情势和建国后外交大局考虑,在与英国约法三章的前提下,主席做出了暂不动香港的决定。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老人家的高瞻远瞩。这一决策为日后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的封锁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业已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主席三个世界的理论,让中国外交展现出勃勃生机,收复香港条件越来越成熟。1974年5月25日下午,毛泽东同来访的英国首相希思举行了会谈,两人—见如故,交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谈到香港问题。这个情节在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中有详实解说,当影片再现毛主席会见希思的场面时,画外音是希恩的回忆,他说:“……毛主席又对我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1997年我们要收回香港了’”,希思当即代表英国保证说:“1997年香港会有一个平稳的交接”。毛主席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到那时,我们(他指了一下周恩来)就不在了。”事实上当时参加会见的还有邓小平,在场的还有希思真正见证了历史。香港于1997年顺利回归,为主席的晚年增添了辉煌的一笔。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就对祖国统一问题,构建了一个“一纲四目“的宏大战略,“一纲”就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点决不动摇。‘’四目‘’:一、祖国统一后,港澳台可以保持现状不变,社会制度改革必须是上下意见一致时再进行;二、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其他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地区政府安排,台湾由蒋介石安排,蒋经国、陈诚可以在中央政府担任领导职务,蒋介石可以在台湾住,也可以回庐山美庐居住;三、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补助;四、国共双方保证不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
毛主席、周恩来除了和英国、荷兰政府谈判达成共识、约定统一日期外,还先后派曹聚仁、张治中,与蒋介石、蒋经国沟通,双方基本达成共识。可惜天不假年,由于国内外诸多因素,台湾问题成了一代伟人的最大遗憾。
毛主席的“一纲四目”大战略,奠定了祖国统一的基础,内容比“一国两制”要丰富得多。不管别人提不提,我们应当大提特提,让更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