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欧洲,对美离心倾向空前加剧

www.guancha.cn 2018-10-22 11:12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文】

在微信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类似“特朗普出大招,美欧达成协议围剿中国”等标题的文章,好像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已经重整西方。其实不然。

近年来,笔者连续走访欧洲多国,参加多个重要论坛,与诸多欧洲精英人士交谈,感受到的不是欧美再整合,而是欧洲“自主化”与“脱美化”倾向在加剧。尽管在短期内美欧关系难以彻底分家,但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与诸多强人治下的当前欧洲存在着巨大的利益争斗与理念争执。

美欧分裂已到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时刻,在反恐、安全甚至经济、贸易、价值理念长期依赖美国的欧洲正寻找自主的道路。所谓“西方的终结”预言不再是神话。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许多欧洲前高官不再“坚守”美国,而“转向”中国

欧洲各国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并不是近年来才开始的。上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就曾流行“反美主义”思潮,但按美国政治学会前主席彼得·J·卡赞斯坦所著《世界政治中的反美主义》一书的结论,作为一种对美国态度的负面表达方式,反美主义在欧洲从来没成为主流。但21世纪初,反美主义在世界各地开始急剧升温,在欧洲也有抬头。

多年前,笔者参加中法青年领袖交流项目,在巴黎受到了时任法国参议院副议长、前总理拉法兰的接见。与会者们刚开场介绍,拉法兰就用流利英语打断发言者,“为什么我们中法之间的交流,还要用英文呢?”大家哄堂大笑。接着拉法兰又说:“中法都有灿烂的文明历史与悠久的文化传统,我非常期待有一天,两国最优秀的年轻人交流能够直接用相互的母语。”全场掌声。

在总结中,拉法兰还不只一次地提到,要走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世界要相互尊重,开放平等。时值北非剧变,美国舆论大谈“阿拉伯之春”,这番话让人感到,拉法兰的确是有所特指。

不只是以“友华”而著称的拉法兰,这些年笔者亲历了许多反思美国、推崇中国的欧洲前高官。在近期举行的“2018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克罗地亚前总统梅西奇在开幕式上点名批评特朗普,“美国所推行的保护主义将世界引向何方,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而中国发展则让人看到世界的希望。”此时全场600多人响起了掌声。

梅西奇曾是南斯拉夫联盟最后一任主席、克罗地亚“独立之父”且担任总统十年之久。在他的任期发展基础上,克罗地亚成功加入了欧盟,而梅西奇此后也成为中欧关系推进与夯实的重要使者。他卸任后多次来中国,还让其老下属克罗地亚前副总理司马安亲任克中友好协会主席,而后者又娶了中国女子赵丽塔为妻。

在梅西奇看来,克罗地亚是欧洲的门户,未来的发展应该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中国,而不是美国。不只一次,梅西奇在公开场合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有长期的规划,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政府则只在乎自己任期内的事情。”

在反思美国、推崇中国上,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做得更积极。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图/东方IC)

图尔克曾担任外交官,在美国及联合国工作20多年,还曾任斯洛文尼亚卢比尔雅那大学法学院教授。2012年从总统岗位上卸任后,每年至少来中国3次。2015年他邀聘成为笔者所在智库高级研究员,并于今年任满后又签约续聘,是全球第一位在中国智库任职的总统级人物。

笔者私下与图尔克前总统相处多次,他对美国尤其是特朗普往往保持缄默,皱眉摇头。在他近年来十多篇的演讲文稿中不难看出他的态度。在联合国、剑桥大学、达沃斯论坛等重大场合,他都曾讲过一带一路、“要致富先修路”、“五年规划”、改革开放、兼顾公平与效率等中国经验。其中一篇讲到,“两极化”已过去,美国必须考虑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其他参与者,比如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日本与其他众多发展中国家等。

