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人口众多、民族宗教构成复杂的印度堪称滋生民族宗教冲突的“沃土”。仅就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争而言,2007年,印度就发生过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冲突681起,死亡96人,2117人受伤;2008年,发生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冲突656起,其中4起发展成骚乱,死亡123人,2272人受伤。从三甘地之死,到延续数十年的克什米尔动乱,到1980年特里普拉邦大规模民族仇杀,到2008年11月震动世界的孟买特大恐怖袭击案件,到2011年7月13日孟买闹市区的三起连环爆炸案,以及9月7日新德里高等法院爆炸案,再到2012年阿萨姆原住民博多族(Bodo)与孟加拉族穆斯林移民仇杀冲突及其波及南印度,我们已经一次又一次看到了印度民族、宗教冲突所潜藏的巨大破坏力,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继续看到。
“集体行动的逻辑”——印度民族宗教冲突加剧的内在机制
印度民族宗教冲突如此经久难治,除了历史渊源之外,西式政体、西式民族理论与政策实难辞其咎。对于苦于民族宗教冲突的印度而言,现行西式代议制民主政体、西式民族理论和政策固然便利了各种力量推举自己的代言人,获得出气口,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有助于国家统一,但更激励了各类政治力量和人物利用民族宗教冲突,使得印度国家民族构成和语言文化统一性难以提高,民族宗教矛盾冲突沦为一些政治力量和人物争取崭露头角的终南捷径。相应地,民族宗教冲突越发成为印度无法治愈的痼疾。…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