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报》2011-09-01 10:46
(吉隆坡31日讯)华教人士普遍认为,除非是新创建的华小,否则原有的华小都不应改名,顶多是用大礼堂或教学楼等校舍,以捐助学校巨款的热心人士命名。
他们表示,若日后有人争取创建新的华小,并在岀钱岀力兴建学校贡献良多,大家则不妨以其姓名立校。
据他们说,原有的华小多以当地对有关学校的创建曾有特别贡献者的名义命名,易名即等于抹杀前人的贡献,这是华社不能接受的。
教总主席•王超群:不能抹杀前人贡献
王超群说,子文华小历史久远,如果现在因有人捐献该校的钱特别多,就改以他本身或父亲命名,可行性值得大家深思。
他说,这当中须考虑的问题包括若易名,前人的丰功伟绩去了哪里;若不易名,又该如何表达对现在有卓越贡献的谢意。
雪隆华校校友会联合会会长•吴治平:以富商命名无先例
吴治平说,一间学校的名字肯定有其历史意义,后期属于微形小学的子文华小也不例外。
他说,事实上,国内不少华小软硬体设备非常好,但岀钱最多的富商却没有因此要求学校改以其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