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冠病疫情严重,政府即将落实全面行管令(MCO)的传闻,在上周甚嚣尘上。5月21日,国家安全理事会召开会议,商讨行管令事宜,坊间已作好封城准备。首相办公室当晚却发文告指出,政府会推出更严格的标准作业程序(SOP),以限制经济领域和社交活动;而国防部高级部长依斯迈沙比利将于翌日公布详情。
这意味着,政府不会落实全面封锁的行管令,但尽管如此,一般预料政府会大幅收紧SOP。依斯迈沙比利较后的确宣布了一个“收紧”的SOP,可是力度却不大。
依斯迈沙比利当天宣布的“收紧”SOP,其实是两项限制行动的策略,即增加公私领域居家工作的人数(公共领域80%居家,私人界40%居家),以及限制经济领域的营业时间从上午8时至晚上8时。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这都不算是严格的“大力收紧”,只能看作是一种针对MCO 3.0的“微调”。
MCO 3.0自实施以来,即备受抨击,对严峻的疫情来说,是过于宽松,无法有效遏制冠病蔓延。我国近期的单日确诊病例屡创新高,数度突破六千大关,周日(5月23日)的病例更是再攀高峰,达到6976宗,只差一点就跨过七千大关。而我国的医疗体系也已经走在崩溃边缘,医护人员承受极大压力。
这在在说明情势非常严峻,非祭出更严格管制不可。相信政府也看到情势之危急,所以才宣布“收紧”SOP,但是在冠病阴霾笼罩、变种病毒威胁之下,小小的措施调整,无法取得效果。
政府或有经济上的考量,毕竟再度封城,必然会对市场造成冲击。然而,政府必须明白,小小的“微调”,无法扭转局面。即使政府不愿封城,至少也应该来个大幅度收紧,才有望遏制疫情。
经过“微调”过后的MCO 3.0,依然是MCO 3.0,对控制疫情,不会有多大帮助。做同样的事,怎能期待不同的结果?小幅度的“收紧”,根本无济于事!
另外,抗疫年余,政府也应该沿途改进,更专业地作出决策与宣布,不要再似如今般,今天开个新闻发布会或发布文告,要群众等下一场新闻发布会获知详情,然后另一场新闻发布会又没有清楚交代完整信息,留下疑团,要民众继续等待下一回的解说。
而民众也必须高度遵守防疫措施,希望在14天后可以压平感染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