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进行的上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城市攻坚战。面对国民党军以钢筋水泥子母碉堡群为特征的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周密部署作战计划,经过艰难作战,最终取得了军事和政治上的双胜利,把上海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被誉为“战争的奇迹”。
“一个铜墙铁壁的城市”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不久,“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响彻了大江南北。为了守住上海,蒋介石亲自部署“保卫大上海”作战计划。1949年4月末5月初,蒋介石在上海复兴岛连续三批召集团长以上军官进行训话,要求国民党军坚守上海6个月至1年,“以待国际形势变化”。
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秉承蒋介石把上海建成“一个铜墙铁壁的城市”的旨意,于1月开始在上海构筑防御工事,5月上旬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上海战役开始前,国民党有守军20万,遍布市区内外的是4000多座钢筋水泥碉堡、1万多座永久和半永久掩体碉堡、数万颗地雷。天上有飞机,海上有军舰,陆地有装甲兵部队,汤恩伯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大上海,要成为攻不破、摧不毁的斯大林格勒第二。”解放上海,已经迫在眉睫,再看看国民党军的防御工事和守备力量,要想解放上海,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