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马哈迪反中?/李慧易

《南洋网》2018年5月18日

全国选举希望联盟在首相马哈迪医生的领军之下,开启了马来西亚61年新里程,走向两线制之外,马哈迪与中国关系(中国因素)成了中港台媒体的关注。

不得不说,最早,在马中建交后,两国不断拓展和深化双边关系,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促进两国之间的繁荣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以马来西亚第4任首相马哈迪在任时期为例子,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似乎是历届首相当中最为正面,尤其在反美行动上一直拉拢中国政府,足以证明是与中国站在同一阵线上。马哈迪企图靠着任内提倡“亚洲价值观”,并推动“东亚共同体”,抗衡美国。

马哈迪一直不断的在公开场合赞扬中国,更指中国拥有强大的世界经济地位,甚至中国被当作潜在敌人。美国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威胁到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世界第一的地位,并对此采取了拉拢其他国家围堵中国的做法。

任期内频密访华

马哈迪认为,对东南亚而言,中国崛起的经济合作意义更大。其中原因是,他早期向前苏联习失败后,唯有转向中国。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长达千年,当时已是世界大国的中国却从未对外扩张,图谋区域霸权。比较起西方文化的外扩性,中华文化却不具有侵略性。

他不相信中国会在世界称霸,他又以马来西亚华人移民史为例,世世代代的华人主要致力于发展经济,而并无征服和统治当地人的意图。

马哈迪为了向中国示好,于1995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东协首脑会议,更提出泛亚铁路及东南亚路线的概念,这个概念即修建一条铁路从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经马来西亚,跨越湄公河流域的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和寮国直达中国昆明。

马哈迪种种言论就是为了表现对中国大陆释出善意,以及马来西亚需要安全及利益上的盟友。

如前所述,马来西亚领导人积极回应中国崛起的行为上,马中双方借由安排领导人亲自来往访问巩固关系,马中关系便一直是建立在两国领导人的互动基础上,尤其可以马来西亚领导人积极访华为重要体现。

不仅如此,马哈迪在1990年期间,积极访华高达四次,是马来西亚历届首相中访华最频密的一位,两国在许多事情上互相支援。

如今,马哈迪再度重返政坛,中国因素真的会成为他的绊脚石?这一切尚言之过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