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平:5G大战将起,中国互联网产业却迎来“寒冬”?

www.guancha.cn 2018-12-29 09:27
2018年即将过去,对于互联网产业来说这是不寻常的一年。不同于以往数年高歌猛进的“风口”局面,曾经炙手可热的新业态在今年遭遇了很大的挫折。互联网的“寒冬”真的到来了吗?“神话”为什么会破灭?眼下正热的5G争夺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互联网产业的远期前景如何?

观察者网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曹和平教授,回顾2018年互联网产业发展。

(采访/观察者网 戴苏越)

观察者网:2018年即将结束,能否从您的角度为我们总结一下这一年中国互联网的大趋势?

曹和平:当我们回顾整个人类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我们都曾经失去了10年。

二战之后,主要工业国家的每一种产业形态基本上都是以10年为一个周期发展的。以美国为例:

1950年代是铁路运输高速发展的10年;
1960年代是流水线汽车高速发展的10年;
1970年代是大型家电高速增长的10年;
1980年代是微机和电子通讯高速成长的10年;
1990年代是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高速成长的10年。

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泡沫在新千年破裂,造成2000年-2003年全球互联网产业的低潮期。当时中国两三千家门户网站大多数都在那个低潮期消失了,只有少数顶级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存活了下来。

按照一般规律,应该隔3-5年,大约2007年、2008年左右,新的互联网产业繁荣就会到来。但谁能想到2007年-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所以大概一直等到2012年,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企业高速发展的形势才重新开始。

2012年到现在已经6年过去了。一般来说,前6年是一个10年周期中比较合适的高速成长阶段,我们可以说,从2012年到2018年,这个数字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产业高速成长的6年是在弥补2003年到2012年这个互联网“失去的十年”。

千禧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曾经使数以千计的门户网站倒闭

我认为,过去的2018年已经达到了上一个周期6年左右互联网产业成长高峰期的顶点。一般一个周期前5-6年是上升期,速度很高;后5-6年是向下跌的,速度从高到低,所以互联网产业高速增长还有几年,但是它不会加速增长了,和它自己过去的几年比会减速。虽然如此,我认为,互联网的增长速度仍然会比传统产业快,它增长的绝对值、年增长率和其他行业比起来还应该是在绝对的高增长位阶上。

观察者网: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 2018年中国互联网从市场规模到用户规模,增长速度都在放缓。具体到互联网企业,去年很多高歌猛进的“神话”,诸如共享经济、‘P2P’、直播,都遭遇到了很大挫折,近来多家互联网公司更是传出裁员的消息。有人说:“互联网产业的寒冬到来了”,对此您怎么看?

曹和平:如果我们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整体格局来看,“寒冬”这样一个说法是非常不准确的。

互联网产业在过去10年中有5代运营平台:

第一代是General Information Website,我们把它叫做互联网门户网站。比如说当年的网易、搜狐、新浪、凤凰和PPTV、乐视。

第二代是搜索引擎,代表性的是百度。

第三代是被称作Super Virtual Store,就是我们所说的“电商”。我们知道的有唯品会、阿里、当当、京东。

第四代是社交网络、以及基于社交属性的俱乐部(Club)式的电商。头条、小米,这些互联网产品如今方兴未艾。

第五代就是去年最火的“共享经济”,比如我们熟悉的小黄车ofo,摩拜单车,小蓝。

这五代互联网产品,每一代从技术、平台和运营模式上都是对上一代的进化和升级。舆论所说的互联网产业出了问题,大多都是前三代的产品出了问题。而我们看每一代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凡是主动向着下一代进化的,都生存了下来,而且过得很好。比如,第三代的阿里将重心放在了互联网金融,京东转向了物流。百度在进行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的研究,如果这些研究未来可以成功,将会是百度的凤凰涅槃。但是唯品会、PPTV和乐视,依然固守他们的“初级形态”,所以出问题的就是他们。

我觉得2018年互联网产业的状态特别像2000年-2003年期间的局面。2000年前后,互联网门户三大网站网易、搜狐、新浪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但随之而来的“寒冬”让全社会对互联网产生了一种悲观的情绪。谁又能想到,后来大放异彩的百度、京东、阿里这些代表着更高形态的企业都是在此时酝酿崛起的。

