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鹏|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本文原载《文化纵横》2016年第2期,原题目为:“否决玩家”与香港政治体制的“碎片化”。
摘要:香港回归以来,在事实上发生了后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普遍发生的民主化浪潮,经历了一次社会权利扩充以及政治权力再分配的过程,作为直接后果,香港由一个政治和行政统合性极强的体制,蜕变为一个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多领域、体制内外遍布政治玩家的体制。作者认为,香港的政治衰退及其所产生的“次宪制”稳定危机,既有前殖民当局民主植入的“恶种”,也是中国崛起背景下中西政治较量的反应,但侧重分析了回归以来在政治和行政等方面,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改革所产生的“次生灾害”。无论是《宪法》和《基本法》的宪制安排,抑或中央作为主权者所享有的“全面管治权”,都没有对这些政治因素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治。国际上不乏大量负面经验和惨痛教训,通常具有“次宪制”宪法地位的地区,一旦脱离了强力的政治约束,仅仅保持法理上的“主权-联系”关系,极度易于产生排异于主权者的政治力量,演变成为政治分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