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战略与文化霸权

珊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战略和文化霸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指出语言战略在构筑文化霸权、争夺国际话语权、传播本国价值观和获取本国利益中所采取的主要形式。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面对激烈的语言和文化战竞赛,应该从战略高度积极参与。我们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制定一套务实的政策,确保本国语言的主体性,重塑语言和文化自信,从“实”和“虚”两个方面努力推进本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更好地服务于本国语言战略的实施。

“语言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武器。”最近几年,我国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语言问题,这是由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新的竞争形态所决定的。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并巩固霸权体系的过程中,以文化战为代表的竞争手段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文化的最重要载体--语言,显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战略成了西方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经济利益、维护霸权特别是文化霸权的独特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在中国的教育、传媒等机构,汉语大有被英语取代、成为非主流语言的危险趋势。毋庸置疑,为了维护文化霸权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政治利益而实施的语言战略行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种软战争,对此,我国不仅要高度重视,而且应制定相应的对策。… 阅读更多

【探索】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毛泽东思想论坛综述

王永浩 王宜秋 

2014年4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作领导小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当代中国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毛泽东思想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毛泽东思想论坛主席李捷研究员作题为“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历史贡献”的主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主持开幕式并致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金民卿研究员作总结发言。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研讨。

一、毛泽东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阅读更多

【探索】华夏译稿:美国为何支持伊斯兰恐怖主义势力

作者:西摩·M·赫什

发布时间:2014-07-03 来源:华夏网

美国是伊拉克危机幕后黑手,本文有助于认识2007年以来的中东及世界局势。

 

重定向——美国政府的新政策将会帮助我们反恐战争中的敌人?

西摩·M·赫什2007年5月3日

翻译:华艺

译文首发华夏网http://www.hxw.org.cn/html/article/info638.html

华夏网编者按:

2007年5月3日,美国《纽约客》杂志及网站发表了美国顶尖调查记者、美军越南“美莱大屠杀”真相披露者、1970年的普利策国际报道奖获得者西摩·M·赫什的文章《重定向——美国政府的新政策将会帮助我们反恐战争中的敌人?》。文章披露,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什叶派在伊拉克的崛起客观上增强了伊朗的在中东的势力。因此小布什政权于2007年初就决定采取秘密行动,扶植逊尼派极端势力来消灭什叶派的伊朗,而这项政策将导致同情“基地组织”的逊尼派穆斯林极端主义团体到美国的支持。… 阅读更多

【探索】中国的对韩魅力攻势:扩大战略缓冲新途径

韩硕熙

韩硕熙

  • 韩国延世大学国际学研究生院副教授
  • 2014-07-03 08:41:37

应大韩民国总统朴槿惠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7月3日至4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此访是对韩国总统朴槿惠去年6月访华的回访,也是习近平和朴槿惠作为国家元首的第五次会面。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6月13日发表文章《中国的对韩魅力攻势:扩大战略缓冲新途径》(原标题:China’s Charm Offensive to Korea: A New Approach to Extend the Strategic Buffer),称习近平对韩国展开魅力攻势,主要目标是增强中国相对于美国的影响力。

美国“重返亚洲”,中日钓鱼岛之争持续,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东北亚格局不断发生新变化。习近平访韩虽然“不针对第三国”,但无疑会带来长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了解韩国方面就自身利益出发所做的分析。观察者网独家翻译峨山政策研究院文章,以资读者参考。

峨山政策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是韩国最重要的无党派智库之一。中国和美国是该院在外交政策上的主要研究对象,它强调韩国要以各种手段坚决捍卫国家利益,主张“联中用美”,通过灵活处理与美国的传统盟友关系和与中国的新型邻邦关系折冲于亚太地区。

阅读更多

【探索】“文官”习近平怎敢对军队下手

  • 2014/07/03 14:38
  • 来源:网易博客

核心提示:为了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必须有“壮士断腕”的精神,有自我纠正错误的机制,有一个明确为广大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感,有不惜“刮骨疗法”的华佗精神、能力和魄力。

徐才厚被开除党籍与习近平的刮骨疗法

如果说,还有人怀疑习近平和王岐山的反腐斗争是“走过场”的话,那么,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开除前中央书记处书记、17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家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的党籍,并交给军事法庭审理,必将打消人们的一切顾虑。

可以说,习近平和王岐山的反腐斗争,已经进入了“刮骨疗法”的新阶段。徐才厚被抓,对贪腐官员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任何一种侥幸的心理,都完全被击碎了。

徐才厚被开除党籍,有下面几点值得大家关注。

首先,习近平与王岐山的反腐“马步”站的非常稳。他们完全有能力、有勇气,把目前正在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反腐斗争,进行到底。

徐才厚是继薄熙来以后第二位被捕的前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因为徐才厚在军中的特殊地位,他是2007-2012年间中国最具有军事实力的最高指挥官。他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大超过普通的政治局委员,大大超过薄熙来。… 阅读更多

【探索】雷墨:美国正在失去全球领导力吗?

