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欧盟被迫通过建立长期金融稳定机制、改革金融体系以及转变欧央行角色并实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暂时稳住了市场情绪,但今年初的塞浦路斯银行危机又让市场的神经再度绷紧。尽管GDP总值只有180亿欧元的塞浦路斯经济规模比希腊还小,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正是市场在欧债危机四处开花、轮番冲击下脆弱心态的真实写照。
在塞浦路斯之后,市场又对GDP和贸易严重下滑、政府被迫以高利率进行市场融资的斯洛文尼亚、同样经济停滞而债务水平上升的法国忧心忡忡,何况还有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问题这两大阴霾,依然飘荡在欧洲经济的上空。
债务危机挥之不去的根本原因,是欧洲经济仍在衰退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市场始终无法树立起坚定的信心,进而对欧盟的各项改革措施做出积极回应,各种信誓旦旦的增长措施因此也就难以落到实处或是成本过高,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欧方最新统计结果,今年一季度欧元区和欧盟的GDP分别下降0.2%和0.1%,同比分别下降1.1%和0.7%,陷入负增长的欧元区和欧盟国家均超过半数,情况最糟糕的塞浦路斯则出现了近1.4%的负增长。欧洲经济的主要支柱德国增长也不到0.2%,其他主要经济体除英国表现稍好外,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都是负增长。
政策层面有关“紧缩”和“增长”的争论仍未停歇,尽管欧洲政治家们在口头和书面上,已经巧妙地将两者调和为“以增长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但残酷的现实是两者在实际政策执行和经济活动中的“调和”殊非易事。就连最早扛起“反紧缩、促增长”大旗的法国奥朗德政府,也在刺激经济与极力维持财政平衡之间进退失据,焦头烂额。
与经济颓势相伴随的是就业形势的持续恶化,这直接关系到欧洲的经济复苏成本和社会稳定问题。今年以来,欧元区和欧盟的失业率已分别超过12%和11%,其中希腊、西班牙等重债国的失业率高达27%,在短短1年时间内上升了5%。
更严重的是欧洲的青年人失业问题,其失业率高达24%,是成年人失业率的2倍。在希腊和西班牙,年轻人失业率更高达令人难以置信的62%和56%。
严重的青年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欧洲各国政府面前的重大挑战,已经成为引发欧洲社会动荡的隐患。失业青年在自危机以来频频发生在欧洲各国街头的抗争和骚乱中,都扮演了主要角色。有“幸福国家”美誉的瑞典在5月份发生大规模骚乱,青年人再次成为主体,其直接原因就是该国青年失业率已高达25%。为此,欧洲领导人已表示要向青年失业问题“宣战”,以免欧洲出现“失落的一代”,进而失去欧洲的“未来”。但如果经济难见起色,工作机会就会长期短缺,现有的机会也难以垂青缺乏经验的年轻人,何况解决这一问题本身也是需要花钱的。
经济增长乏力和失业率高企是欧洲各国在债务危机余波未了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近期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和欧盟夏季峰会都为促进增长和就业开出了“药方”。八国集团的三大“药方”是“促进贸易”、“打击逃税、避税行为”以及“增加交易透明度”。欧盟夏季峰会则确定了促进青年就业方案、中小企业借贷刺激政策和银行业单一清算机制等。
如何刺激就业尤其是青年就业是欧盟夏季峰会的“重头戏“。峰会就此达成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将促进就业的资金支持从原计划的60亿欧元上调至80亿欧元,此外,欧盟还计划未来7年投资160亿欧元,支持教育培训国际交流项目,侧重提高青年的技能。尽管在欧盟层面出台了这些措施,但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也坦言,对一揽子促进就业计划的疗效“不抱幻想”,解决极高的青年失业率“并非一日之功”。
在八国集团峰会开出的药方中,提振贸易尤其是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欧美自贸协定谈判是最大亮点。近年来,欧盟以外市场的相对繁荣是欧洲经济“危而不倒”的强大支撑。与其糟糕的内部经济数据相比,欧盟对外贸易盈余年年增长,“拼外贸、促出口、增盈余”成为了欧洲经济的救命稻草,为此不惜借光伏、电信等要和中国在贸易上“较劲”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尽早启动并完成欧美自贸谈判就成为此次峰会上欧洲志在必得的“成果”。
据欧方估计,一旦该协定得以全面落实,将立刻为欧盟经济带来每年1190亿欧元的增值,相当于其GDP年增速提高0.52%,尤为重要的是将为欧洲创造40万个就业机会。为尽早得到这些好处,欧盟已经急不可待,一改过往在自贸谈判中的矜持,要将通常耗时三年以上的谈判压缩在15个月内完成。
欧美自贸协定的前景固然美好,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且不说欧美双方能否如期达成全面协议。对欧盟来说,关键是眼前的15个月如何度过。如何在约束财政和刺激经济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又如何在福利社会的惯性和“过苦日子”的煎熬中安抚大众、稳定政局,才是欧洲经济振衰起弊的关键。今年欧洲各国债务将达峰值,如果上述问题能得到缓解,债务形势好转将减轻欧洲经济复苏的压力,否则,欧洲经济恐怕真的就要“失去未来”了。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第27期《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