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时代》:中共的领导力从哪里来

发表时间:2016-05-09 08:09:41

5月9日出版的《学习时报》继续选载美国学者熊玠主编的《习近平时代》,本篇分析中共的领导力从哪里来。文章如下:

2015年3月23日,91岁高龄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去世,这位小国的大政治家曾有一个判断:西方民主制度可以有效问责,但是无法保证选出优秀的政府或领导人。

李光耀的观察是有一定道理的,西方的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从其设计初衷来讲就不是用来遴选优秀的领导团队。西方的政党和中共不一样,政党只是代表社会中一部分人利益的组织,没有哪个政党比其他的政党更优秀。选举的基本假设就是,大家都是平等的,谁也不比谁更好,谁更能准确地反映民众的诉求,谁就能通过选举获得胜利,取得政权。这种逻辑,在中国可能就是一种典型的“尾巴主义”。董必武对此曾有非常精到的批评:“有些同志以为实行群众路线不需要党来领导,这也不对。没有党的领导,群众利益是不能实现的。”“像群众长远的利益或最高的利益,群众自身往往是看不见的,必须有党领导,群众才不致走错路。”… 阅读更多

菲律宾大选暴力中进行:至少10人遭枪击死于投票开张日

记者 · 2016-05-10 · 来源:观察者网

今天(9日)是菲律宾6年一度的正、副总统与大批公职人员的选举决战日,自菲律宾时间早上6点至下午5点为止,全菲律宾的5440万选民将决定谁是这个国家未来6年的领导人。但就在投票当天,在距离首都马尼拉不远的一处城镇,传出有1辆汽车和2辆摩托车遭到不明武装份子开枪,至少造成10人死亡。

综合外媒今天报道,据当地检察官稍早前表示,枪击事件发生于甲米地省(Cavite)的Rosario城镇,在投票站开放投票的几小时前,有数名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向1台吉普车与2台摩托车开火,造成至少7人死亡,1人受伤,该起攻击的犯罪动机目前尚待厘清。

法新社(AFP)最新的消息称,枪手攻击投票站、伏击车辆、偷走计票器,已经造成至少10人丧生。

  法新社称,至少10人死于今天的枪击事件

一名负责选举维安的官员指出,黎明时分,在投票站开放前几小时,有武装人员在西南省份甲米地(Cavite)罗萨里奥镇(Rosario)向车辆开火。他说,甲米地省向来常因选举恩怨而成为问题地区,为了避免重演2010年总统大选的多起选举枪击案,该次大选菲国警方已动员约14万名警察在全国3.6万个投票区待命。目前尚未查明行凶者的作案动机。… 阅读更多

西式民主神话的破灭:“民主之春”“黑夜站立”运动及其分析思考

来源:《红旗文稿》2016/09 作者:祝念峰 时间:2016-05-09

2e49a2be-7f3a-4f5d-a82b-99636cddb782.jpg

美国上千人举行“民主之春”大游行。(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 期,西方国家发生的两大政治事件令人瞩目。一是美国的“民主之春”抗议示威活动。抗议者队伍4月2日从象征美国独立的费城独立钟出发,步行10天抵达华盛 顿,在国会山前集会示威,抗议金钱操纵美国选举以及政府的不作为,要求改善民主,结束金钱政治,保证公正选举。这一运动4月18日在当局的打压和媒体的漠 视中黯然结束。二是法国的“黑夜站立”社会运动。该运动源于一场针对法国政府新颁布的《劳动法》改革方案的抗议示威。自今年3月31日晚在法国巴黎共和国 广场开始,至今已持续一个多月。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的主题逐渐扩展至社会治理、选举制度、难民问题、恐怖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等多个领域。目前整个运动已 经从巴黎蔓延到了法国的70多座城市,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深入分析研究这两大政治事件及其深层次原因,有利于认清西方民主制度的本质,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阅读更多

艾维:罗塞夫“起死回生”?然而巴西还是那个巴西

艾维

艾维     清华大学博士生,访学拉美

发表时间:2016-05-10 08:40:14

在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提心吊胆之后,巴西总统罗塞夫终于可以暂时松口气了。5月9日,巴西众议院代议长瓦尔迪尔·马拉尼昂签署决定,废止已获众议院全体会议通过的对罗塞夫总统的弹劾案,并且将该案从参议院收回。但随后,参议院议长雷南·卡列罗斯宣布,参议院将无视众议院代议长废止弹劾案的决定,按原有程序继续审理对罗塞夫总统的弹劾。
而在此前的4月17日,巴西众议院通过弹劾总统罗塞夫的议案后,5月6日,巴西国会参议院弹劾总统特别委员会以15票赞成、5票反对和一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弹劾现任总统罗塞夫的报告。