  • 2014/07/02 14:34
  • 来源:南风窗

核心提示:“没有哪个地方像中东那样能让人们强烈地认识到美国越来越胆小怯弱了。”

在伊拉克反政府武装又攻下伊西部几个重镇时,奥巴马政府的回应是向中东派出国务卿克里。不过克里为期一周的中东之行首站并不是战火纷飞的伊拉克,而是美国的中东“伙伴”埃及,因为埃及新政府对前穆兄会支持者的大面积打压,正在给埃及脆弱的稳定局面增添变数。在6月19日针对伊拉克局势的讲话中,尽管奥巴马强调“美国军队不会重回伊拉克作战”,但重返亚太的美国如今不得不重返中东了,至少在外交资源配置上。因为不久前对专业外交人士来说都还略显陌生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可能会让奥巴马任内最大的外交遗产—从两个战场撤军—变成一个笑话。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6月22日公开表示“强烈反对”美国干涉伊拉克事务。这应该是伊朗要保马利基政权的信号,而非拒绝在伊拉克平叛上与美国间接合作,毕竟伊朗也不愿放弃争取在当下第五轮伊朗核谈判中说服美国放宽制裁的机会。而且,不愿再陷中东战场的美国也希望有外部力量帮助稳定伊拉克局势,就像它期望欧盟协助维护面临俄罗斯渗透的乌克兰安全,并稳定危如累卵的利比亚局势一样。2013年,在叙利亚化武问题上,美国被迫让俄罗斯和禁化武组织出头,如今叙政府先前申报的所有化学武器原材料已经运离叙利亚。显然,这一切都在考验着美国的全球领导力。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詹姆斯·林德赛认为,对奥巴马的挑战也是他的继任者将面临的挑战,即如何在一个不再自觉响应美国全球领导角色的世界里推进美国的利益,即使美国依然是唯一最强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阅读更多

【探索】习近平:政治立场首先是“阶级立场”

  • 2014/07/02 14:27
  • 来源:网选 郑彪

核心提示:“看待政治制度模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就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

习总书记说:“看待政治制度模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就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大雅久不做”,这种话真是久违了,一些人听起来大约有些振聋发聩。难怪媒体不报道,我是在文汇报昨天《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一文中读到的。标题就表明上海有变化。

根本是人类被西方文明领上了悬崖,进入了死胡同,于是随着新自由主义全球美国化终结,全球变局,世界政治进入新时代。而由于长期以来积累的内外矛盾急遽激化,决定了中国政治也进入了新时代。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白热化,决定了社会科学首先是政治学进入新时代。是否上海在率先表态?

上海历来是最敏感的地方,也出人才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文革如此,改开亦然。所以上海文化人历来善于摸脉。前条提到文汇报的文章,看题目就不同凡响,颇有深意——《中国政治学研究新时代已经到来》,以学术切入,其实是在说中国政治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新政治领袖引领的强人时代已经到来。上海人聪明。… 阅读更多

【探索】论西方福利制度掩盖下的不公平问题——从西方学者的视角看

沈跃萍 

(内容提要)“公平”、“正义”一直是西方社会鼓吹、追求、引以为傲的基本理念,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其法律或政治制度凸显和维护这个理念及其原则。但在西方世界陷入大危机之后,这个基本理念已经大大褪色甚至走向反面,这就引起了西方许多学者和部分政要对其的质疑。总体来看,他们的关注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平等”一词是如何成为当今西方社会的政治热词的,二是福利国家制度是保护还是损害了公平,三是如何应对日趋扩大的不平等。

近来,美国及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争论被两个问题所左右:经济不平等的加剧及政府该如何干预。正如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以及围绕着“财政悬崖”的各种纷争所显示的,在当今的西方,“左翼的关注点放在增加政府税收与开支上,主要是为了扭转日益严重的社会分化,而右翼的关注点则放在减少税收与开支上,主要是为了保证经济发展。各方都想尽办法将对方的担忧降至最低限度,而且都相信自身所主张的政策足以确保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阅读更多

