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诉求

•张奎良•

经济决定论的骚动

19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振兴,德国思想界中的唯物主义思潮逐渐抬头,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但它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敌视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的曲解和干扰。巴尔特攻击马克思的矛头主要集中在唯物史观特别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把马克思描绘成只注重经济的决定地位而忽视政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单面人。巴尔特对唯物史观的曲解在许多刚入党的青年党员中找到了市场。

恩格斯在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近两三年来,许多大学生、著作家和其他没落的年轻资产者纷纷涌入党内。”这些人理论基础薄弱,不懂辩证法,听信巴尔特的歪曲宣传,以为唯物史观就是主张经济对社会政治和历史的单向决定作用,根本不了解其相互作用的机理,把政治和上层建筑说成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就这样,在经济决定论的骚动中,“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个套语,以对政治的拒斥为特征,最先在德国青年中流行开来。

恩格斯在1890年8月5日致康•施米特的信中,批评“许许多多年轻的德国人”不理解“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诀窍”。“他们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套语来把自己的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尽速构成体系,于是就自以为非常了不起了。”从恩格斯致康•施米特的信中看不出他对这种重新建构起来的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有任何好感。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澄清和确立

恩格斯对青年中流行的这种浅薄的“历史唯物主义”感到很为难:既需要旗帜鲜明地与之划清界限,又不能一棍子打死,因为秉持这种思潮的都是一些想当马克思主义者的年轻人,但是他们理论造诣不深,思想绝对化,很容易受到巴尔特的蛊惑,走到经济决定论的歧路上去。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与他们的分歧属于内部矛盾,主要是理论和认识问题,可以通过正面的批评和教育的方法来解决。在马克思故去之后,这个任务就历史地落到恩格斯的肩上。

在恩格斯看来,新出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错不在于这个概念本身,而在于它被当作套语,用来拒绝艰苦的研究工作,掩盖自己的知识贫乏。单就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术语来说,它与自《德意志意识形态》以来早已现成存在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没有原则的区别,都是表达对历史进程的唯物主义理解。它们的共性是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由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对历史和政治的决定作用。但是现在刚刚冒头的历史唯物主义把这种决定作用绝对化了,否认了政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唯物主义是对唯物史观的扭曲。因此,只要恢复了政治上层建筑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未尝不可以保留和使用。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在青年中比较流行,留住这个概念,给它注入政治上层建筑元素,将更有利于争取巴尔特影响下的广大青年,使他们真正走上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

事实表明,恩格斯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初衷,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无误地点明主题,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

1892年4月20日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中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再次提升。在这里他宣布:“本书所捍卫的是我们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东西”,这就将历史唯物主义空前地合法化,达到了捍卫的程度。同年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译成德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第一、二期上,并采用“论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标题。自此以后,历史唯物主义就正式地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殿堂,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唯物主义出现之前,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史观的唯一表述。遍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全部解说可以看出,在他们的视野中,唯物史观的重点与核心是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以一定时期的物质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社会历史和政治事件,是以经济为基础来演绎历史的发展进程;基本上强调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作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展开过程。所以,唯物史观针对的是唯心史观,强调的是经济必然性;而历史唯物主义针对的是经济唯物主义或经济决定论,它在经济与政治互动的前提下,强调政治的重要性。经济唯物主义的泛滥是当时德国思想理论界的一段插曲,它虽然没有成大气候,但也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传播和发展。

但是,恩格斯在批评经济决定论的同时,也看到了唯物史观在宣传和表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倾向和问题,特别是还从主观方面承担了责任。为此,恩格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表达中,不只肯定经济的决定作用,同时还在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的前提下,高度重视政治、思想及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这就是恩格斯所要阐明和捍卫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在唯物史观产生近半个世纪之后应运而生,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正确处理经济和政治的关系是无产阶级政党成熟的标志

唯物史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最初创立时起,就具有鲜明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但它也有自己特殊的针对性,尤其指向以“神本”和“思本”为主导的英雄史观和唯心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物”不是自然之物,而是社会历史之物,即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关系,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经济关系。把经济关系作为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而与唯心史观相对立,就凸显了唯物史观的伟大创新。但是经济关系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不是绝对的、自动的、唯一的;政治上层建筑作为经济基础的反映,既为经济关系所制约和支配,又反过来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的能动作用。忽视政治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就否定了唯物史观的辩证实质,而只能陷入形而上学史观的泥潭。由此可见,正确理解唯物史观不仅要强调它与唯心史观的对立,还要重视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辩证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过程启示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课题和庄严使命。

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是人类生存的两大基本领域,它们密切关联,须臾不可分离。唯物史观的开创性贡献在于它揭示了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地位,是对人类纷繁复杂的历史演进的科学阐释。

历史经验表明,从马克思恩格斯确立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算起,中间经过列宁反对俄国经济派的斗争,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当今的改革开放,在这100多年间,经济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难题。人们在这个问题上走极端、摔跟头,不是因为理论的不健全和不清晰,而是源于思维的惯性:一强调经济就容易忽视政治,一讲起政治就容易忽视经济。这种错误屡反屡犯,屡批屡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彻底铲除。无产阶级政党只能面对现实,认真反思,努力学习,千锤百炼,才能真正成熟,自觉地走出经济与政治顾此失彼的怪圈。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43期,摘自2012年第10期《哲学研究》)

登入为: admin
探索2013(2)/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诉求.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6/03 16:02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