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安倍露出“国粹主义真面目”

韩国媒体称,在4月28日的“主权恢复日”活动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三次高喊“天皇陛下万岁”,却对侵略战争只字未提道歉。对此,日本国内也出现了大量批评声音。

韩国《朝鲜日报》网站4月30日发文指出,“主权恢复日”是日本为纪念战败后于1952年4月28日脱离联军最高司令部统治而设立,安倍政府首次举行了官方纪念活动。

日本《朝日新闻》4月29日发表社论说:“因犯下发动侵略战争和统治殖民地的罪行,日本在战败后受到美军统治。忘却这一点,将被占领时期视为‘屈辱历史’是错误的。”社论还说:“同为战败国的德国全民反省历史,已融入国际社会。”

日本《读卖新闻》也发表社论指出:“冷静地审视历史很重要,要看到日本为何会丧失主权。为国内外带来灾难的‘昭和战争(太平洋战争)’的始作俑者是丧失国际视野的日本领导人,战败和被占领是其结果。”

此外,有人对安倍高喊“天皇陛下万岁”一事提出批评。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表示:“在宪法明确规定主权属于国民,且日本的独立获得承认的情况下,很怀疑安倍是否充分意识到了这一举动(高喊‘天皇陛下万岁’)的意味。”

日本的一位媒体人士表示:“在战后举行的与日皇并无直接关系的政府活动中,安倍等高喊‘天皇陛下万岁’尚属首次。感觉好像回到了战前。”

报道称,日本内阁成员和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已引发日本国内外强烈批评,不过日本行政改革大臣稻田朋美仍旧参拜了靖国神社,这也是第四名现任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

海外媒体也对日本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批评。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论说:“安倍一直在隐藏其恶魔般的国粹主义,但是他摘下假面露出真面目不过是时间问题。安倍的修正主义(右倾化路线)将成为发展经济的阻碍。”

另外,自民党在4月28日举行的山口县参议员补选中以绝对优势取胜。此次补选可以看做是2013年7月举行的参议院选举的前哨战。有意见认为,自民党在补选大胜后如在参议院选举中大胜,安倍有可能加快修宪步伐。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4月30日韩国《朝鲜日报》)

链接一:日首相呼“万岁”让邻国警觉

•林新•

“小石凝结成岩兮,更岩生绿苔之祥。”这是二战时期象征军国主义的日本国歌《君之代》歌词的最后两句。台湾《联合报》报道,今年1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迎接他上台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曾领头高唱《君之代》;而就在4月28日《旧金山和约》生效61年之际,安倍主持了首个由政府举行的“主权恢复日”纪念仪式,在日本天皇明仁夫妇面前,安倍又领头唱起《君之代》,并带头向天皇高呼“万岁”。这一幕,俨然回到了二战的日本军国主义时代!

观察人士指出,在反复推动和渲染政治右倾之后,安倍的下一步行动很可能就是修改“和平宪法”;现在,这块岩石好像要剧烈翻滚了,但滚石恐怕难以再生绿苔之祥。

日本“翻不过这一页”

4月25日,安倍宣布每年4月28日定为“恢复主权日”,以纪念日本战败7年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军结束对日本的占领。与此同时,安倍开始悄悄推动日本突破“和平宪法”。路透社称,此举可能导致地区紧张局势再度升温。

近日,日本多达近170名政治人物参拜备受争议的靖国神社之举激怒邻国,对于韩国和中国来说,参拜行为冒犯了在日本残暴军事侵略中承受苦难的本国国民。靖国神社位于东京市中心一片树木茂盛的开阔地区,占地约9.3公顷,是19世纪末为纪念在战争中死去的日本军人而建。上世纪70年代,14名犯有战争罪的高级军官的名字被加入靖国神社的供奉人员名单中,此后的几十年,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不断遭到中韩两国的抗议。

面对日本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韩国取消了外长原定访问东京的计划。日韩原本要利用此次访问讨论就朝鲜危机开展合作。此外,韩国外交部25日召见日本驻韩大使别所浩郎,对日本错误的历史认知表示遗憾,对安倍内阁的言行表示强烈抗议。针对日本安倍内阁近期的言行。韩国总统朴槿惠说,韩日两国如果无法在历史问题上达成一致,今后将很难建立面向未来的关系,希望日方保持谨慎,做出明智的选择。在此之前,有消息称,中国也已经决定推迟与日韩的年度三方峰会,该峰会原定5月下旬举行。与此同时,中日在钓鱼岛海域的对抗形势再次激化:日本右翼分子近日欲非法进入钓鱼岛海域寻衅滋事,中国海监8艘执法船编队进入钓鱼岛领海进行巡航执法,并逼退日本右翼船只。