【探索】确立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中国坐标

苏长和 

1914与2008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一场恶战、混战,战争伤害到许多无辜的国家和人民。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现代资本主义苦心塑造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遭到重挫。2008年,英国女王在伦敦经济学院询问经济学家为什么没人预测到这次因市场失灵而产生的金融危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金融危机背后的逻辑“有效市场假设”的提出者,2013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为少数人服务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家们,是不大可能预测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反倒是为大众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保持着冷静和清醒,早在世纪之交,就预测到一场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的到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欧洲思想界的变化和分化,在对资本主义文明深刻反思过程中,社会主义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形成了世界性影响。在东方,印度的泰戈尔猛烈批判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祸害,中国一大批先进分子也觉悟觉醒,走向延安,走上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建国道路。2008年的金融危机同样催化国际政治思潮发生分化,人们对西方民主失灵的反思正在逐步延伸到资本主义制度层面。在对现代资本主义民主的一片失望与不满中,国际思想界开始出现“向东看”的转向和趋势,寻找世界走出困局的东方智慧,中国式治国理政与民主政治的制度模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阅读更多

【探索】揭秘美国共产党:看中共心情复杂 当地人疑虑重重

2014-6-30 09:58:20   来源:大公网

美国共产党标志

文/ 张志新

美国共产党第三十届全体会议从6月13日至15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举行,会议发出号召“将人与自然的利益置于利润之上”。包括越南共产党等全球多家共产党和左翼政党都派代表出席。越南媒体甚至报道,美共支持其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抨击中国。于是,外界的好奇来了:美共到底是一支什么力量?

美共在美国的政治光谱中属于左翼政党,因而在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上与自由派有着“自然的接近”,甚至是民主党“天然的同盟”。虽然在美国不能算是主流政党,它却仍在促进和维护美国的民主与民权、反对收入差距和贫富不均,以及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

概括起来,美国共产党的活动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其一是政治上确保美国“更民主”。美共副主席贾维斯?泰纳曾表示:“我们共产党在美国不是执政党,我们甚至在国会没有一名议员。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更加民主。”… 阅读更多

【探索】揭秘日本共产党:毫无存在感 粉丝不足万人

2014-6-30 09:53:16   来源:大公网

日本共产党党旗

文 /  加藤嘉一

“你觉得,最近日共怎么样?”

我问了一名日本财经记者,他比我大一岁。

“日共?什么是日共?”

他迷惑着说。

“哦,不好意思,就是日本共产党。”

我解释说。

“日本共产党原来简称日共啊。它没什么存在感的。其他,我没什么印象。”

说实话,我原来对日共基本一无所知,至少不如对中共的了解吧。我与这名记者达成共识:普通日本老百姓对日本共产党的了解和亲切度是相当有限而浅薄的。

迄今为止,日本共产党的Twitter粉丝量有8708人,这个数量明显低于执政党之自民党(70064人)和与自民党联合指正的公明党(34892人),却略高于曾做过执政党的民主党(7074人)。

日本共产党诞生于1922年7月15日,比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23日)晚一年。该党成立之际,只有8个人,提倡的是科学社会主义。

到2012年5月1日为止,共产党员共有31.8万人(日本总人口为1亿2千760万人)。2010年时,日共党员有40.6万人,但经过该党“自我审查”,大约有9万人被判为不合格党员,被要求办了离党手续。… 阅读更多

【探索】昆仑岩:永葆革命性是执政党反腐防变的根本

作者:昆仑岩

发布时间:2014-07-01 来源:华夏网

共产党是最彻底的革命政党,革命性是其本质属性,尚有疑义?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不能被否定,也没有过时,而是毛泽东党建理论中最具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瑰宝。

这是一篇“七一”前夕官方报纸已编排好、却又被撤下的稿件,理由是拿不准,怕挨批。遗憾呵,一个堂堂共产党领导的天地里,对“革命”二字噤若寒蝉,甚至连党的缔造者和现任总书记说的都不算数,敏感话题不碰为妙,这就是今日中国“官媒管控”的面貌。革命性是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尚有疑义?如果这点都不能确定,还叫共产党吗?一个极普通的基本常识,却被掩盖三十多年,使这个革命老党忘记了自己的姓名、自己的本质、自己的存在价值,难怪改革开放中腐败肆虐,难怪连西方颠覆势力也奉劝中国共产党更改名称。前鉴今危,该清醒了!