波兰前副总理兼财长科勒德克、葡萄牙前欧洲外交事务部部长布鲁诺都著书立说式地讲述了世界新变局。

前者是全球著名学者,曾出版数十部专著,近年《真相、谬误与谎言——多变世界中的政治与经济》一书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其中有一章专门写道“新自由主义的没落及其空洞的遗产”,还多处公开叫板美国“全球经济危机产生于美国,这是新自由主义的结果,这个政策忽略了穷人以及更加公平的增长,实际上是失败了。”“我们必须改变旧有的全球经济方向,否则会面临更大的危机,如人口危机、环境危机、政治危机以及金融危机。”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后者是欧洲政坛的少壮派,是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近年来,他转战智库界,新著《欧亚大陆的黎明:在新世界秩序的轨道》是一本主要围绕“一带一路”而著的学术作品,讲述对美国发展模式的深层思考以及中国对未来的积极影响。布鲁诺妻子目前也在中国一所重点大学读研究生,获得了“一带一路”奖学金。有一次,他在笔者所在机构演讲时调侃自嘲:“我现在是名副其实的一带一路家庭。”

事实上,像拉法兰、梅西齐、图尔克、科勒德克、布鲁诺等反思美国、重思中国的欧洲政治精英现在越来越多。

保加利亚前副总理托莫夫多年来的主张是,保加利亚的转型必须要警惕美国之路,要充分借鉴中国。曾任英国伦敦市商业与政策署署长的罗思义,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学界与舆论界都非常活跃,他的最主要观点是,“不要迷信美国。美国衰落是必然趋势,而且比我们预期更快。”以《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终结和一个新的全球秩序的诞生》一书狂销百万册而风靡全球的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是全球政要的座上宾,他的基本主张正如书名,美国正在走下坡路,而一个新的世界正在冉冉升起。

这就无怪乎在2018年10月初在希腊罗德岛论坛“文明对话”上,美国更是受冷落。这个连续16年在希腊文明发源地罗德岛上举行的大论坛,每年都云集了来自全球数百位政要、商界与知名学者。笔者受邀在唯一的闭门会议上主旨发言,讨论全球治理,数十位受邀者中有德国前副总统、以色列前总理等,令人惊讶的是,美国代表并没有受邀。不少与会者都表示,美国已是全球治理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相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的未来规划则在会上被数次提及。
“去美元、脱美军、怼美国”

很难说欧洲主流社会已完全认同并正在实行“离心美国”的自主外交,欧洲内部的分裂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不得不说,越来越多欧洲重要人物的思想与行动正在表明一种新“脱离美国”的迹象。近年来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对欧政策,更是加速西方世界分裂甚至终结的进程。

“十一”期间,笔者赴爱丁堡大学出席“连结苏格兰与中国”主题研讨会,并在该校礼堂做了主题为《“一带一路“五周年评估与未来世界》的晚餐前演讲。近两个小时,礼堂几乎座无虚席,不少还是从外地赶来。听众们还在互动环节提了许多问题。此前一天,正好是美国副总统彭斯对华政策主旨演讲。当笔者比喻道,彭斯更像是“怨妇”,在抱怨着中国为何不再爱她了,场内大笑。

从伦敦远道而来的英国知名金融家彼得·路德对笔者说,现在的美国更像是“守财奴”,而中国才是圣诞老人。现在到了英国“脱欧”进程的尾声,英国不会再追随美国,而是属于全世界。这正是英国外交部目前在推行更大的战略研究项目、希望与“一带一路”对接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不只是英国,整个欧洲对美国似乎都出现了三种新“迹象”。

一是“去美元”。越来越多欧洲精英呼吁“去美元化”,以制衡美国频繁借美元制裁他国的手段。

8月以来,德国与法国高官均表示,欧洲要在经济、金融事务上更独立于美国,须建立规避美元限制结算的欧洲独立结算体系,为了“增强欧洲在贸易、经济和金融政策领域的自主权”。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9月12日则在欧洲议会上发表盟情咨文中,公开抨击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做法,呼吁欧洲在面临“贸易和货币战”之际,应该作为世界一大力量展示肌肉,推行与其经济实力匹配的强有力外交政策。在容克看来,“欧洲只有2%能源进口来自美国,但为何还要以美元支付80%的能源账单?”欧盟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推动欧元作为世界货币,“我们(欧盟)是全球支付者,也要成为全球参与者”。