日本与中韩两国发生的摩擦,再次表明历史问题仍将是东亚局势面临的重要障碍。而安倍试图淡化日本侵略邻国的历史,并寻求放弃“和平宪法”对日本军力发展的限制,这可能加剧日本与中韩之间的紧张关系。对于日本纪念“恢复主权日”,日本有专家指出,此举传递出重要讯息,安倍是在为修改宪法打基础;他想提醒人们:战争已经过去了,战后阶段已经结束了,现在是时机翻过这一页了。

美舆论批安倍历史观

有分析人士称,安倍想要实现其意图绝非易事。目前安倍的支持率超过70%,这得益于民众对其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崇。安倍的一些顾问希望他将重点放在经济,但高支持率可能助长了安倍的自信,使得他更热衷表达其思想理念。然而,倘若日本与邻国尤其是中国的争议升级,并影响到商贸关系,可能危及安倍经济刺激政策的成功。去年中日钓鱼岛争端曾引发中国民间的反日抗议活动,两国经贸关系受到冲击。“想想看,有多少在中国工作的日本企业高管揪着头发想千万别再来一次了。中国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

《联合报》称,“和平宪法”规定日本不得发动战争、不得拥有军队;一旦修改,将被世人视为“军事崛起”。其实,以日本自卫队的武装水准,已然是军事大国;安倍扬言修改“和平宪法”,只是想玩弄民粹政治,以“民族主义的膨胀”来捣腾日本的政治与经济。

安倍的言行举动也引起了美国方面的关注,美国主要媒体纷纷谴责了安倍最近的言行。《华尔街日报》称,“要问二战后哪一方是新兴势力,这就像地球是围绕太阳转一样,一目了然”,同时也讽刺道“只有安倍首相一个人做出了创新的解释”。23日,安倍在日本参议院称,“关于侵略一词的定义,不论学术界还是国际社会都没有明确的解释”,并称“根据国家立场不同,解释也不一样”。

《华盛顿邮报》认为,安倍执政后在经济、国防等领域做出了诸多成绩,但由于他歪曲的历史观,使得这些成果都被抹去了。报道认为,“虽然日本是美国的同盟国,但安倍的言论会使他们被世界孤立”。《华盛顿邮报》还对日本做出忠告,“继续怀念二战以前的帝国主义,将会阻碍日本国内的改革,也无法缓和邻国的戒备”。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5月2日—5日《世界新闻报》)

链接二:机关算尽也无法改变历史

•周永生•

23日,168名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近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等3名内阁成员也参拜了靖国神社,首相安倍晋三则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日本大批高官、政客此时参拜靖国神社,其背后的投机心理和险恶用心值得警惕。

安倍内阁执行右倾化政治路线,纵容鼓励政治人物参拜。安倍曾为自己在上一届首相任内没有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后悔,暗示要在此届首相任内实现参拜。同时,他对自己的阁员表示,不约束其行为,是否参拜自己决定。

副首相麻生等阁员带头参拜,为首相安倍参拜奠定基础。历史上,中国曾经严厉要求日本政要不能参拜靖国神社。现在,日本副首相带领阁员参拜,实际上是在试探国内和周边国家反应。如果反应不太激烈,日方则可能得寸进尺,进而推动安倍在秋季悍然参拜,迫使周边国家承认或默认这种参拜行为;如果各方反对激烈,他们可能有所退缩,日本政府中的右翼分子则会借力打力,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以悲情博取国民同情。甚至辩解“这些英灵为国家做出了牺牲”“奠定了日本国家的基础”,用“中国霸权”“韩国压迫日本”等言论挑动民族主义情结,使民众支持或同情这些敢于参拜与外界对抗的“民族英雄”。这种拙劣的套路,曾不止一次出现。

推动参拜合法化,旨在为修改宪法、全面推翻战后和平体制铺路。安倍、麻生、新藤义孝等主张参拜的阁员、议员,大多数骨子里属于右派政治家,他们的出身和战前的军国主义分子,对外侵略的军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人的祖父、外祖父等亲属本身就是军国主义分子。如新藤义孝的外祖父就是二战中死于硫磺岛战役的日本大将。这些右派政客骨子里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肯定和美化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修改和平宪法、全面推翻日本战后和平体制。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们坚持参拜,就是想通过参拜合法化肯定军国主义分子的侵略战争行为,进而否定东京审判,改变二战后的国际体系。这个环环相扣政治算计的第一步,就是推动参拜靖国神社合法化。

当前,日本国内经济复苏乏力,其政府推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如何尚不可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日本政客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国内矛盾,而是在历史问题上一再投机,这种对历史和现实不负责任的态度,日本人民需要认清。历史不容篡改,这种拙劣的政治手段,就算机关算尽,也无法改变早已深入人心的事实,却最终可能将日本推入历史悲剧的轮回。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49期,摘自2013年4月25日《解放军报》)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2)/安倍露出_国粹主义真面目.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6/15 16:25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