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A视野 2021年9月11日
本质上,经济体系从来不是西方经济学那种追求静态均衡的封闭体系,而是开放式发展和进化的动态博弈体系。
如果你能够看懂A森这句话,那么,说明你跟着我学习的这么多年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今天,我们将从东南亚的例子出发,来深挖动态博弈体系下后进国家产业升级之难。
产业升级太难了,把妹还有套路,这个还真的没有套路!
东南亚在历史上一直有大量外来强势实力的力量入驻,他们往往具有碾压性的能力,这就使得这片地区很难出现土著强势政治精英长期统治。
因此,当地的土著精英就有了新的谋生之道,即,经济上成为外来统治者的包税人,政治上全盘听从新老大。
这样的传统延续N年,哪怕到了今天,依旧如此。
这就使得这些国家往往会有大量经济教父出现,他们极为富有,通过特许经营和垄断牌照等方式获得了当地的垄断财富收入。
对于这些经济教父而言,产业升级不升级根本不重要,创新不创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垄断本身就可以赚钱。
所以,当年东南亚这些经济体摆脱殖民地统治后,基本上都是先扶植一波自己的经济教父,让他们组建本国谋生所需的最最基础的工业体系。
可问题是,这样扶植的代价是巨大的,往往是血亏。
所以,到了70年代全球大滞胀的时代,当地财政是兜不住的,如果不变革,那就是吐血。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当时的日本,但是,日本有一个优势,就是离苏联近。
因此,美国愿意给日本转移技术,也愿意对日本开放市场,这都是东南亚国家没有的优势。
所以,当70年代日本企业加速在东南亚布局的时候,也带来了日本淘汰下来的产业,这使得当地经济教父第一次明显感受到这种新模式的红利。
————————————
到了80年代,大滞胀模式下早已被折腾的死去活来的大多数后进国家都崩不住了,纷纷打开国门,要执行出口导向。
对于东南亚而言,手握大量年轻劳动力的优势,且从来没有跟苏联和美国任何一方直接干起来。
所以,在享受着出口导向模式的巨大财富收入后,教父们全面改变了策略。
一边积极与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做生意合作,一边国内开好几个经济特区做低人权代加工。
反正,这些地方人不值钱,年轻人更不值钱,也不需要给很高的社会保障。
当然,东南亚模式的特质是,大多数经济体国有企业比较少(越南较为特殊)。
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扛不住庞大国有经济的成本,历史上也不符合经济教父的利益。
但是,由于没有强而有力的中央官僚体系强力干预,政界大佬也往往为了个人家庭利益直接和经济教父进行合作,所以,其产业升级完全是依赖海外的产业技术转移为主。
这也就意味着,除非经济教父自己很努力,否则当地政府要血拼产业升级是很难很难的。
这也就使得东南亚大多数经济体被锚定在初级代加工的产业链位置,要进一步升级为日韩德法等中高端制造业强国的可能性极低。
虽然当年这里面出了几个“四小龙”,可为何至今却大多不行了?核心原因就在于此。
以廉价劳动力为主要资源优势,产业技术主要依赖日本淘汰出来的产业转移到当地,经济教父们则只沉迷于垄断收入,所以这些都使得东南亚要进行更大规模的产业升级极为艰难。
从这个角度而言,当初东南亚有多繁荣,后续就有多萎靡,其实是一个道理。
伴随着长期的出口导向,当地的生活成本和资产价格持续飙升,而年轻劳动力越来越不足,东南亚最终在1997年发生大规模的危机,其实是必然的。
你可以说这是美国人做空出来的,但是,真实的做空力量并不是索罗斯们在金融领域的做空,而是美国产业资本长期享受东南亚出口补贴,掏空了东南亚的国力所致。
————————————
长期出口导向,看似是GDP一路高歌猛进,其实都是血亏。
GDP仅仅只是全民收入,却从来没有计价为这个收入付出了多少成本和代价。
东南亚的经济教父远比韩国财阀更加无能,同样是大而不能倒,韩国的财阀人家起码把先进制造业做出来了,而东南亚的经济教父则一事无成。
他们本质上就是吃人口红利的主,当人口红利没了,当地经济瘫痪了,他们就把自己的财富全部搬到新加坡避祸。
东南亚从来不缺大资本,东南亚到处都是成功的经济教父。
他们有钱,但是,对于国家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没有贡献;他们像寄生虫一般,看似交了不少税,但是,真正创造财富的其实是当地苦苦挣扎的中小出口商。
毕竟,经济教父赚的钱不是靠创新驱动,而是靠垄断罢了。
而且,这些人也没有什么极强的国家意识,出了问题就跑路;而另一方面,国有管控经济的能力,当地政府又没有。
因此,东南亚大多数国家要实施进一步的产业升级,几无可能。
所以,当人口红利消失的时候,当老经济做到头的时候,一旦国际经济形势扭转,东南亚自然就出现了危机。
而这里所谓的危机,本质上,就是把此前出口导向所隐藏的巨大亏损以一次性的呆账坏账计提的方式暴露出来。
当地人不懂,看着每年都飙升的GDP数字,看着到处都是新的高楼大厦,以为自己的国家很繁荣很富有。
其实,他们的国力早已被多年的出口导向给彻底掏空。
当需要拯救经济当地时候,民间无钱,教父出逃,政客撒手不管(无能力和资源)。也因此,除了让被飙升的GDP所掩盖的巨额亏损暴露出来,还有什么办法?
东南亚让我们明白两个基本道理:
第一,无法持续性的产业升级,那就是死路一条;
后进国家产业升级路上都是坑,打怪升级之路从来都是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