(作者为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4年6月27日参加建党93周年座谈会发言) 链接:http://www.hxw.org.cn/html/article/info597.html阅读更多

【探索】习近平: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宪政本质不同

作者:综合 发布时间:2014-07-01 来源:乌有之乡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就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

文汇报6月30日刊载文章《中国政治学研究新时代的到来》,光明网、人民论坛均予转载。文中部分披露了习近平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文章原链接为:http://www.whb.cn/zhuzhan/guandian/20140630/9210.html

“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就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这句话为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显示了共产党人立场大于天的崇高信仰与革命情怀。

据该文披露,今年2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讲话,阐发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若干重大问题。

在谈话中,习近平不单提到要讲“阶级立场”、“阶级分析”,还提到绝不搞“西方化、资本主义化”,提到“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阅读更多

【探索】吴恩远:普京认为价值观的斗争是另一种战争形式

  • 2014/06/30 14:41
  • 来源:作者博客

核心提示:争夺价值观的斗争,是不同于军事战争的另一种战争形式,意识形态领域的争斗同样能够导致国家崩溃和分裂。

2013年9月3日,普京在接受美联社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联合采访时,明确表示自己信奉“保守主义”。他说,“自己是带有保守主义倾向的实用主义者”。此后,他在当年底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的演讲、2013年发表的国情咨文、年度记者招待会等一系列谈话数次强调了自己的保守主义价值观倾向(最早提出这个问题是在2008年)。

普京“保守主义倾向”的提出背景

其一,苏联解体后国家信仰的缺失。苏联解体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被抛弃,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粉墨登场,各个阶层和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意识形态的混乱导致了国家认同缺失,思想道德退化,社会停滞不前。普京提出“保守主义”,目的就是为了“填补俄罗斯意识形态领域的真空,保持俄罗斯的精神民族认同”。普京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的提出,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国家信仰的缺失,同时更有利于加快俄罗斯寻找民族思想的进程。… 阅读更多

【探索】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外攻策略

  • 2014/06/30 14:26
  • 来源:网选

核心提示:在长期的意识形态斗争实践中,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成熟而有效的意识形态掌控及外攻措施。它们在保证其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基础上,意识形态外攻达到甚至超出了预期的目的。

全文摘编如下

一、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对知识文化界的思想政治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外施加文化影响和从事文化渗透。近年来,越来越重视以各种基金会、研究机构等名义举办名目繁多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各种“国际访问学者计划”、“培训中心”、“文化和学术交流中心”等成为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的主要载体。从历史上看,美国往往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文化权力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特殊工具加以使用,并通过制定和实施文化战略去实现美国的对外政策目标。向意识形态对立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频繁地发出邀请,以期通过所谓的学术交流达到影响知识分子思想进而影响其社会舆论的政治目的。归纳其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研究中心”及各种基金组织,以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国际会议以及其他文化交流活动的机会,展示西方的思想文化,同时也直接支持对象国家反对派的反政府活动。… 阅读更多

【探索】政治合法性、意识形态与国家形象传播

作者:李彦冰

发布时间:2014-06-30 来源:乌有之乡

【英文标题】Political Legitimacy, Ideology and National Image Communication

【作者简介】李彦冰,中国传媒大学2009级传播学博士研究生。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在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型电子屏幕上播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针对这一由国家主导的宣传行为,研究者和一般受众均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国外受众尤其是美国的受众并不会对诸如国家形象宣传片这类由政府包装的宣传产生出任何的兴趣;有人认为这种公关行为至少可以增强美国对中国的认知;这两种看法均是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待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播放的。有人从传播内容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人物篇》所出现的人物并不能全面地代表中国,甚至有些人并不具有资格出现在国家形象宣传片上。不管是从传播内容的角度分析,还是从传播效果的角度进行评估,都没有触及国家形象宣传片与国家形象的传播与构建之间的本质关系。我们认为,如果国家形象宣传片不能回答“国家政权统治的合理根据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再热闹的宣传都很难获得实际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从政治合法性以及支撑合法性的意识形态理论出发,简略探讨政治合法性、意识形态与国家形象传播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提供理论借鉴。… 阅读更多

【探索】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艾四林 康沛竹 

【内容提要】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建党初期、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围绕着党和革命的依靠力量、党和军队的性质以及党的工作方法等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群众和群众工作的观点。抗战时期,关于群众的观点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系统阐发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党员干部在党执政后滋生的脱离群众的现象进行了批评,群众路线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毛泽东无疑是这一路线的主要创立者。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群众和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形成了系统的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

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萌生

建党初期、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孕育和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围绕着党和革命的依靠力量、党和军队的性质以及党的工作方法等重大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群众和群众工作的观点。…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