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体制及法律改革比较,希盟放在振兴经济的心思比较少,例如政府同意废除死刑、交由国会遴选法官及提呈新的国会服务法令,但经济方面却毫无进展。
民众希望看到政府尽快改善财务状况,而不是一直诉苦。
因为没有钱,政府取消数个中资项目及展延隆新高铁计划,赔偿中国公司的问题还未解决,最近财政部长又宣布终止金务大联营公司(MMC-Gamuda)的捷运第二路线(MRT2)地下段建筑工程合约,计划透过公开招标方式寻找新的承包商,以节省更多建筑成本。
MRT2地上建筑工程的成本将从226亿4000万令吉,削减至174亿2000万令吉,节省52亿2000令吉或23%,而根据MRT公司独立工程顾问的研究,预计其余60%尚未完成的地下段建筑工程成本可节省介于41亿9000万令吉至57亿9000万令吉。不错,是可以节省很多,但终止合约及公开骂战,却损害了投资氛围,这种接二连三的伤害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人们感激财政部无时无刻不为人民精打细算,这样做也没有错,然而手法不应再像反对党,也必须更高明。如果价格有不合理之处,可以透过谈判,毕竟权力在自己的手中,无需采取发表公开信的施压方式,来达到降低建筑成本的目的。其实,公布独立工程顾问的报告,就可以让各界了解之前决定的造价是否合理。
强行降价可以取悦民众和支持者,属于民粹作风,却为商界带来恶感。
显然的,希盟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增加国库的收入,至今提出的建议包括脱售国家资产以及征收新税务(如汽水税、富人税、遗产税、资本盈利税),这种开源方式只能取得一时之效,因为资产/土地总会卖完,征收新税也将打击低迷的市场。
若希盟没有办法,可以邀请企业家举行圆桌会议,集思广益,让大家提出协助经济脱困的良策。希盟也可以采纳其他建设性的提议,比如精英顾问团主席敦达因建议让政府相关公司上市,售股筹募资金,以刺激经济;或者是发售30至50年的长期债券,为大型基建计划募资,这也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
要尽速让政府的财务恢复到健康水平,不能只是降低大型工程的成本,还必须拟定逐年减少行政开支的时间表,包括让企业界吸纳部份公务员、削减公务员的退休金和补贴。
希盟也必须尽快放下竞选宣言的牵绊,一直纠结于大选承诺,浪费时间和精力。与其喋喋不休,倒不如一次过检讨大选承诺,能够做得就设定时间表,不能办到就坦白告诉人民。
因为中美贸易战等因素,世界经济的风险已经上升,例如最近美国股市暴跌。若风暴来袭,大马无法独善其身,低收入群将首当其冲,因此希盟必须尽快建立起“防护墙”。
人民支持希盟,不只是希望终结“盗贼统治”,也期望它能够挽救经济。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风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