虽然2016年巴西的经济态势依旧低迷,但是政坛的表现却精彩纷呈,不断上演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自从去年震惊全国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腐败案被曝光以来,整个巴西的政治经济形势就随着这一惊天大案在逐渐滑向混乱的深渊。回顾巴西的这台政治大戏,也真可谓是高潮迭起,险象环生:

阅读更多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共产党员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牛先锋 时间:2016-05-10

u=52451433,1002092670&fm=21&gp=0.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共 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 着世界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组织的诞生。《宣言》用鲜明透彻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新的世界观,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 可避免的”历史大趋势,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向全世界公开说明了共产党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在历史上矗立起一座共产党人 不朽的精神丰碑。

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由陈望道翻译,1920年在上海出版。《宣言》中文版的出版和传播,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其深刻的思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中国,《宣言》仍然是激励和鼓舞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其历史使命而奋斗的精神食粮,是坚定理想信 念,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必读书籍。

阅读更多

水木然:法国“黑夜站立”运动曝欧洲经济陷入危局

时间:2016-05-09 10: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意大利频     作者:水木然

内容摘要:法国的这次大规模运动,就是矛盾爆发的表现,如果资本主义政府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平衡这种矛盾,运动很有可能呈星火燎原之势,向整个资本主义体系扩散。
原标题|法国“黑夜站立”运动曝欧洲经济陷入危局
  2016年3月9日,法国爆发总罢工,多个工会和学生组织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劳工部门提出的劳动法改革方案,到3月31日,已有39万人走上街头。
  4月28日,抗议活动演变为暴乱,17万抗议者与警察发生喋血冲突,当天警方逮捕了57人,截止到目前,全法国124名抗议者被捕。
  这就是最近爆发在法国的“黑夜站立”(NuitDebout)社会运动。
  这场运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参与者风雨无阻,常持续到深夜,他们在一起通宵达旦地演讲、辩论,批判金融资本主义,批判住房问题,批判被收买的新闻界,控诉政治阴谋论……目前,这场运动甚至已经走出法国,在欧洲遍地开花。
阅读更多

土木:伦敦市长之路,布满“反犹”陷阱

土木

土木    西媒华裔记者

发表时间:2016-05-09 07:58:24

工党候选人萨迪克·汗(Sadiq Khan)当选伦敦新市长,成为伦敦第一个穆斯林市长,击败了保守党候选人扎克·古德史密斯(Zac Goldsmith)。在竞选中,萨迪克·汗的穆斯林身份一直被对手拿来炒作,但扎克·古德史密斯的犹太背景却没有竞选话题。

在伦敦市长选举中,萨迪克·汗被保守党候选人和英国保守党首相描绘成恐怖分子的同情者。但出身贫寒的萨迪克·汗只敢指责对手作“负面竞选”,并没有针锋相对,说古德史密斯是有着6、700年历史的犹太金融家族富n代,他的妻子正是著名犹太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的成员。

这一切就像希区柯克的悬念片《蝴蝶梦》(Rebecca,1940年),女主角从未在电影中现身——在伦敦市长选举中也有个未露面的重要角色,那就是以色列。像这样让国际政治在市长选举中扮演举足轻重角色的情况,恐怕全世界除伦敦之外再难找出第二个城市。

阅读更多

让·皮埃尔·拉赫曼:中国将是人类历史上首个不依靠侵略而崛起的世界大国

让·皮埃尔·拉赫曼

让·皮埃尔·拉赫曼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国际政治经济系名誉教授

发表时间:2016-05-09 07:48:17

【南海仲裁结果将于近期公布,中国始终坚持不接受、不承认、不参与的立场。南海问题逐步升温,中国成为许多西方政客和舆论的靶子,比如在仲裁问题上指责中国。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国际政治经济学名誉教授让·皮埃尔·拉赫曼近日发表文章,指出“一些国家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并不是因为西方大国遵守规则,而是因为西方大国希望中国遵守自己定下的规则——事实上,西方大国自己根本不遵守国际规则”。

某域外大国对南海的干预也是世人皆知。让·拉赫曼劝诫道:“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需要的不仅是中国政府的努力,更需要世界各国的协助。要避免中国南海发生冲突也是如此。”

本文原载4月1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青年观察者张成翻译。】

《福布斯》杂志文章标题:南海争端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近些日子,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冲突有所加剧。毫无疑问,南海的局势已经开始恶化。有一些预言家们警告称中国南海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近期刊登的一篇文章则简短清晰地道明了南海问题的趋势——南海近期不太可能爆发武力冲突,但争端并非可以轻易化解。

