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语出惊人,非洲54国声讨美国“烂国家”言论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8-01-15

timg (1).jpg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被爆对非洲和加勒比海国家“出言不逊”后,54个非洲国家驻联合国代表13日共同要求特朗普收回不当言论并正式道歉。

法新社13日称,54个非洲国家驻联合国代表当天磋商4个小时后,一致通过一份联合声明,强烈谴责特朗普发表的“极端无礼、带有种族偏见和排外言论”。声明称,54个非洲国家对特朗普政府持续贬损非洲和非洲裔人民感到关切,要其收回不当言论并道歉。虽然特朗普辩解称从没用过“烂国家”(shithole)这个字眼,但他的言论已无可避免地掀起一场外交风波。除被直接点名的拉美国家海地,博茨瓦纳、塞内加尔、加纳、南非等非洲国家政府也召见美国大使或发表声明谴责特朗普。美联社称,美国高官透露,美国驻外使节已接获指示,若被所驻国政府召见,须传达美国对非洲的尊重。美国国务院非洲事务局在推特上表示,美国将继续满腔热情和强有力地参与非洲事务,促进非洲和美国极其重要的关系。

“您是种族主义者吗?”美国《赫芬邮报》13日称,12日,在参加一场纪念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活动上,有记者这样问特朗普。面对类似如潮的提问,特朗普全部予以无视。他12日发推特辩称“从来没说过任何冒犯海地的话……从来没说过要把他们赶出去,这是民主党瞎编的。以后的会议都需要录音了,因为(人与人之间)已经没有信任可言”。

在继续辩解的同时,特朗普14日通过推特指责这是民主党人试图让“童年抵美者暂缓遣返”(DACA)计划失败而炮制的一场阴谋。(陈欣)

由特朗普粗口掀起的语言风暴

口无遮拦、语出惊人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总是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置于世界媒体的漩涡中心。上周五,他又因为在白宫闭门会议上的惊世骇俗之语牵动了各国媒体的神经,一时之间,特朗普柔软飘逸的金发又占据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

在国内,关于特朗普此次“不逊”言论的新闻标题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类似于“特朗普语出惊人:为何要让‘烂国家’的移民来美”的标题,直指特氏粗话的核心;第二类是“特朗普爆粗口,这些国家怒了”的标题,反映出国际社会和这些被特朗普谩骂国家的激愤和怒怼情绪;第三类标题———“特朗普用‘粪坑’形容海地及非洲国家,面对指责予以否认”———则描述了特朗普面对批评而试图自我澄清与辩解的尝试。

从上述三类标题可以看出,关于此次特氏脏话的报道在时间轴上得到了及时更新与推进,从最初的背景、缘起、事件过程迅速扩展到当事国、国际社会的反应以及当事人的事后表态,使得国内读者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而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媒体人对于特朗普此次不堪入耳的粗鲁言语,最初似乎保持着相当审慎的态度,用了“烂国家”一词来翻译特氏口中的“shithole countries”。

“烂国家”令人联想到“烂人”一词,虽是个贬义词,指人品有问题的人,但也具有一定的调侃意味。很显然,“烂国家”一词并不具备特氏话语“一鸣惊人”的震撼力度,所以,虽然在媒体报道中,污秽不堪的脏话属于禁忌用语,但是为了准确传达美国总统话语的“杀伤力”,也有越来越多的媒体使用直译的做法,即把“shithole”翻译成了“粪坑”。

关于这个核心描述语,似乎西方国家遇到的麻烦会小一些,比如在同属日耳曼语系的英语和德语中。在德语中,“shithole”可以找到两个几乎完全对应的词汇:Dreck (s)loch以及Scheiβloch,“shit”对应“Dreck”或者“Scheiβe”,“hole”对应“Loch”,但是德国的主流媒体情有独钟地选择了前者———

Drecksloch。虽然这二者之间不相上下,但是相比较而言,Dreck的语意范围更大一些:“Dreck”可以是“污泥、垃圾”,也可以是“粪土、粪便”,而“Scheiβe”一词的基本含义就是“屎、大便”,似乎更贴切、更直观,但也更粗野不雅、庸俗低劣。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德媒使用Drecksloch一词也是传媒谨慎为之的表现,以避免造成更进一步的视听污染。

不过,德国读者也并非乐见其成。有读者就提出了,既然特朗普本人如此大言不惭,作为一国领导人丝毫不觉得有任何不妥之处,德国媒体也大可不必为他遮羞,完全可以在本国报道中使用Scheiβloch一词,让德国人都看看美国总统究竟是如何滥用话语权力的。所以也有读者建议,不用翻译,直接照搬特氏的“shithole countries”即可,既直截了当,又能在读者心目中产生陌生化效果,似乎也就不会污染了本国媒体报道的“语言纯洁性”。

的确,德国有一些媒体就照搬了“shithole”一词,再和德语单词“国家”进行“混搭”,活生生地造出了“Shithole”-L?nder一词。另外,有些德国媒体还采用了翻译过程中通行的一种做法,即在翻译之后用括号加注原文,使有需要或者有能力的读者进行比对查证。

这种做法常见于两种文化差异巨大的语言转换,如中德翻译,而作为语言渊源如此相近的两个国家,德国媒体大可不必在Drecksloch一词之后加括号说明原文。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德国电视二台(ARD)或者《世界报》等媒体的报道中看到这一做法。一来可能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体验特氏话语的“负面爆炸力”,二来也可以和特氏语言保持一定的距离,三来可以增加“粪坑”的表达方式,增加了语言灵活度,使得行文更为生动。

在由“粪坑”掀起的语言风暴之中,德国《每日镜报》刊登了一篇短文,称亚洲国家的媒体在遇到美国总统的“粪坑”语言时变得有些不知所措,例如韩媒翻译成了“乞丐窝”、越南媒体使用了“垃圾国家”。(陈虹嫣)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22327.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