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也导致黄日昇在马华和国阵内的盟友纷纷宣称在过去10年之间逐渐抛弃马华的华裔选民,已经逐渐回流,在509全国大选后出现“钟摆效应”。
然而,来自丹绒比艾的华裔居民却不认同这个结论,他们更告诉《透视大马》说,这次的补选更多是执政党希望联盟的失败,而不能算是国阵和马华的胜利。
根据丹绒比艾的选民阿成所说:“国阵在丹绒比艾的大胜不是因为人民支持他们,而是因为人民生气希盟没有兑现竞选承诺。”
就如同多名其他接受访问的选民那样,他形容执政党在补选中的失败是源于几个议题,其中包括没能够降低生活成本、改善经济及解决教育问题。
其他选民也点出希盟在竞选期间的几个错误,包括派遣在第14届大选出战笨珍国会议席却落选的卡麦尼作为候选人。
其他的不满也包括卡敏当时要求油棕小园主必须要为原产品价格而感恩,但实际上原产品价格在过去数年一直走低。
在11月16日揭晓的补选成绩中,黄日昇得票为2万5466张,而卡麦尼则只有1万380张。
黄日昇在第14届大选是以524票败给前任国会议员法立,而在之前的补选中,他曾以1万2371张多数票(2008年)及5547张多数票(2013年)夺下同一个议席。

独立民调机构巧思中心(Ilham)的一项分析就认为,作为希盟核心支持者的华裔选民,在本次补选的支持率就下滑了40%。
华裔选民在丹绒比艾中占了42%,而巫裔则占了51%。
政党不再是宗教
目前在龟咯管理一家杂货店的阿成说,根据他本身的估算,相对第14届大选,黄日昇成功为自己增加了5000票。
在本次补选,黄日昇的得票为2万5466票,而上届大选则是2万731票。
“在这额外的5000票中,我相信有3000票是来自伊斯兰党支持者,而另外2000则是额外的红利。这个成绩不能够用来预测来届大选的走向。”
伊斯兰党在第14届大选期间,在丹绒比艾共取得2962票,而他们在这次补选则表明了支持国阵。
“比起第14届大选的2万1000票,希盟这次只获得1万多票。所以从我的分析,希盟的支持者可能是没回来,或是没出门投票。”
马华在早前也是成功操弄希盟决定不拨款给拉曼大学学院的课题,以及即将在国民型小学四年级推出的介绍爪夷文书法单元。

根据另一名自称李先生的选民,黄日昇过去的服务记录,也是这次国阵获胜的其中一个因素。
“在第14届全国大选,我们不是要拒绝黄日昇,而是要教训他的‘老板’。那就是为什么他只是输了500票。”
他在北干那那接受访问时分享看法说:“希盟现在好像更有兴趣内斗,而这也是为何大家不满。他们应该关心照顾国家和恢复经济。”
李先生也认为,在第14届全国大选后,选民不再对特定的政党忠诚,而是根据候选人的能力及效率作为判断标准。
“现今的选民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以前人们好像宗教那样信仰自己的政党。现在已经不是那样了,那些能工作的就会被给予集会。”
这种态度的改变也是为何部分华裔选民不再惧怕伊斯兰党,过去伊斯兰党的强烈宗教保守主义也曾与马华公会有所纠纷。
当地一名华社领袖就说,“现在华裔也都之都支持全民和谐”,他指的是马华的盟党巫统和伊斯兰党所签署的合作协议。
当地选民阿敏胡欣则认为,尽管卡麦尼身为宗教司,也是当地人,但是却没能获得足够马来人的支持。
“希盟也是放错了候选人,在他的竞选活动一开始,还没有获胜,这个希盟的候选人就已经四周告诉人民要对现在每吨250令吉的棕油价格而感恩,当然村里的人都会很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