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2-03-21 09:00
一位朋友突然間說,他準備參加325抗議大會,而且想號召一批人赴會。
我有點驚奇。他從未參加過任何集體運動;709淨選盟集會他沒參與,226綠色盛會他也沒有出席。
在談論政治課題時,他通常扮演聽者的角色;他甚至沒有特定政黨傾向。
這一種性格,通常只是旁觀者,而不是社會運動的參與者。
然而,一旦他們改變態度,肯定是受到某種感召,也代表了社會關係出現變化。
這讓我想起政治學分析中的第3類選民。這一群人,平常只是政治活動的觀察者,缺乏參與熱情。
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冷漠。一旦他們發覺某一個政治議題,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產生連繫,牽動他們的感受,這時,他們就會關切這個課題,追蹤其發展,產生立場,乃至投入和參與。
從這個脈絡分析,這位朋友的動向,也就理所當然。他是華文教育背景,從小學到大專都是,這讓他對華文教育有一份情感,對華教課題也感同身受。
於是,325大會對他而言,已經不只是抗議華小師資短缺事件,而是延伸到華教長期受到忽視,累積起來的一種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