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毛泽东思想论坛综述

王永浩 王宜秋 

2014年4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作领导小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当代中国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毛泽东思想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毛泽东思想论坛主席李捷研究员作题为“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历史贡献”的主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主持开幕式并致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金民卿研究员作总结发言。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研讨。

一、毛泽东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李捷在论坛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历史贡献集中地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创造性地探索出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混乱之际,正确评价斯大林的是非功过,科学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捍卫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根本利益,开启了“以苏为鉴”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三,率先开启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独立探索,并先后产生了两篇划时代的科学社会主义文献;第四,在认真纠正和反思“大跃进”错误中继续探索,阐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的若干原则;第五,在初步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整设想。总之,毛泽东是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成功实践的第一人,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并最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卓越的重大历史贡献。

邓纯东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沙健孙教授总结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1976年的近三十年时间里毛泽东四个方面的历史性贡献。第一,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第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重要的积极成果;第三,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的巨大进展;第四,创造建设社会主义的和平国际环境。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教授指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政策的效果,应该看它是不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不是推动了社会进步,是不是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从这样的标准来看,中国在毛泽东领导时期取得的是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一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二是农田基本建设初见规模,效果明显;三是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四是培育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进步举世瞩目;五是在外交上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教授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角度论述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他认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形态,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哲学理论层面,写作了《实践论》、《矛盾论》;二是思想路线层面,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具体操作层面,比如军事辩证法、统一战线的辩证法、党的建设的辩证法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国实践的结合。军事科学院黄迎旭研究员认为,毛泽东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挥军事斗争,功绩是第一位,贡献是第一位的,他为新中国建立强大的国防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毛泽东领导下,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敢于用战争制止战争。

二、毛泽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当代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结合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保持党永不变质的战略思想的现实意义。他指出,“四风”问题的思想根子就是享乐主义。享乐主义,说到底就是要满足与党和人民不同利益的私心私欲,也就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核心是治治病。治治病,从根本说,就是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克服享乐主义即私心私欲,只有这样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增强全党和党的广大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共同奋斗。

广州大学副校长徐俊忠教授指出,农治是毛泽东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大实践。毛泽东农治思想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坚持在民族和国家战略目标下去思考农治问题:第二,坚持把“组织起来”作为实施农治的根本基础;第三,坚持把“农工并举”作为农治中发展生产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思路;第四,坚持农民主体论;第五,坚持以农民的解放与幸福作为农治的根本价值。梁柱指出,毛泽东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早举起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的旗帜。应当肯定,毛泽东把警惕党内特别是党的高层领导出修正主义,作为防止“和平演变”、防止资本主义制度复辟的一个战略思想,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提出来,是很有预见的。毛泽东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就其出发点来说,是希望亿万群众得到锻炼,增强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防止人民江山改变颜色。但由于对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和采取错误的方法,导致不幸的结果,这是历史的悲剧。虽然在探索中曾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但他对此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以及他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防止“和平演变”的战略设想,永远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反对西化、分化的阴谋和反腐败的斗争,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中共中央党校许全兴教授认为,毛泽东晚年对阶级斗争和整个社会状况的估计虽然脱离实际,但他提出的要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防止出贵族阶层,防止党内出资产阶级,防止和平演变的基本精神仍然值得全体党员、全国人民、尤其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和深思。我们在纠正“继续革命理论”的错误时不要把其中合理的因素也否定掉。习近平同志讲,我们决不当李自成,1949年进城时的考试没有完,还在进行中,要总结吸取苏共垮台的教训。这是对毛泽东、邓小平防止和平演变、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思想的继承。他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从理论逻辑和实践过程看大体要经过正、反、合三阶段。毛泽东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开拓者、奠基者,他的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反、合”历史过程中“正”的阶段。我国社会客观上已发展到进入一个“合”的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做好“合”的文章,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辩证思维,正确认识现状,正确认识历史,正确总结经验。“合”不是对“反”的简单否定,更不是回到“正”的老路,也不可能回。“合”的阶段有可能在形式上是对“正”的某些回复,如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恢复发扬,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缩小等。但“合”决不是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更不是倒退、复旧,而是在辩证综合前两阶段上的创新,使理论、制度和道路更完善,在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合格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宫力教授认为,毛泽东在确定中国对美关系的大政方针、作出重要的外交决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民卿结合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历程认为,青年毛泽东是一个“自我清算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经过反复的实践检验和缜密的理论比较,充分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实践有效性,清算了先前思想结构中的错误思想,实现了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化,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形成了“以理想信念为方向引领、以社会政治实践为根本依据、以独立自主的自我清算为关键环节”的独特模式。

李捷指出,毛泽东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逐步过渡,并在这样一个国度里运用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毛泽东探索的成功方面为最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毛泽东探索的失误也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重要文献,不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逆流的关键时刻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而且开启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而艰辛的探索。毛泽东先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重要文献,为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明了正确方向。三、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不断深化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

一个时期以来,围绕着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所展开的争论,已经成为国内外具有不同政治倾向的人们矛盾斗争的一个焦点。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只有将毛泽东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非毛化”观点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进行坚决抵制和旗帜鲜明的批判。

沙健孙认为,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领导时期的历史,直接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如果把毛泽东领导时期党的历史说成漆黑一团,如果把毛泽东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加以否定,那就会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就会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就会使党和国家在政治上迷失前进的方向。历史和现实的情况都警示我们:正确地认识、把握和宣传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领导时期党的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而且是我们应当承担的一种重大的政治责任。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李佑新教授指出,当代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有种种表现形式,其中重要的表现就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虚无化“研究”与“重新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反驳:第一,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历史细节”并不都是真实的;第二,真实的“历史细节”需要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第三,“历史细节”的真实性不等于真实的历史;第四,正确把握历史的本质与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第五,研究毛泽东应有的价值立场。近现代以来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历史,只有站在中华民族和人民的立场,才能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毛泽东。反之,站在个人恩怨或西方社会的某种立场,就很容易背离党史研究的客观性。

金民卿认为,毛泽东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座丰碑,积淀为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渗透到中华儿女的心理结构当中,这不是那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可以抹杀掉的。与会学者一致表示,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化对毛泽东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研究,坚决抵制和批判以否定党的历史、党的领袖、党的历史文献和党的指导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真正做到“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53期,摘自2014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