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他首次在年初向联邦会议发表国情咨文,提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艰巨任务”,并提议对修改宪法举行全民公决;随后,他又接受总理梅德韦杰夫领导的政府全体辞职;接着,他迅速提名新总理。
一连串重要政治动向,传递出什么信号?分析人士认为,梅德韦杰夫“转岗”,公开解释是与宪法修改有关,但结合国情咨文中的治国理念,更直接的原因可能在于普京迫切需要以新鲜力量推动俄经济发展。而国情咨文中的修宪提议,则暗示普京开始为“2024后”投棋布子,通过增加政治系统内部相互支撑、辅佐、监督、牵制,确保继续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发挥影响力。
破例提前发表国情咨文
15日,普京向俄联邦会议发表年度国情咨文。相比前两年直至2月、3月才发布国情咨文,今年普京干脆把发布时间挪到1月中旬。
普京指出,首次在年初发表国情咨文,是因为“我们必须刻不容缓地解决国家当前在社会、经济和技术领域面临的艰巨任务”。在70分钟的讲话中,普京把艰巨任务分成几部分,最突出的两点集中在内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