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莫迪给了印太战略致命一击?印度意外退出“四方安全对话”

来源: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18-06-03 08:28:31

6月的新加坡成为全球瞩目的中心。从1日到3日,“亚洲安全论坛”(简称香会)在狮城举行。一般来说,出席这一活动的往往是外长和防长,但印度首脑莫迪此次却亲自参加。“海外探客”发现,在两个大国角力的情况下,印度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采取了较为合理的平衡术。



莫迪亲临香会,无疑是重视“东进”的一个姿态。美国也对印度抱有很高的期望。美国防长马蒂斯在5月30日宣布将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实际上提升了印度的地位,马蒂斯还在此次香会上将印度捧为“印太地区的安全支点”。美国前国务卿蒂勒森还曾在2017年10月底提出“新南亚战略”,要与印度建立“100年的同盟”。不过从过往的历史来看,不要说百年同盟,能在10年内不闹矛盾的同盟都很罕见。
面对送到嘴边的糖豆,印度的选择是:不吃这一套。诚然,莫迪在开幕讲话里强调了“航行自由”、“和平解决争端”和“让印太地区一些国家负担债务的行为”。参会的西方国家比较开心,认为这是对建造岛礁和“带路倡议”的不指名批评。



不过,莫迪话锋一转,开始向美国“开火”。印度首脑批评了超级大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更令人惊讶的是,还对特朗普在2017年11月提出的新版“印太战略”采取了消极谨慎态度,与2017年6月访美时的联合声明有不小的温差。更令西方震撼的是,莫迪直接把“印太”定性为区区一个地理概念,公开表示“印度不认为印太地区需要成立一个成员有限的俱乐部,也并不需要一个支配或对抗其他国家的组织。”令人意外的是,印方还做出一个决定:不在此次香会期间与美日澳举行“四方安全对话”。这是对“印太战略”的致命一击。事实上,直到2017年11月美日印澳4个国家才在“四国联盟”的松散框架下举行第一次对话。印度对所谓的“四国同盟”其实早已开始排斥,5月初就拒绝邀请澳大利亚参加“马拉巴尔”海上联合演习。

印度上演“神转折”,是有充足理由的:

1、印度正处于国运上升期,不愿破坏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外媒报道,印度GDP增长率在2018年第一季度实现了7.7%的年增长率,再次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人口大国。印方认为,得益于私人经济部门的强劲复苏,印度摆脱了“废钞”以来的经济低迷状况。

采取平衡术的印度如今拥有一个良好的国际形势,“东进战略”也获得重大进展。莫迪刚刚在5月30日与印尼总统佐科签署了15项协议,主要就是要强化海上军事合作,其重点就是投资开发印尼的深水港沙璜。这样,印度在马六甲海峡西端控制安达曼群岛,在东端又有沙璜港这个据点,加强了对这条最重要水道的控制力。

印度的崛起似乎已经不是梦想,因此需要塑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而现在就拥有来之不易的条件。看到希望的三哥是积极乐观的三哥,当然不想再当经常挑事闹事的破落户。况且,莫迪正在全力准备2018年的大选,为此需要塑造去阿牛缓和周边局势、在外交成绩单上加分是第一要务。

2、印方对美日澳只是利用,并不想当美国的炮灰

印媒5月23日报道,印度海军最高指挥者苏尼尔-兰巴上将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美日印澳4个国家里唯一与东亚大国在陆地接壤的国家,一旦与其发生冲突,美日澳不会为印度出头。探客认为,印方明白,美日澳在一边煽风点火,无非就是想把印度忽悠瘸了,然后在一边坐山观虎斗。当对峙事件进入最危险的时候,日本驻印度大使还诡异地“失言”,声称支持印度,结果不到24小时就被迫收回,让印媒白白高兴一场。可见,美日澳只是想以最小的代价诱导印度入坑。但在战争边缘惊险地走走了一圈之后,印方已经看透了这些“盟友”的真面目。美国想拉印度入伙“四国同盟”的期待已经基本落空。

3、美国的阴谋基本已经是路人皆知

白宫的阴谋似乎如台球游戏,让印度当白球,心甘情愿的在西方驱使下将红球撞入袋中,然后身为球杆的美国再把白球顺势扫进袋中,同时解决2个10亿+人口规模的对手。
川普采取各种手段逼迫大国放弃“CHINA制造2025”计划,聪明的印度就应该意识到,莫迪提出的“印度制造战略”同样也是美国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对华盛顿而言,在全球2个人口最多的大国之间制造矛盾,让中印进行战略消耗、最终两败俱伤才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方还横加干涉印度与俄罗斯签署120亿美元的军火协议,威胁对印方采取制裁等报复措施。但印度和俄罗斯都不为所动。5月30日,俄方宣布印度已经决定购买5个团的S-400导弹,总额约为60亿美元。俄媒自信满满地表示:我们都知道美国一直在反对,但印度方面不会放弃购买S-400系统。俄印打了美方的脸,可为了拉拢印度的大局,美方捂着红肿之处忍痛宣布不会对印度实施制裁。


总而言之,亚洲事务由亚洲人拿主意。印度地位的抬升,只有在亚洲完全摆脱西方干涉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俗话说,你未来的样子藏在现在的努力里,印度正走在一条上,拒绝上套,拒绝“四国小圈子”,这或许是新亚洲的开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