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嶇迂曲的融合之路

《星洲日报》2014-02-25 08:31

首相署部長佐瑟古律日前在一項團結對話會上建議廢除所有表格上的種族欄目,以促進國民融合,有人大力支持,有人堅決反對,如此兩極的反應,說明了在種族課題上,不同社群之間仍存在著極大的分歧,種族的團結和融合之路,何其艱辛,也何其遙遠。

種族劃分和種族特權,都是民族主義時代的產物,有它們一定的歷史背景和淵源。但從人權的角度看,將種族身份烙印在一些人身上,並從而剝奪某一種族身份的人本來應該享有的基本人權和地位,卻是極其糟糕、不公平,也不合理的一回事。

民族主義興起於18世紀,在歷史上,它實曾扮演過積極的角色,例如喚起民族覺醒,反抗殖民主義,爭取民族自主和國家獨立等。但在20世紀這個世界冒出了許多新興的“民族國家”後,民族主義也掉入了極端狹隘的漩渦里。在某些“民族國家”里,國民身份出現了高度獨佔性的詮釋,即國民必須是屬於同一種族的人,凡“非我族類”者,都須放棄自己的種族、文化和宗教身份,徹底地接受被同化,如此才能被接納為國民的一分子,否則就須被驅逐出國,甚至遭遇恐怖的種族清洗下場。

今天,儘管民主意識高漲,“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愈來愈受到世人的認可,但無可否認的是,我們仍然生活在一個充滿種族偏見的世界里。狹隘的民族主義者總以為自己的民族才是最優秀及最完美的,其他種族不能相比。這種因為種族自卑而洐生的種族自大,在行動上表現出來,就是一種極端的排外心態,他們既不容差異,也拒絕和解,抗拒融合,並進而造成種族分歧,甚至種族衝突。這是很悲哀的一個事實。

在從馬來亞到馬來西亞的立國過程中,“多元”,始終被視為一個重要的基礎,這是值得我們慶幸之處。但某些在獨立談判過程中所達致的協議和讓步,以及政府後來所制定的政策,卻也引發了至今不休的爭論,並影響了種族之間的和諧與融合,例如所謂“土著”和“非土著”的劃分,便有如在不同的種族之間築起一道難以逾越的種族藩籬,使種族的融合之路,變得更加崎嶇迂曲,舉步維艱。

毋庸置疑,佐瑟古律提出“廢除表格種族欄目”的建議,用意是良善的,如能落實,確實可以作為促進國民融合的一個開端,站在民主人權的立場,我們無任歡迎,也全力支持。但我們也瞭解,這不過是個看起來更像是“小小的技術性調整”的建議,如果政府沒有在政策上也作出相應的調整,廢除種族之分的施政,真正落實“人人平等”的理念,則其意義不僅不大,實質的影響也極其有限。更何況,說易行難,在保守的馬來非政府組織的強烈反彈下,這個建議能不能帶入內閣討論並獲得通過,還是個未知數。

(星洲日報/星‧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