所以,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会出现三类特别具有前景的互联网电商模式。作为下一代产品,他们会吸取前几代电商的经验,同时汲取他们的教训,推动互联网产业迈向新一轮的高峰。
第一类是超级电商向金融领域迈进,像阿里、腾讯这样的企业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第二类是数字智能商务平台,在与之相配套的智慧城市和感知网络建立起来以后就会很快起来。

第三类是三大类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业人形机器人和增强现实技术(AR)。

这样的互联网电商会比前五代厉害。不远的未来,在这三类新的业态模式上取得突破的公司会迎来他们的时代,如同五年前的阿里、百度、腾讯,站在互联网经济的山巅之上,风光无限。

谁将成为下一个BAT。@东方IC

因此,从产业的角度,我个人认为现在不是互联网的“寒冬”,而是整个行业调整、换代、涌现出新的形式的开始。

从消费者的角度,所谓的“寒冬”更加不存在,不仅如此反而是春意盎然。繁荣的局面在消费者一端是会持续的。

我们所谓的“冬天”就是成千上万家弱小的平台,他们的业态比较单一和落后,我们整天听到他们的故事,诸如资金链断裂、裁员、破产。但是你会发现,与此同时消费者手上的东西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还时不时又有了其他的“玩具”。

所以人们说的“冬天”是资金链、微小企业、产业链整合方面会出现众多的问题,给我们的宏观管理提出了挑战,主要包括三各方面:

首先,宏观货币政策。在防范金融危机的同时,如何能够让新兴产业得到充足的资本金。我们知道,那些新兴的一般都是轻资产,金融机构不会支持这样的企业。经济下行期,金融机构收缩资金的时候先把这些企业的资金给收了。这对我们的货币政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到底需要在什么层面上保持货币的适当性宽松,适当放宽财政项目。

第二个是地方政府,比如地、市、县、区这些政府,怎么能够在经济出现下行的时候用地方财政的平台和资讯,帮助这些互联网产业度过这一段货币和资本的艰难期,让它们在实体的意义上健康成长。

第三是货币金融政策,比如说牌照政策。在二级市场建设上,要放开政策,让这些企业在一、二级市场、资本市场上,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让他们能够被甄别,良性的企业能够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资金。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了互联网企业的“六代运营平台”,越新的平台越有生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但是最近备受瞩目的共享单车“小黄车”ofo濒临破产,正好属于您提到的第五代共享经济。明明是最新最先进的业界形态,为什么会在去年火遍全球而今年却迅速衰落呢?

曹和平:虽然共享单车目前出现了问题,但是我仍然认为,五代运营平台的盈利模式是先进的,不仅如此,他们还服务了社会,带来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收益。但是社会不理解他们,不珍惜他们,所以他们的资金链断裂了。

现在媒体上都在报道消费者要求小黄车退还押金。我想说:小黄车欠了我们押金,而我们欠了小黄车善良。

环卫工人正在将崭新的共享单车扔在垃圾场。@东方IC

我们以北京的一个场景为例,一个小姑娘早晨从家里楼道出来,她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单车,骑上就走了。她可能骑几百米远或者一公里远,到了地铁口或者公共汽车站。你会发现这段距离公共汽车达不到,地铁通不到,警察也管不了,但确实是百姓日常出行最不方便的一段距离。扫一个单车是一块钱,它方便到了消费者,抬腿就有公共交通设施的水平,这是过去不论中国政府还是其他发达国家政府想完成,但因为传统的财政投资和高昂的管理成本无法完成的任务。谁能想到让中国的年轻人用ofo、摩拜、小蓝给突破了。在共享单车最火的时候,世界上发达国家排队到中国来请这些企业,到他们那儿去做共享单车。

可是,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批人,比如说一些“对抗型”消费者,他们嫌这些自行车麻烦,挡了他们的道,占了他们跳舞的地方,于是就把车扔到河里了。很多消费者在使用完后也不愿意完成让自行车归队、规整的工作。

而我们的公共部门是怎么对待共享单车的呢?共享单车弥补了公共部门管理的空缺,而公共部门派个车来把车拉走。共享单车车多的地方,它们派一个垃圾车把这些车装上拉到垃圾堆里去。政府部门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但是部门是有自己私利的。当部门利益超过公共利益的时候,那个部门就不会去维护公共平台,反而会去维护部门利益。我曾经自己开车追城管追了1.5公里,就是不忍心看着他们的卡车不断把人家好的小黄车装到上面拉到城外的垃圾堆。

这样一个微利行业,公共部门不呵护,消费者不珍惜,竞争性消费者在破坏。你光靠共享单车那几百个亿,怎么能够扛得下来?