阅读更多

梅新育:新兴经济体“陨落”多因自废武功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梅新育 时间:2016-05-07

u=3324300978,1090148287&fm=11&gp=0.jpg

经 历了新世纪初近10年的普遍高增长后,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陷入普遍的经济震荡和社会不安之中。即便是被视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最杰出代表的金砖国家,最近两 年也接二连三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问题。作为拉美最大经济体的巴西和非洲最大经济体的南非面临着类似的经济困境: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失业人数 猛增,财政状况和国际收支急剧恶化等等。同属金砖国家的中国虽也面临经济减速但幅度尚算温和,就业状况、居民消费等也未明显恶化,经常项目收支反而有所改 善,可是巴西、南非这样的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则不然,昔日“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不仅如此,经济方面的问题还转化为社会、政治问 题,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出现了剧烈政治震荡,巴西、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尤甚。

新兴市场经济体纷纷陷入困境,当然是有国际大环境的原因,但 更值得重视的恐怕是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毕竟,没有任何国家是生长在毫无风险的环境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归根结底取决于自我奋斗,取决于能否正视自身问

阅读更多

马克思诞辰纪念日 | 马克思究竟“厉害”在哪儿

陈学明 姜国敏 · 2016-05-06 · 来源:解放军日报

近年来,不少90后正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寻找和发现马克思,希望从他那里汲取智慧。我们相信,这位90后说唱歌曲的作者不是孤立的。当我们审视和反思这个时代时,都无法绕开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角度和问题范式。这本身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和力量”。

今天是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诞辰纪念日。而且近期,一首90后创作的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九零后》在朋友圈热传——“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在政治课。学了他的思想,只是为了及格。本打算过了就算,书再也不念。后来翻开却发现并不讨厌。人生总是充满意外,有一天我看到他的厉害……”那么,马克思究竟“厉害”在哪儿,以至于如此吸引90后呢?我们顺着这首说唱曲的意境和内容,进行一番探究。

第一,马克思的“厉害”之处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就给资本主义下达了“死亡判决书”。16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虽然这一“判决”延期执行,但依然有效。

阅读更多

恩格斯对马克思思想的捍卫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孙勇 时间:2016-05-06

u=943520970,2668272674&fm=21&gp=0.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恩 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作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基本理论观点都是他与马克思共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例如《共产党宣 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很多重要原理有恩格斯刻苦研究创作的成果,其中包括著名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马克思不朽之作《资本论》的整理和出版工 作,都浸透着恩格斯的艰苦劳动和巨大贡献。1883年,马克思辞世,1895年恩格斯辞世。在没有马克思的12年里,恩格斯高举马克思的旗帜,积极面对西 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重大社会变化,有效领导了欧洲工人的革命斗争运动,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维护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在马克思逝世后的12年中,恩格斯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智慧宝库,提炼升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基本原理,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纯洁性罄尽人生最后的精力。

恩 格斯晚年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始终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恩格斯对马克思当年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一些战略和策略做出了重大修正

阅读更多

潘毅:中国工人在什么时候失去中国?

潘毅 · 2016-05-06 · 来源:破土网

改革再造了中国,将中国打造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改革也再造了新的中国工人阶级政治。沿着一条特殊的无产阶级化道路,第二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阶级地位,并将参与到一系列的集体行动中来。

【破土编者按】如果说圈占农村的土地等生产生活资料,迫使农民成为廉价劳动力,是经典的圈地运动;那么,在精神层面将农村掏空,使农民渴望城里的生活方式,并主动抛弃农村的传统与价值,可以称为精神圈地。潘毅认为,正是在两种圈地方式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农民无处可逃,又无处可去,只能通过外出打工勉强生存。这种恶性循环给农民工带来了一系列残酷的生活体验,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愤怒和反抗的政治。

(图片来源:Dante Terzigni Jr. )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高兴不起来。不管我到哪里,我都无法让自己平静,无法让自己心理保持平衡。

——一个32岁的打工仔阿辛的自述,他在一家为迪斯尼供应玩具的工厂工作… 阅读更多

胡靖 :历史唯物主义、集体化与改革

胡靖 · 2016-05-02 · 来源: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实践证明,妄想农村通过自由契约发展产业组织只会导致频繁、巨大的“试错”成本,农村只会进一步走向衰败、孤立破裂由此清楚农村改革方向是:近30年来“去集体化”、“逆组织化”的农村改革经验教训,应该回归《宪法》第八条、第十条,探索双层经营之路,重建农村集体经济,建构新型的、适应农村环境的、共享农村“集体红利”的农村集体经济,才是农村繁荣的康庄路。

