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日报》二零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凌晨十二时五十分
![]() |
■ 逾300人在边加兰发动和平请愿。 |
(新山18日讯)逾300人今早在边加兰发动和平请愿,要求政府停止当地石油化工业工程,以维护当地大自然的生态。
和平示威“环保保家园,齐心抗油害”由边加兰子民协会筹划,在边加兰新湾顺安宫进行。
和平示威在10时开始,民众高高举起横幅及自制海报,并高喊口号以表达他们的心声。
但据了解,警方曾指示此集会是一场“沉默抗议”(Silent Protest),所以与会者只能拉横幅、大字报。
示威现场置放安静告示牌
根据现场观察,该主办单位也在和平示威场地上,多处置放“请保持安静”的告示牌。
和平示威参与者大多数为华裔,包括了约200名当地居民及100来自新山的居民参与此活动。
陈君炎:忧因工程被迫搬迁
其中一名参与示威的居民陈君炎(78岁,退休人士)说,他已住在边加兰60余年。
“我本身只靠300令吉援助金过活,加上手脚也不灵活了,如果过因工程而搬迁至我不熟悉的地方,我感到非常担心。”
萧德龙:社交网号召示威
萧德龙(37岁,工程师)从社交网上号召了100名来自新山的民众参与和平示威,他透露,他们组织的自发性团队曾在上星期探访当地居民与他们交流。
“很多居民及老人家伤心的跟我说,如果他们搬离边加兰,他们不知从何开始,有些甚至伤心得流眼泪,我看了也非常心酸。”
王立坤:若搬迁感前途渺茫
另一名当地居民王立坤(54岁,渔夫)说,从他的祖先开始,他的家族已在边加兰生活了整百年,如果他被逼搬离边加兰,他感到前途渺茫。
“我已经一把年纪了,而且只会捕鱼,同时两名孩子还在念书,搬离边加兰我还能做什么?况且政府将安排新迁的地点并没有靠海,使我不能捕鱼讨生计!”
“政府实行了填海工程将影响渔民生计,而政府时常表示以人民为先,但现在政府却以利益为先!”
他透露,居民曾向农业副部长及马华部长请愿,但不得要领,他感到非常不满,不过他很庆幸地方领袖给予居民帮助。
示威维持30分钟结束
和平示威在短短的30分钟后就仓促结束,柔州民青团团长陈泓宾表示,有国阵基层领袖在和平示威期间曾阻止人民高喊口号,同时也阻止民青团团员与民众深入交流。
马华边加兰区会主席陈勇成事后接受媒体访问时则否认有此事,并从未阻止过任何人在当场发言。
15警员维持秩序
另一方面,哥打丁宜警区主任查马哈赞表示,警方派出15名警员在现场维护秩序。
“警方事前已向行动委员会表明,参与和平示威者只能展示海报表达心声,并且不能进行任何演讲,参与者都非常合作。”
他透露,我国宪法允许人民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发表心声,所以警方援引警察法令第27条文批准行动委员会所申请的和平示威。
早在2009年杪柔州边加兰区石油发展计划在边加兰附近海域发现大量油田并在该海域进行海床探测工程,其目的旨在填海以作为工程发展地段。
这项能吸引670亿令吉的发展计划将涵盖大湾、二湾、朗卡拜益、甘榜士芒、巴都马士、头湾和三湾,受发展所影响的全部七个村落也将被征用为工程发展之地段。
首当其冲的三个村落是大湾、二湾和朗卡拜益须在2014年之前搬迁。
据了解,总受影响面积为2万2千5000依格,受影响的居民则为2千8百零50人,或1千栋屋子或927个家庭;而目前已在进行中的填海工程,多数渔民的日常生活受影响。
在这石油发展工程计划下,不仅住家、华人庙宇、佛寺、义山、商店、工厂、农地、诊疗所等,尤其是在第九大马计划下刚竣工的大新华小四层楼校舍也被迫搬迁。
逾百名边加兰民众也曾于2月7日举行和平示威,抗议柔州边加兰区石油发展计划在尚未谈妥土地赔偿数额下鸠占鹊巢。
渔民受误导签合同 陈泓宾非议国阵隐瞒
针对苏腊区州议员拿督哈仑阿都拉今天否认边加兰渔民是在受到误导情况下签署合同的说法,陈泓宾表示国阵朋党不该隐瞒实情,掩盖事实的真相。
柔州民青团团长陈泓宾事后在其会所召开记者会上如此表示。
他透露,马华领袖手上握有当天的录音证据,他们也承诺了会将录音备份给予居民,不过至今居民还未得到该份录音备份。
“我听见哈仑在事发当天对巫裔居民说政府将给他们安慰奖(saguhati),不过,他担心华裔居民不了解,便用“红包”字眼向他们解释。”
辛瑞德:曾说给3万令吉红包
受访的渔民辛瑞德(40岁)说,事发当天哈仑曾说政府将给予渔民价值3万令吉的“红包”,在场许多居民也能做证。
“当时我与几名渔民不了解细节,所以便拒绝接受那笔钱,岂知,哈仑竟使用威胁性的语言对我们说要接受就拿,不然“红包”完了就没得拿了!”