二是“脱美军”。除了货币独立之外,“安全自救”思潮也在欧洲出现萌芽。

2018年夏季,欧盟九国防长在卢森堡签署“欧洲干预倡议”意向书,承诺组建一个欧洲联合军事干预部队。虽然该计划还仅限于自然灾害、危机干预、撤侨等,但将付诸实施的原则很明晰,欧洲各国军队应该在没有美国五角大楼参与的情况下集体行动。对此,香港《亚洲时报》的评论是,对欧洲,“美国正从一个不可或缺之国变成一个越来越可有可无之国”。

此外,欧洲两大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和达索飞机制造公司9月25日宣布设立一家合资企业,研制下一代欧洲战斗机。2018年度欧盟盟情咨文也呼吁,欧洲国家要在安全问题上不能完全依赖于美国主导下的北约,而要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体系。马克龙对此做出一致的呼吁,“欧洲不能再把自身安全寄托于美国。……欧洲应有战略自主性。”欧洲这样“军事自主”的动作以及特朗普“北约过时”的议论,让越来越多人猜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否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北约是否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图/视觉中国)

三是“怼美国”。连月来,特朗普屡屡嘲弄欧洲,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的不满与愤怒。

7月,特朗普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在问及“谁是美国的敌人”的时候,特朗普脱口而出:“欧盟”!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很快发推特吐槽特朗普:“看看特朗普最近做的决定,让人不免会想:有这样的朋友,谁还需要敌人?”而主管农业事务的欧盟委员则直言:“欧盟不欢迎‘美国优先’这个恶霸。欧洲将尽可能与其交道,但将始终坚决反对有关美国可发号施令的想法”。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则在一次演讲中公开,“我们必须取代美国,美国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国际成员的活力。”德国《商报》刊发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外长马斯公开撰文写道:“早就应该重新评估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了:带着清醒、批判甚至自我批判的眼光。”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特朗普在接受CBS采访时,称欧盟是美国“敌人”

2018年夏季以来,这种“怼”随着美欧贸易谈判的反复无常达到了高潮。7月中旬,欧盟与日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欧盟主席容克惊叹道,该协议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所在区域之外”。香港《亚洲时报》的评价是:“自二战结束以来,华盛顿在西方和东方的盟友首次对美国总统嗤之以鼻。”欧盟与日本均承诺,要将贸易自由主义的进程进行到底。
各方市场同样做出了反应,据2018年盖洛普最新调查显示,71%的受访德国和美国企业表示对美欧化解贸易争端的前景表示怀疑。42%在美经营的德国企业表示,美国市场对他们的吸引力减弱,18%在美德企已计划减少对美投资。

前段时间,笔者所在机构还专门接待了马克龙总统信赖的智库,听取中国对即将举行的首届“巴黎和平论坛”的意见。据说,这场以纪念一战百年为主题、展现全球公利与共同空间的国际合作大论坛,马克龙已邀请到了数十个国家的元首,但美国却遭到冷遇。这更符合马克龙对国内舆论的政治预期。

近日第十二届亚欧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51国代表聚首,整个会场的主流论调就是对美国目前政策的不满,而亚欧应该更加合作靠拢,抗衡美国保护主义。

这种“脱美国化”也得到了许多欧洲人的认同。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4%的德国人认为美国是“可靠的合作伙伴”,36%和43%的德国人认为俄罗斯和中国是“可靠的伙伴”。特朗普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无法让人相信,相比之下莫斯科和北京的政权更值得信任。
责任编辑:李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