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辞职潮,梅姨不仅不慌还感觉很好

www.haijiangzx.com 2018/07/12 11:00

一般来说,24小时之内有两名内阁大臣辞职是一位英国首相的噩梦,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1982年。更糟的是,这次辞职的是外交大臣,英国内阁头号重臣。
“外交大臣在英国内阁的地位非常特殊,人们对他特别尊敬,因为他们的责任重大而且高尚。”温斯顿·丘吉尔如是说。
因此,当大卫·戴维斯和鲍里斯·约翰逊双双辞职后,舆论界大多认为特蕾莎·梅的首相生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内阁分裂,首相受到公开挑战,梅政府即将崩溃,第二代铁娘子,这回看来是要凉了——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两条脱欧路线的斗争
自特蕾莎·梅上台以来,英国政府内部就始终存在两条脱欧路线的斗争。软脱欧派想把损失降至最低,希望以放弃部分边界主权、有条件允许欧盟移民入境为代价留在欧盟共同市场和关税同盟;硬脱欧派则高呼要一刀两断、净身出户,从而拿回一系列丧失的主权,实现“真正的独立”,即使这意味着与欧盟的贸易存在壁垒也在所不惜。
因此,英国一直处于进退两难、自相矛盾的困境之中,梅首相更是显得格外人格分裂。这位脱欧公投前的留欧派铁杆摆出了一幅硬脱欧架势,高呼“如果英国不离开共同市场,就不能算真正脱欧”,但又不时流露出“欲走还留”的心态,不仅同意支付390亿英镑的“分手费”,还在契克斯庄园的内阁会议上搞出了一个“英国-欧盟货物自由贸易区”,颇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味道。
硬脱欧派对这种阳奉阴违的背叛行为当然怒不可遏。脱欧大臣戴维斯公开抱怨首相的建议如同推翻2016年英国退欧公投的结果,“将让英国失去谈判筹码”,没有贸易、关税与人流管制的自主权,脱欧也就毫无意义。他之所以辞职,只因“不能出卖自己的国家”。
如果说戴维斯的辞职还有几分据理力争的理想主义成分,那么鲍里斯·约翰逊纯粹就是想借机打响逼宫夺位的第一枪了。几乎所有媒体都觉得,鲍里斯这种人物哪有什么理想可言,他在洋洋洒洒的辞职信中连个像样的例子都举不出来,担任外相两年了,居然还用伦敦市长任上“试图保护骑单车者免受重型卡车伤害”的举措来埋怨布鲁塞尔,简直就像是大学生求职简历里还写着小学时得过的小红花。
硬脱欧派的主张和鲍里斯的风范倒是颇为一致。他们一边要收回对资金、法律、移民和司法的控制权,一边又都无意放弃欧盟在经济上带来的好处,“德国之声”都忍不住抨击他们“自私自利”。至于鲍里斯高唱的“脱欧红利”(梅首相也跟着他一起唱),则早已遭到打脸:英国脱欧两年来的公共财政损失远大于向欧盟缴纳的预算资金,英国国民保健系统(NHS)获得的拨款也没有大幅增加。对此,脱欧派选择有意无视。
梅首相反手一巴掌
虽然主张颇为自说自话,硬脱欧派的政治能量倒是不容小觑,他们的发难足够根基不稳的特蕾莎·梅喝一壶的了。鲍里斯虽然在国内外声名狼藉,但却是脱欧的“头号悍将”和标志性人物,在保守党内更是妥妥的一方诸侯。梅之所以邀请他出任外交大臣,既是为了把他留在身边方便监视,也是对其党内地位的承认。
几位大臣还拥有后座议员们的支持。硬脱欧派要员雅各布·里斯-莫格领衔的保守党欧洲研究小组旗下有60多名保守党议员,凑齐48票、串联发起对党首的不信任投票并非难事。2017年11月,就有40名议员联署要求梅下台,她靠“内阁的一致支持”渡过难关。上一位“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就是在遭遇副首相辞职后,在党内挑战下黯然辞职。

不过第二代“铁娘子”面对“逼宫”却分外淡定。面对辞职,她只是淡淡表示“有点意外”,然后就警告称“如果内阁成员批评政府政策,那他们必须辞职”。《泰晤士报》报道说,此前在契克斯梅放出狠话,如果鲍里斯再“搞破坏”,将解除他的职务,她已经找好替代人选,可以随时“换下那些自恋、支配欲强的内阁大臣”。
这表明首相有备而来。虽然鲍里斯的辞职是在她国会演讲前不到30分钟时宣布的,但梅却不显吃惊,甚至有传言称,外相连辞职信都还未写好,辞职的消息就遭到首相官邸的有意“提前释出”。《金融时报》评论道:“英国首相誓言要战胜任何将她赶下台的企图。”
保守党内的舆论风向也没有像硬脱欧派所威胁的那样,激发出群起辞职的逼宫效应,反倒是不少议员对鲍里斯的自私之举怒不可遏。
梅在下院主动召开党团会议,结果现场不仅没有反对声浪,议员们反而一面倒地祝贺她“清理门户”“彰显领导力”,《卫报》说议员们大力拍桌拍墙,以示支持。此前虽然屡有流言称强硬派已经凑够了“不信任票”,但BBC随即辟谣,1922年委员会目前还什么都没收到。里斯-莫格已经对BBC表示,不期望梅会面临不信任动议。当然,即使他们真的强行发起投票,也很难赢得罢黜党首所需要的159张票。
特蕾莎·梅的首相位子依然稳固,因为几乎没有竞争者想要接手脱欧谈判的烂摊子。保守党前主席格兰特·夏普斯去年大选后曾呼吁梅辞职,但现在他却忙不迭地表示目前是一个更换领导人的错误时机,希望这种局面不会发生。一次大选需要花费三个月时间,“我们实际没有这个时间”。工党和独立党一如既往地在聒噪,但反对就是他们的职责,没多少人真正把他们的声音当回事。
内阁重组动作迅速
在威斯敏斯特度过热闹的一天后,首相返回唐宁街,迅速填补了几个辞职留下的空缺,“已经找好替代人选”并非说说而已。杰里米·亨特成为外交大臣,前文化秘书马特·汉考克接过他的卫生大臣职位,总检察长杰里米·赖特则补了汉考克的缺。后座议员杰弗里·考克斯被从后座提拔至前座,担任总检察长;前住房大臣多米尼克·拉布担任脱欧大臣。
杰里米·亨特,1948年NHS成立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卫生大臣,在今年1月梅重组内阁时甚至拒绝离开本职。卡梅伦的内阁中,目前仅有他、菲利普·哈蒙德和特蕾莎·梅仍然留在唐宁街10号,《卫报》今年年初称他为政治上的“杰出幸存者”。亨特刚刚证明了自己对梅的忠诚:在最近与财政大臣哈蒙德的对峙中,他为NHS赢得了预算的大幅增加。与梅一样,亨特也是从留欧派转向脱欧派,他的理由是“对欧盟在谈判中的傲慢表现感到失望”,真是说服力十足。
新任脱欧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则是戴维斯的“参谋长”,2016年公投中一马当先的“求脱”派。在新的内阁中,他可谓硕果仅存的硬脱欧派,不过他的权力大小值得怀疑。特蕾莎·梅早已把他的前任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