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让美国政治深陷周期性危机

•温宪 、廖政军、 李博雅•

10月17日,在经历了16天部分关门后,美国联邦政府重新开门办公。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一大早就在办公楼主楼入口迎接4200名“被休假”的员工重回工作岗位。“我从来没有感到如此无助,”邓肯说,“整个大楼空空荡荡,静得吓人。这太可怕了!”

联邦政府重新开门首日,美国财政部统计表明,美国债务总量一日间大幅增长3270亿美元,首次突破17万亿美元。截至10月19日,平均每个美国人负债约5.6万美元。

在这场被美国总统奥巴马形容为“没有赢家”、“毫无意义”、“民众彻底厌倦华盛顿”的政治斗争中,美国政府21世纪以来的首次部分关门和国会内、府院间围绕债务上限所进行的角力冲击全球,整个世界为此重新打量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在间隔越来越短、烈度越来越强的周期性政治危机中,美国曾经不可一世的光环再次黯淡。在充满悖论的治国理念博弈中,政治极化的无奈令华盛顿巨大的政治机器锈迹斑斑,难有大的作为。

在这场将“边缘策略”运用到极致的政治争斗中,两党均将民意作为政治筹码。如果“关门”被当做策略本身,僵局将可能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主要风景

10月17日上午,美国国会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民主党众议员佩洛西举行吹风会时,身边特意竖起了一块写有“240亿美元”的大图板。佩洛西说,据标准普尔公司统计,过去16天联邦政府部分关门给美国带来至少240亿美元的损失。标普对美国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也下降到2%左右。穆迪公司认为政府部分关门造成的日均经济损失达14亿美元。

还有统计认为,美国联邦政府在服务方面损失31亿美元。因为政府关门,旅游业每天承受1.52亿美元的损失,45万旅游业工作者受到影响。10月是旅游黄金季节,往年美国国家公园在此季节每天会迎来超过70万游客,游客每天可为美国带来7600万美元收入。

联邦政府管理部门关门,无疑影响了美国民众的正常生活与基本保障。有美国媒体评论称,联邦政府的部分关闭,是对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漠视。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美国顾客产品安全局、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环保局等部门都暂时解雇了逾九成的雇员。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在政府关门期间临时解聘六成雇员,美国国内和国际的食品缺少常规检验,导致10月8日全美18个州289人因食用加州某公司出品的鸡肉而中毒。食品检验缺失对食品供应安全的影响在政府结束关门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手举抗议“茶党”标语牌的苏珊在美国国会大厦前告诉记者,她比很多人都幸运,因为她有工作。她之所以放下手中的工作来这里抗议示威,是因为对美国落到这步田地痛感失望。“我理解世界各地对于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关门、债务上限谈判陷入僵局所表达出的失望和愤怒,美国政坛现状确实对整个世界造成负面影响。”她说,“这表明我们的政府不能发挥管理作用了,我对此深感失望。”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承认,美国政府部分关门对美国外交政策造成了破坏性影响。

美国行为学研究教授和畅销书作者贝佛莉•佛莱辛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政府关门对民众心理影响巨大。从聚会到工作场合,从政府雇员到商贩再到中老年人,恐惧、无望的心情是普遍的。因党派之争导致政府无法运转,带给民众的消极信息是,“在出现分歧时,争执双方不是积极沟通,而是自说自话,甚至一走了之。”工厂的人们担心信用紧缩,市场不景气;尤其是那些依靠社会保险体系的人群,更是感到不安。

在这场将“边缘策略”运用到极致的政治争斗中,美国两党均将民意作为政治筹码打击对方。这种政治上的虚伪更使民众加重了对华盛顿政坛的厌恶。在联邦政府部分关门期间,由美联社和市场调查公司捷孚凯共同进行的民调显示,只有5%的民众认同国会的做法,83%的民众都持反对态度。盖洛普一项民意测验结果显示,有六成的美国民众会支持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外的第三方,只有26%的民众认可目前两党的工作,这创下了历史上民众支持除民主和共和两党之外的第三方的最高比例。皮尤公司的一项民调显示,高达74%的受访者认为现有国会中的绝大多数议员都不应在2014年重新当选。