  原编者按

本文深入地探讨集体化与农村改革的方向,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之一在于建立产业组织的路径不同。资本主义通过个体的自由契约形成产业组织。而社会主义则可以通过公有产权跨越“交易鸿沟”、直接形成产业组织,实现生产力的巨大提高。

具体在历史上的农村改革就是1953年以后的合作化,通过土地产权“革命”或“强制”而非自由契约实现组织集体化,进一步形成农民产业组织和农民组织,极巨大提高中国农业的生产力。

但是现以“理性人”为基础建立的经济学抨击历史上人民公社通过“强制”而非“自由契约”建立产业组织的做法。这不是农村产业组织实现有问题,而是削足适履的经济学的问题:经济学家们无视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建立重要领域的组织,才是不至于落入市场经济不确定的深渊;更别说历史的数千年来中国农民根本无法通过自由契约的方式形成产业组织。因为不同于公司、企业等的标准化、自由流动的资本,农村的任何一个农民的土地都是不可替代、自由流动的。妄想农村通过自由契约发展产业组织只会导致频繁、巨大的“试错”成本,农村只会进一步走向衰败、孤立破裂;经济学家更无视人民公社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的合作巨大提升农村的生产力。… 阅读更多

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商志晓     时间:2016-05-06

u=3552514174,1610740308&fm=21&gp=0.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时,时常会有这样的问题提出: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

这 一问题本身及其提问者,并不见得质疑马克思主义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功能,也并非漠视马克思主义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非凡意义,更不至于罔 顾中国共产党依赖马克思主义使古老中国救亡图存、发展强大的铁证事实,但其所表达的一种思考,却不能不让我们认真对待,即立足于当下和现存,马克思主义是 否与我们有关,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具有何种价值。

毋庸讳言,我们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的评说,多与宇宙世界、人类历史相连,多与阶级斗 争、社会革命有关,多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互牵,也就是说,多是宏大叙事、时势纵论、格局构架。这完全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 质。但如果只限于此,却也易于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与人的生活的连接有所忽略,对马克思主义于个体存在的意义缺乏必要阐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遮蔽马克思主义

阅读更多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好莱坞左翼电影盛衰之历史启示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作者:王予霞    时间:2016-05-06

u=2285199141,590375961&fm=21&gp=0.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1930年代起,美国电影产业发展迅猛,并处在政治漩涡的中心。一时间众星云集好莱坞,佳片迭出,创下1946年500部影片与17亿美元票房的辉煌纪录。这一繁盛景象的背后,是赤潮澎湃,一个神秘的红色好莱坞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 而,1947年,“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以下简称“非美”)进入好莱坞,开始了长达八年(1947-1955年)的政治问讯,受牵连者数以百计。在好莱 坞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三大行当中,编剧因其创作思想的激进性而首当其冲。随着这些优秀艺术家被逐出好莱坞,美国的电影行业也由三四十年代的反映社会现实的 黄金时代走向了五六十年代的低谷。

一、好莱坞左翼电影的形成与发展

1930年代那些最优秀的好莱坞电影人都曾经是激进思想的拥护者,他们推崇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真诚相信美国也可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在好莱坞一度盛行。

阅读更多

何亚非:英国退出欧盟与反全球化思潮兴起

何亚非

何亚非   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发表时间:2016-05-06 08:05:42

英国将于6月23日举行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公投。关于在英海外移民的福利、英国等欧盟内非欧元区国家在集团内的“话语权”等问题,长期在成员国间存在不同声音。5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支持英国“退欧”的人士,没有充分考虑到“退欧”对英国经济所可能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如果英国一旦退出了欧盟,就需要与其他欧盟27个成员国之间就自由贸易问题进行重新谈判,而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贸易环境将面临“十年的不确定性”。

英国即将就其是否退出欧盟举行公投,此事被《经济学人》列为2016年全球三大风险之一,其他两个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和伊斯兰圣战组织的兴起。

世界舆论高度关注英国在43年后可能退出欧盟一事表明,此次公投结果不仅会对英国政治、经济及其与欧盟和世界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会助推当今在世界各地出现的反全球化、反传统政治体制机制现象,激化世界范围的政治思潮交锋。

阅读更多

习总内部讲话全文曝光:党内存在野心家阴谋家

西陆网    016-05-04 11:22:57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习总内部讲话全文曝光:党内存在野心家阴谋家

