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感恩华校老师 “我的第二个母亲”

《中国报》2025-05-11
庄俊隆(左6)移交象征谢师宴承办职责的“大红花”给予下一届轮值承办单位柔佛董联会,由陈大锦(左6)接领。曾敏凯(左7)见证。
受惠的退休独中老师,在宴会上尝试使用虚拟现实眼镜(VR),来走进“师恩馆”重温昔日校园点滴。
社企基金移交独中教职员长期服务感恩金给予吉打、槟城、吉兰丹和彭亨的代表。左起庄诒晶、黄玉叶、廖钦六 、陈蔚波、李家发、陈景岗、郭榛菀、曾华健、黄金贵、彭贵贤、余国洲和陈峋吉。
社企基金移交独中教职员长期服务感恩金给于雪州的受惠者代表郑友(左4起)和冯福铭。左起庄诒晶、李家发、陈景岗。右起陈峋吉、彭贵贤和曾华健。

亚罗士打吉华独中舞蹈团呈献“永远的吉打河”,让出席者透过舞蹈感受吉打作为稻米之乡的特色。

+3

(双溪大年11日讯)巫裔华语新闻主播拉丝达(Rasyidah)忆述自己从小学到独中,一路在华校求学的经历时指出,华校老师就像她的第二个母亲,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是她成长路上的重要支柱。

她说,作为一名马来学生,进入华校并非易事,尤其是父母都不懂华语时,许多人也会问她为何会读华校,是父母逼的还是自己要的。

“我是自己要求读华校的,我跟妈妈说我要读华小,妈妈愿意给我机会,但也开条件,说如果课业跟不上,就要我转回国小。”

当时的我心里想,“你看死我,我就一定要做给你看。”

她说,基于父亲是军人,她从小学到中学,就换了六间学校,每两年就转校。

“每次转学面对不同的老师与环境,但老师们都对我和我妈妈充满耐心,无论是我遇到什么问题,老师们都设法帮我克服。

拉丝达分享自己在华校学习的经历,感谢每一位老师对她这个巫裔学生的呵护。

“我的老师会跟我妈妈沟通,告诉妈妈说我可以跟上课业,遇到问题时会给建议,如补习,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拉丝达坦言,华文对她的工作与生活都有很大帮助,是她今日能以华语主持新闻的基础。

她感激所有曾经为她点亮学习之路的老师,并希望自己能做出更多成就,让老师们可以为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她在主持“第二届谢师宴”活动时,也提到曾有一位老师,每次看到她上新闻就会传简讯鼓励。

“这位老师跟我是同乡,我也说过回乡时,我们出来见面,但后来某天不再收到老师的鼓励的简讯,才得悉对方已癌症离世,此前说好一起出来见面,也从此无法实现。

她语带感伤地提醒大家:“要及时把握,趁老师还在的时候,把他们约出来。”

马来西亚企业家基金(社企基金)在“第二届谢师宴”,拨出360万6000令吉,给予全国601名退休校长和教师。

该活动昨晚在双溪大年新民独中礼堂举行,筵开111席,包括来自全国各地共522名受惠者,有者甚至已经年逾90岁,仍不辞辛苦,一起出席这项温馨感人的宴会。

该活动是由马来西亚社会企业基金会举办,旨在表扬长期服务独中的教职员,唤起社会对改善独中薪酬结构的关注和重视教职员长期贡献的精神。

今年的谢师宴,由吉打董联会轮值承办,也一并颁发“吉打州政府中学华文教师长期服务奖”。

社企谢师恩计划是在2023年启动,承诺自2024年,连续10年发放“独中教职员长期服务感恩金”,作为民间回馈独中教育贡献者的实质支持。

首届谢师宴去年在巴生滨华独中举行,共颁发291万7500令吉给548名受惠者;本届(2025年)的受惠者,则增加至601人,总额达到360万6000令吉。

活动上,吉华独中董事长李斯仁和双溪大年新民独中署理董事长王梓再,也各捐献5万和10万令吉,支持社企基金。

601位教职员受惠者,分别是柔佛195人、砂拉越84人、霹雳73人、吉隆坡60人、沙巴61人、森美兰44人、槟城30人、雪兰莪23人、马六甲23人、吉打7人和吉兰丹1人。

本届的谢师宴,社企基金打造的“师恩馆”,也增加虚拟现实眼镜(VR)功能,让教师通过虚拟现实(VR)方式,沉浸式走进一个为他们而建的“记忆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