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计划的要害

•吴正龙•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曝光“棱镜”秘密计划,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言,在反恐的背景下并不稀奇,但是该计划所涉及的范围之广、项目之多、深度之大“前所未有”,还是让世界为之震惊。那么,“棱镜”计划究竟折射出什么,引起全球关注?

“棱镜”计划已超出反恐的范畴,成为美国收集各类情报称霸世界的重要工具。“棱镜”计划拥有“海量”储存功能,个人无隐私可言。有报道称,“棱镜”可储存30至100年内全人类电子信息。美国政府打着反恐和维护国家安全、不针对本国民众的旗号,收集并储存来自世界各地的个人资料。这些个人资料包括私人电子邮件、通话记录、搜索记录、视频、公告、银行转账记录等所有电子数据。所有个人隐私可谓“一网打尽”,尽收美国情报部门囊中。

“棱镜”利用美国社会力量,公私合营,编织一张无孔不入的虚拟情报网。美国国家安全局除了依靠本单位内部的强大监控能力外,还与美国上千家科技、金融和制造业公司联手开展合作,构建一张覆盖各领域的情报网。上述社会机构向政府提供敏感信息,同时获得政府的机密情报。在一些情况下,政府部门收集的信息不仅用于国家安全,也用于入侵别国计算机,盗取政军商学各界的机密信息。

“棱镜”引进“大数据”自动数据分析程序,摆脱了过去人工处理情报的束缚,分析处理情报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大数据”会自动“检索”情报部门所需要的材料,而不必像过去那样依靠分析师进行长时间的分析后才得出结论。只要按照运算法则,程序就能自动地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寻找出有用的数据和隐藏的联系。

当然,这些数据和联系不仅包括有关反恐情况,也涉及其他领域的敏感或机密信息。美国政府坚称,“棱镜”计划是反恐,不涉及其它事项,这是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据斯诺登披露,俄罗斯前总统、现任总理梅德韦杰夫2009年前往伦敦参加G20峰会期间,曾遭到美国驻英国情报人员窃听;而“9•11”事件后不久,美国情报部门就以反恐为名,秘密通过一家国际银行信息数据中心,对成千上万名世界各国人士的金融交易信息进行了数年的调查,并回避了相关指责。

显然,美国不惜耗费巨资,凭借占据信息技术制高点的优势,通过实施“棱镜”计划,要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利用“棱镜”所收集的反恐情报,挫败境内外恐怖袭击活动;同时又在反恐大旗的掩护下,广泛收集政治、外交、商业、科技和军事等各个领域情报,为维持其一超独大的地位服务。这就是“棱镜”计划的要害。(作者系中国前驻克罗地亚大使)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63期,摘自2013年6月21日《北京日报》)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3)/棱镜_计划的要害.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7/15 15:53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