核心:习总内部讲话称,党内存在野心家、阴谋家,决不能回避这些政治问题。对政治隐患就要从政治高度认识。党内存在野心家、阴谋家,从内部侵蚀党的执政基础…

习总内部讲话全文曝光:党内存在野心家阴谋家

5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02版公布了习近平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全文。

1993年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每年都在中纪委全会上发表讲话,表明了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今年,打破惯例,由习近平总书记先发表重要讲话,之后,王岐山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

此时,中央对整个反腐形势的判断已出现变化,从2014年的“腐败和反腐败两军对垒,呈胶着状态”的表述转变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所以,从披露的讲话全文看,习总书记面对内部的政治挑战亦显得相当自信。… 阅读更多

毛泽东没有去过拉丁美洲,却在那里产生了巨大影响

孟可心 · 2016-05-05 · 来源:环球时报

毛泽东没有去过拉丁美洲,但却在那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不少忠实的粉丝,尽管他们许多人从来没有去过中国。拉美过去是美国的后院,拉美国家一直受制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拉美年轻人接触到了包括苏联、中国的一些社会主义的思想,同时期也有毛的著作进入拉美,影响了整整一代左翼青年,也是从那时起,秘鲁人产生了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

57278d0064a8cec601bce292.jpg

  在秘鲁生活多年,《环球时报》记者发现不少秘鲁人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和他的行为方式很敬慕。毛泽东去世40年了,但他的名字对不少秘鲁人来讲仍然有着很强的感染力,用现在时髦的话来形容,就是毛泽东在秘鲁有不少忠实的粉丝。他们许多人从来没有去过中国,身处秘鲁的不同社会阶层,从事不同行业,但他们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总会通过各种方式表露出来。

秘鲁修车老板名叫“毛”

记者参加过几次秘鲁的大型国际书展,在中国的展位上,每年都会有秘鲁人来询问有没有《毛泽东选集》,《毛选》可以算得上畅销图书了。咨询的人有年轻人,也有上了年纪的。有的还愿意与你聊聊他对毛泽东的崇拜之情;有的人回忆起年轻时曾经读过的中国书刊,说起来非常亲切;有的人对毛泽东哲学思想非常认同,对毛泽东不惧西方压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非常佩服。后来记者发现,对毛泽东的崇拜者不仅仅局限于书展上。… 阅读更多

劳动者为何难体面?揭开全球供应链的劳动世界,剥削全球化、链条化!

新民学社 · 2016-05-05 · 来源:新民学社

近十几年来中国劳工处于低工资、工资拖欠、超时加班、缺乏社会保障、人身权益侵害等恶劣就业处境中。从全球化角度,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劳工的现实处境,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恶劣的处境,劳工怎样获得体面的劳动?

1.webp.jpg

  原标题:你的体面可能是工人的不体面:揭开全球供应链的劳动世界

前言

近几十年来,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深度参与全球生产后,中国的劳工数量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发布的《2014年农民工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的农民工达到2.7亿多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得了就业机会。但与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劳工群体规模庞大不匹配的是,近十几年来中国劳工处于低工资、工资拖欠、超时加班、缺乏社会保障、人身权益侵害等恶劣就业处境中。从全球化角度,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劳工的现实处境,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恶劣的处境,劳工怎样获得体面的劳动?

今天推送2016年国际劳工大会第105届会议发布《报告四:全球供应链中的体面劳动》(后文简称《报告》)一文,文章从全球供应链中的劳动世界、就业质量、体面劳动升级、供应链治理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全球化生产过程中劳工获得体面劳动的可能。… 阅读更多

继承主席遗志 弘扬文革精神

——海内外百余左翼人士齐聚香港纪念文革五十周年

红石 · 2016-05-04 · 来源:红歌会网

  (香港毛泽东思想学会勤务组林敏捷同志在做总结发言)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发生五十周年之际,香港毛泽东思想学会邀请大陆、香港、台湾及外籍信仰毛泽东思想的百余位同志、学者,于4月30日至5月2日齐聚香港九龙塘富豪东方大酒店,举行了以“继承主席遗志,弘扬文革精神”为主题的“纪念文革五十周年座谈会”。

会议就五十年前由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目的、成就、意义及其经验教训等多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过程中,同志们秉承“认识文革、学习文革、弘扬文革、继承文革”的宗旨,纷纷踊跃发言,达成了如下共识:

一、文革的发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也是人类历史上极其重大的事件,文革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紧迫的现实必要性,文革是巩固无产阶级政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共同富裕道路的正确而英明的选择。…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