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林奇认为,尽管美国联邦政府部分关门事件已暂告一段落,但这个国家仍然处于一种政治的危险境地中,尤其随着近来一种“可怕的”政治思想的萌芽,正在悄悄瓦解美国社会共同拥有的民主价值及承诺。从此次事件中可见,让政府关门似乎已成为共和党扼制民主党政府的重要武器,这恰恰是一种极令人担忧的政治思想。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关门、债务上限争斗以及激进的政治立法僵局将可能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眼下面临的真正威胁不是可能周而复始的政府关门,而是关门被当做策略本身。美国式民主制度中共同治理的原则或许正在向不民主的方向发展。

美国政坛已呈病态,民主党和共和党党内均呈极化,温和力量式微。美国建国之父们所创建的权衡与制约机制在这些极化状态中变味

长期以来结构性问题的积重难返使美国政坛危机激化。虽然迫于巨大的政治、经济、民生成本,美国两党在最后一刻达成妥协,但问题根源仍在,下一轮危机仍蓄势待发。

当今美国社会最具争议的结构性问题便是巨额债务和巨额财政赤字。偌大的美国背负着超过17万亿美元的债务。如何解决两大赤字问题,既凸显美国两党不同的治国理念,又交织着盘根错节的历史渊源,使得这一问题成为当今美国两党政治极化的死结。

在美国历史上,自由与平等的相悖与相成一直呈钟摆式运动。自富兰克林•罗斯福力推“新政”以来,关注平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加强福利政策被美国民主党奉为圭臬,而强调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崇尚私有经济、对福利政策心存疑虑则成为共和党的主要特质。在自由与平等理念的博弈中,美国的医疗保健制度成为两党长期斗争的焦点。上世纪中,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曾提出建立普遍医疗保险制度,终因阻力过大未予通过。时隔20年后,约翰逊总统虽然推动建立医疗照顾和医疗救助制度,但仍未实现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克林顿总统主政时,曾力推普遍医疗保险制度,终于功亏一篑。奥巴马总统上任后,倾其民主党掌控国会两院等政治资源,全力推动医改,最终签署成法,被舆论视为奥巴马任内迄今最为显要的政绩。

然而,共和党人从未放弃阻击这一法案的努力。2010年中期选举时,共和党人抓住奥巴马这一“政绩”既让国家出钱又具有“强制”成分的特点,猛攻民主党,最终赢得国会众院控制权,让奥巴马成为“跛脚鸭”总统。奥巴马虽然赢得2012年大选,但共和党人不断在债务上限问题上向奥巴马政府发难,令美国政坛危机不断。此次国会共和党人更是在谈判过程中将政府重新开门与改变奥巴马医保举措挂钩,直接拆奥巴马“政绩”之台。在重申共和党立场时,众院议长博纳振振有辞:“我们不能在提高债务上限的同时却不去了解我们为什么必须借超过偿还能力的巨款。不断使用我们根本没有的钱,然后债留子孙,这是错误的。”

2010年中期选举既是美国政治极化的结果,也进一步催化着美国政坛向更极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在中期选举后进入国会的共和党“茶党”力量有着比拼谁对奥巴马政府“更狠”的极端倾向。例如,为了反对一项临时拨款法案,2010年中期选举后进入国会参院的得克萨斯州联邦参议员特德•克鲁兹自9月24日始发表长达21小时19分钟的“冗长演说”,抨击奥巴马医改法案。

在联邦政府中任职的尼克对本报记者说,美国政坛已呈病态,民主党和共和党党内均呈极化,而两党内几无可以起到缓冲和制衡作用的温和派力量。“这是因为你越极端,越容易得到利益集团捐款,得到捐款越多便更容易连选连任。”尼克说,“这些议员们从当选第一天开始就算计着如何筹钱以赢得两年后的选举。保住权力成为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美国建国之父们所创建的权衡与制约机制早就在这些极化状态中变味。”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迈克尔•格森认为,目前在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多数派似乎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由于两党在一些理念上出现分歧,随着分歧的不断激化,一方阻止另一方提出的任何法案,理由很简单,只是反对而已。《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也认为,这种“否决政体”现象的出现使今天的美国正在悲剧般地两极化,“如此以往,美国式民主制度将步向死亡”。

美国两党达成的妥协只是向后拨了一下定时炸弹起爆的时间。美国巨额国债仍在不断增加,对现有福利制度进行大规模削减又会引来强力反弹,美国没有既不做出牺牲又能根除痼疾的解决方案。在美国两党不同治国理念的碰撞中,两党跳不出政治斗争的恶性循环,极端化的相互制衡不仅销蚀着美国,也在将危害外溢于整个世界。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90期,摘自2013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