共享单车就是一个是试金石,试出了社会的不善良。不仅是中国社会不善良,美国、英国这些引进共享单车的国家做得也不成功,他们的社会也不善良。

我认为,共享单车是具有一些“共产主义”特征的互联网业态。它给老百姓提供服务,把过去政府想尽千方百计但不能提供的服务,借助数码扫描和各种各样的平台管理完成了。然而我们整个社会把它当做一个弃儿,扔了。换句话说人类某种意义上还享受不起共产主义生活,所以我说这是社会问题。

观察者网:从自身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搞融资、拼市场,靠着资本一路高歌猛进,本身在经营和发展理念上有没有什么问题?
曹和平:当然,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在去年高速发展的时候自身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和隐患。

首先,虽然扩张很快,但这毕竟是一个微利行业,在公共部门不呵护,消费者不珍惜,竞争性消费者在破坏的情况下,光靠共享单车那几百个亿,是不可能扛下来直到盈利的。因此,资本的高调参与和市场的迅速扩张无法掩盖利润低、盈利模式不成熟这样的本质问题。

其次,目前来看,共享单车作为第六代电商平台,所依托的智慧城市和感知网络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字智能技术其实还是落后的。光靠“扫码”解决不了操作中的实际问题,下一代可能单车会更舒服,更智能,比如自动归位,比如会自动扫描脸,把扔车的人照片送到管理平台上,对他进行追责。只有共享单车真正作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到未来的“智慧城市系统”,才能得到良性的运营。
观察者网:互联网领域的“5G大战”是最近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特别是5G标准的制定者之一的华为公司遭到了多个发达国家的合力“围剿”,很多人担心这会是中国在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您对此怎么看?

曹和平:我认为,5G是一个“虚假的重大问题”。和数字智能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技术相比,5G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说未来的数字智能经济像一个人一样,5G就相当于人腿上的半月板。你是要一个智慧经济的人呢还是纠结于一个智慧经济半月板?

我所说的数字智能经济,根基在于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点上,我们领先于美国。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我们熟悉的公路、铁路、高速、高铁、港口、桥梁、涵洞、隧道,把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织成了一个巨大的网格。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网格与网格之间以均等的形式分配的时候,资产的价值也在均衡和收敛。同样,我提到的六代电商,每一个都有对应的基础设施:从门户网站对应的光纤互联网,到融合光纤和移动网络、打破产学研网络壁垒的超级网络、再到第五代“共享经济”所依托的智能感知网络。最后一点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够建成,这导致了共享单车的成本降不下来。还有卫星互联网,在这一点上中国政府走在世界的前列,包括走在美国的前面。

5G时代的到来引发全社会关注。@东方IC

总结一下,就是在原有的八大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增加了移动互联网、光纤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星座卫星、通讯卫星、导航卫星、定位卫星、遥感卫星、浮空、制空、游空飞行器、关口枢纽、卫星地面站这11个基础设施单元。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为我们互联网产业升级换代提供了物质保障,是我们数字经济的“资源禀赋”。而在这一领域我们处于领先的地位,以地面关口站为例,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建设有政府的支持,我们目前有525万个基站,美国才32万个基站,我们的优势十分明显。

观察者网:最后,想请您对互联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一个展望。
曹和平: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去年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总量是27.2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当年GDP的32%,根据往年互联网增长的速度,互联网产业中不同的领域每年会有从16%-60%不等的高速增长。如果按照去年的数据预测,未来7年互联网线上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应该会大于51%,因为实体经济的成长现在大约是3-5%。如果明年还能保持在高位,缓慢下行,和过去几十年一样,未来几年互联网线上经济的成长速度还会是一气呵成的。

数字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经济在未来中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将会从 “主导但不占主流”变成“主导又主流”。前者就好像一个人在那儿跑,一群人跟着,他是在主导,但只是1%。而后者就是有100个这样的人都朝着那个方向跑。所以互联网经济将会先是主导,后是主导加主流。

我认为,当今四个社会最活跃的单元:政府部门、舆论界、学术界和企业界里面,会有一些惰性比较大的人,或是不知道互联网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或是出于短视的利益考虑,给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设置了很多阻力。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坚持教育、坚持创新、尤其是寄希望于具有新思维和创造性的年轻一代完成这个使命。对此,我始终保持紧迫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