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城•
一、国史研究者研究苏联历史的必要性
周新城援引彭真关于国史与苏联史研究的谈话指出,如果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面正面的镜子的话,那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历史就是我们反面的镜子。苏联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为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反思苏联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坚定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国史研究的重要性,有利于深入思考国史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概括总结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历史轨迹和其内在规律
周新城介绍了中国的苏联史研究动态,并指出,中国的苏联史研究,特别是关于苏联向资本主义的演变研究,近年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中国关于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成果从数量上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学者的研究,成为一个特殊的学术现象,其中也存在着立场观点迥异乃至针锋相对的各种研究。
周新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将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机理概括为三股势力和三个阶段。他指出,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历史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苏联演变的实质是西方帝国主义、在西方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敌对势力(即所谓的“民主派”)和苏共党内的新修正主义分子(即“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分子)这三股势力相互配合、沆瀣一气,向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夺取政权的过程。在第一阶段,党外敌对势力和党内“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分子”相互勾结,全盘否定和攻击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制造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舆论,做反革命的意识形态工作,搞乱了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的思想,动摇了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到第二阶段,敌对势力在广大党员和群众思想混乱的基础上,瓦解党的组织,制造政治动乱,乘乱一步一步夺取政权,而共产党在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步步退让,拱手让权,最后无产阶级政权被颠覆,并酿成共产党被解散、苏联被肢解这样的亡党亡国的悲惨结局;至第三阶段,资产阶级政治势力利用夺取到的政权力量,推行私有化,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奠定经济基础。…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