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子文华小易名开坏先例•华教组织斥校名沦为拍卖品

《独立新闻在线》作者/本刊曾薛霏 Aug 31, 2011 03:57:29 pm

【本刊曾薛霏撰述】雪兰莪首邦市子文华小易名为谢华华小课题未息。随着副教育部长魏家祥促各方勿怪罪教育部后,首邦市发展华小工委会反质问魏家祥难道在食堂主权、董事部签发支票权利课题上无权下达命令要校长遵从,却突然在易名课题上配合董总,是选择性配合还是推卸责任?

20110831_chinese_education_chee_wen.jpg首邦市发展华小工委会也重申反对其坚决易名立场,并担忧此例一开,日后捐款人可将华小学校名字改成新名字,校名沦为拍卖品。

此外,首邦市发展华小工委会也不满魏家祥未咨询学生家长、社区团体便批准易名一事,并要求魏家祥解释,教育部是以什么标准、条件作为学校易名的考量理由?

首邦市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魏良钰今天在首邦市召开记者会,要求魏家祥回答数道问题:

一、按魏家祥在报纸所言,只要对学校有贡献、捐款者,个人姓名都可以被冠上校名?

二、还有多少华小已申请学校易名?

8月28日,魏家祥宣布,为了答谢谢富年的捐献,子文华小已易名为谢华华小。谢华是谢富年的父亲。

利益人士被蒙在鼓里

然而,子文华小的校友、家长和社区团体都称被蒙在鼓里,校方和董事部也事先没有咨询或通知他们。

子文华小董事袁运财和刘水清在记者会上表示,他们接获开会通知,但是并未被告知会议议程。由于他们居住在瓜拉雪兰莪,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他们并未出席董事会会议,因此也对此事不知情。

他们透露,会议通知一般由身为董事会秘书的校长负责通知,因此若有相关易名议程,校长理应知情,此外,家长和校友会都声称校长并未通知他们有关此事。

《独立新闻在线》尝试联络子文华小的王校长,不过无法联络上。

此外,工委会也反驳魏家祥说易名不能怪罪教育部的言论,并说向来配合董总主席叶新田的“董事部主权论”,“简直是魏家祥的冷言冷语,话中带刺。”

“我们问魏家祥,到底是选择性配合,还是推卸责任、强词夺理?身为副教育部长难道没有权利对食堂主权、董事部有权利签名一事下达命令学校校长必须遵从?而选择性的在学校易名事件,突然配合董总?到底是推卸责任还是强词夺理?”

他们也提出,魏家祥称自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教育部批准了学校易名,并询问魏家祥教育部的事务 难道不是由他督促?如果他真不知情,又如何得知有其他学校要求易名。

校名沦为拍卖品

魏良钰透露,子文华小易名,意味着教育部完全切断先辈孙成换创效人对办校历史的而贡献以及一并抹杀先贤创办子文华小的苦心。

子文华小是在2001年从瓜拉冷岳(Kuala Langat)县迁至首邦市,是借用在国小之下发展成为本区最大型的华小,目前共有3000名学生。这11年来,学校、家长、社区团体及居民共同的努力下,才有今天的成功。

“子文华小易名意味着这11年来学校、家长、社区团体及居民们的努力历史成功,全部被抹杀。”

“这时候无端端易名,魏家祥副部长有没有尊重及了解区域居民的感受?”

他说,子文华小从建校到如今建设现代化礼堂,花费了大约马币1300万元,校方没有得到魏家祥的捐献,“谢富年又捐献子文建校费用的多少巴仙就‘享有’子文华小易上自己先父名字的‘厚待’?”

他认为,华小都以先贤名字、地方区域命名,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子文华小成为第一间易名小学后,区域居民、校友会、毕业生、家长们感到惊讶并不难理解。

“前校友会何去何从,毕业离校升学的年轻校友们又如何解读‘新母校’的?此先例一开,将来捐款人也可‘出高价’将华小易上新名字,那华小校名岂不变成拍卖行的叫卖品?”

展开“子文就是子文”签名运动

有鉴于此,首邦市发展华小工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并一致通过,坚决反对子文华小易名,坚持“子文就是子文”(Chee Wen Tetap Chee Wen)。在此原则下,该工委会联合前校长、前董事长发起一项大型的区域签名运动,以捍卫子文华小的原名与正统,捍卫子文华小历史的延续,向子文易名说 “不!”

这项签名运动将在9月4日早上10时30分于子文华小外推介。同时他们也在面子书上开设专页,以散播资讯。

此外,他们也将向教育部要求设立子文二校,并希望教育部可以快速批准。

其他出席记者会的人士包括家长代表宋伟聪、首邦市华小发展工委会前主席蔡国华、董总代表李清文、前校长谢源兴,以及当地的居民等。

以宋子文为名

创校人孙成焕孙子孙文耀在受询时表示反对易名。当记者询问为何反对时;他反问为何要易名?这样的话是不是意味着一个人有钱就可以买名字。

魏良钰透露,来自海南岛的孙成焕当年捐钱创办了两间子文华小,一间在海南岛,另一间便是首邦市的子文华小,该校也是首间在海南岛有姐妹学校的华小。

子文华小以前中国财政部长宋子文为名,并于1939年创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停办。和平后,学校复办,并于1962年成为政府津贴学校,改名为子文国民型华文小学。

根据子文华小简史,1972年,学校重建新校舍的工程开始动工,耗资约马币3万元,于1973年落成。该校经过数十年来的挣扎、建设与发展,逐渐成为规模与设备稍完善之际,却面对学生来源短缺的棘手问题。

由于当地园丘不断把胶树翻种成油棕,再加上锡矿业又处于冬眠状态,因此华裔劳工日益减少,进而直接使到本校学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减少。至 2000 年时,学生人数仅剩 13人。

在2000年,学校获准迁校,在2001年迁移到首邦市并借用 SS17 区国小校舍开办三班一年级,学生人数共 149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