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来亚社会的来龙去脉

马来亚社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地理基础。马来亚是马来群岛或马来区域(努山塔拉,又称马来-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一部分。马来人是最早定居在马来群岛的人类群体之一。它兴建文明,早在公元前数千年就从亚洲大陆迁徙到这里。

马来亚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地处马来区域。马来区域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地区,它北从马来半岛北部的克拉地峡起,南至帝汶岛。东从沙横(Sabang)岛起,西 至伊里安岛,包括菲律宾群岛。世界第二次大战后,马来区域里的政区计有:马来亚(包括新加坡),北加里曼丹(由沙巴,砂拉越和文莱组成),印度尼西亚(拥 有超过13,000个岛屿),菲律宾(拥有超过7,100个岛屿)。马来亚社会初始的历史必须从整个马来区域的发展来考察。

马来亚是一个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位于战略要地,是商业、航海和东西方往来等的交通枢纽。两千多年来,它曾是阿拉伯、印度和波斯同中国之间的贸易重要 通道。因此,它也是各民族人民的汇合点,也曾经作为多元文化、宗教如佛教、兴都教和回教的汇集中心。商业、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汇集对马来亚社会产生极其深

阅读更多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期进行的,一方面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东欧国 家社会主义制度的覆灭;另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过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诸方而的调整,从而获得了比较平稳和快速的发展。 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沦和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说在冷战结束前,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曾经产生过某 种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盲目性的话;那么在现今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也可能产生某些对资本主义模式的盲目性,即都可能产 生一定的片面性。具体而言,我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列宁主义的评价、对苏联模式的评价,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等,也有缺乏辩证的方面, 甚至有绝对化的倾向,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认识与前瞻

一、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几个亮点

阅读更多

低潮中的奋进(三)从先锋队政党到现代群众性政党的转型

第三节:从先锋队政党到现代群众性政党的转型

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上述变化中,人们往往忽略的是党的组织形态的历史性转变。为了阐明这一问题,有必要回顾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组织形态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三个历史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自产生以来,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1、群众性政党(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第一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政党存在形式是群众性政党。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政党主要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指导下建立的,其中一类是工人和社会主义者的国际联合组织,如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等;另一类是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的社会主义政党,其中 主要是1869年建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以及在其他20多个欧美国家建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巴黎公社后的1875年的哥达代表大会上完成了与全德工人联合会的合并,改名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不久就遭到1878年“反社会党人

阅读更多

低潮中的奋进(二)世纪之交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深刻变革

第二节:世纪之交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深刻变革

尽管21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仍然处于低潮之中,但是,与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运动曾经处在发展谷底的状态相比,当今的社会主义运动还是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这不仅表现在新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诸多成就和众多亮点上,而且还表现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所具有的许多新特点之中。这些新特点表明,当今的世界 社会主义运动虽然没有量的扩展,但它正处在积蓄力量、提高自身素质的发展时期,应该说,这是令人兴奋的事。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总的特点,是各国共产党为适应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不断进行战略、策略的调整和自身的变革。早在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为摆脱现实的困境便或先或后地开始进行变革,苏东剧变使这一变革的进程进一步拓展 和加速。变革首先从发达国家共产党开始,且国家愈发达,该国共产党的变革就越是走在前列,变化就越大。总体来看,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变革表现在以下几个

阅读更多

低潮中的奋进(一)21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低潮中的奋进——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变革与转型

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失败,带来的主要是对革命的失望和对反革命镇压的恐惧、仇恨,而对于劳苦大众来说,革命的理想和对新社会的憧憬则是 不会长期熄灭的。但是,一种新社会制度试验的失败,特别是它在世界范围内试验的失败则会有所不同,它给亿万人民群众带来的是对曾经向往的新社会制度的失 望,甚至是理想信念的丧失;旧的伤痛久久挥之不去,要想使群众重新回到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基础,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和比较大的气 力,┄┄。

苏东剧变对社会主义运动伤害的深度,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任何—次革命的失败都无法相比的。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真正革命高潮的到来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1945年前后,其间相隔了约30年;而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所经历的时间,一般会比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所经历的时 间要长。也许只有新社会制度的试验再次取得令人信服的、无可争辩的成功,才能比较好地消除苏东剧变所造成的异常严重的后果,并使运动重新获得发展的推动

阅读更多

文明冲突:给欧洲写墓志铭

作者: cainiaocn
发布日期: 2009-10-29
出自: http://www.fyjs.cn

(转载)

欧洲以其深远的历史、辉煌的遗产,一直被视为西方文明的孕育之地。

但是,曾几何时的辉煌欧洲,近年却一步步走下坡路。它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不仅远不能与当年相比,甚至有美国学者写好了“欧洲的墓志铭”,认为它已经迈向 最后寿终正寝的日子。欧洲到底得了什么病使它迅速“衰老”?纵观其现状,并总结众多学者对它的分析,人们起码可以看到四个明显的症状:

第一,人口危机

当今欧洲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出生率太低,人口不增反降。根据“人口替代率”,平均每个女性生二点一个孩子,才能保持人口稳定。但欧洲人越来越倾向不要孩子, 欧洲国家的平均生育率目前只是一点三七。这种现象导致很多国家人口萎缩,像德国、意大利、俄国、西班牙等国的生育率都不超过一点四;瑞典一点六,丹麦一点 七,挪威一点八,英国一点九,也都低于人口替代率。

民调显示,二十多岁的德国人,25%男性和20%女性都表示,不会要孩子。按这个发展趋势,到本世纪中叶的2050年,德国将会失去相当于全部原东德的人口。

阅读更多

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文章: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也称作乌托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因为最早描绘社会主义的一本书叫做《乌托邦》,所以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前的社会主义,一般都称作乌托邦社会主义,也就是空想社会主义。

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认为:社会上一切祸害的根源是私有制的统治。他认为在乌托邦的理想社会里实行财产公有,按需分配的原则

空想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法国和美国。在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英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它不但对海外各殖民地大事搜刮掠夺,而且也开始 了疯狂剥夺国内农民的“圈地”运动。当时,英国的纺织工业迅速发展,地主感到繁殖绵羊和把土地改作牧场更加有利可图。因此,他们就用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 走,用栅栏和沟渠把这些土地圈起来,变作牧场。结果,大量农民被驱逐,沦为乞丐和流浪者。英国政府还颁布法律残酷地对待流浪的农民。强迫他们到企业里当雇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