他指出,直到要领的当天,哈仑才告知当地居民那笔钱是赔偿金,因此居民都感到愤怒。
苏腊区州议员哈仑阿都拉是于去年5月2日,出席了石油化工业工程与百余名当地渔民举办的对话会。
一些渔民说,当时被告知如签署了有关合同,便无法在三湾至头湾海域内捕鱼,但却可获得1万5千令吉至3万令吉的“特惠金”(Bayaran ex-gratia)。
但也有渔民声称,本身因受教育程度不高而在当时被告知这是政府给予的“红包”,并签下了合同,事后才觉得是受到误导。
惟事后哈仑阿都拉接受报章访问时,否认边佳兰渔民是在受到误导情况下签署合同的说法。
把请愿书带上国会
此外,陈泓宾表示,他们已请巴克里区国会议员余德华把请愿书带上国会。
“我们将援引国会常规第19条文进行联署活动,并在两周内完成联署工作。”
他也呼吁,国阵应站在超然的立场,抛下政党间成见,一同为边加兰问题努力,共同解决边加兰的民生问题。
陈勇成:不与反对党合作
马华边加兰区会主席陈勇成受访时则回应,他们将不会与反对党合作进行此事,因为两党政策不同。
“我们想以最和平的方式进行,而不是要以反政府的方式,来带出人民的心声。”
冀收回成命 马华备忘录呈首相
马华边加兰区会主席陈勇成表示,日前已呈上一份简短的备忘录予首相,希望首相不要征用当地土地及将此会高度污染的计划迁离当地。
他说,近一两个星期内,边加兰居民委员会也将把完整的备忘录透过当地马华提呈予首相及柔州州务大臣。
“备忘录中也包括了1000多位居民的集体签名,我们也已将此问题反映给本地的国州议员知道。”
他是于今早的和平抗议后,在马华大湾会所内如是指出,出席者包括边加兰居民委员会主席哈芝卡斯朗。
他指出,此计划也造成了很多渔夫民不聊生,有9位渔夫和12个“虾笼”(带网式奎笼)至今仍未拿到赔偿金,更失去了生计。
他透露,据发展计划集团的报告指出,受影响的共有1000多户家庭,以一户五口计算的话,就有5千多位居民受影响。
“我们将在备忘录内建议,不要让石油化工业工程计划在这样人口密集的地方发展。”
他说,此事将是长远之计,而该区会也将在呈交备忘录后继续跟进此事,只希望其它党派勿把此事过于政治化。
此外,边加兰居民委员会主席哈芝卡斯朗指出,当地居民60%以农业为主、25%为渔夫、5%为商人、另10%的居民则从事其它职业。
“石油化工业工程不仅将导致本地周遭的空气、水源和土地受到污染,更将使这些从事农、渔业的居民们民不聊生。”
他举例,原本以龙虾闻名的边加兰,渔夫们以往每天能捕捉到20只龙虾,但自石油化工业工程运作后,却变成几乎天天零收成。
此外,附近的填海工程,也使得每两三年才发生一次的海水过涨事故,近年来可说是每年都在发生。
他表示,政府在当地的征地计划,也是一种浪费资产的行为,因为征用地段中包括了许多学校和庙宇等建筑。
“这些资产也是我们人民的钱,我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如今却突然被逼搬走,许多居民都为充满‘未知数’的将来寝食难安。”
他也抨击,政府这项计划旨在赚钱,一点都没有人性化,完全没考量到当地居民也是大马公民。
据悉,发展单位目前已献议,让7个受影响地区的居民各迁至总面积达387英亩的拿督阿都干尼甘榜及800英亩的7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