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世界进入“凉战”时代

戴维•罗特科普夫 

我们现在正处在所谓“凉战”(Cool War)之中。它是冷战(Cold War)的延续,这种战争与冷战共有的特征是不涉及战场上的激烈冲突,但与之相区别的是,交战双方私底下进行出击和防御的性质及预期有所不同。

最新迹象表明时代变迁

新的战争称之为“凉战”而非“冷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它比冷战要稍微热一点,因为尽管没有实际战争,看起来交战双方却几乎总在采取进攻行动,不停地寻求伤害或削弱竞争对手,或通过侵犯国家主权、渗透防御来获得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另一方面,它有着“凉战”定义的另一面,因为这种战争涉及最先进的技术,与冷战时期采用的手段相比,它们正在更大程度上改变战争的模式。毕竟,冷战是老式的地缘政治斗争,是为了在可预期的潜在全面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凉战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冷战,不仅是因为战争的参与者或者冲突的性质不一样,还因为它可以无限进行下去却不引发热战。至少理论是这样的。

这场战争正在进行中的最新迹象是2月19日《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曼迪昂特网络安全公司发表报告声称,近期美国公司和政府机构遭遇的“很大一部分”网络袭击是驻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所为。

这个故事令人吃惊的地方在于它有一种“狗咬人”的感觉。没人认为这样的网络攻击会像过去间谍丑闻频发的时代那样导致中美关系破裂。这种感觉非常普遍并且有害,除了政府高官偶尔制定一些行动方针和表示抗议外,它只会给曼迪昂特网络安全公司这样的企业带来更多生意,也让美国国防部负责网络战的部门获得更多资源以对抗“敌人”和竞争对手的网络大军。

凉战造成冲突不断升级

通过这些袭击,中国人可以获取美国有价值的知识产权,洞悉美国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还能加强其阻断美国公司运作、破坏我们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美国力量和安全的重要来源的能力。虽然美国会公开谴责中国的这些行为,但也会克制自己的批评,因为美国知道自己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做同样的事。最出名的例子是针对伊朗核计划的代号为“奥运会”的网络攻击计划——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震网”(Stuxnet),这是一种计算机蠕虫病毒——它是美国及其盟友设计的以关键工业基础设施为目标的蠕虫病毒,目的在于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美国寻找新的办法,以便在和伊朗“接触”的同时向其施压,“奥运会”计划的后续行动现在已在进行中或即将出现。

在我们这么做的同时,伊朗人也会以牙还牙。当向一个国家扔下一枚炸弹,它不仅会摧毁目标,同时还会瓦解。然而当向一个设施发起蠕虫病毒,这个蠕虫及其要素依然是完整且可发现的,被袭击一方可以重新利用它。换句话说,虽然网络战争也许能避免“热”交战,但迄今为止它造成了冲突的不断升级。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全世界普遍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入侵将会变得更加有效和难以防御。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和数据收集装置、无限的内存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让这个世界的数据海洋变得越来越大,每个公司都在成为一家数据公司。它们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资产要保护,一旦失败就会面临更大的数据责任。正因为这样,有许多此前从不涉足这些问题的公司现在不仅开始雇用曼迪昂特网络安全公司这样的网络安全企业,而且它们对未来的网络政策也更加关注。

战争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当然,凉战不仅仅局限于通过网络袭击进行永久的幽灵战争。它还会更进一步,涉及对无人侦察和打击工具(譬如无人机)的使用。所有这些新技术使掌握先进技术的国家更容易向对手发起攻击,而不必让自己的人员或军事硬资产陷入危险,或者在交战时让己方的常规部队拥有特别优势,以降低风险。冷战的目的是为了在接下来的热战中取得优势地位,或者可能的话阻止它。凉战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引发热战的情况下不停出击,同时让热战变得更不可取(就像冷战时期核技术发挥的作用)甚至没有必要。

这并不是说今后将不会有热战。但它意味着在凉战时代,流血冲突的确会有所减少,一种永不间断、截然不同的新型战争会取代过去的战争方式。新技术可以让人们做到令对手发烧、降低他们的能力以及让他们混乱迷惑,或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剥夺他们的重要资产,而不是杀死对手。当然,面对没有同样资源的国家,它也会给技术先进的国家以巨大的优势。

这是一场新的战争。毋庸置疑,这种战争会出现许多迂回曲折;也可能会打破一些假设:或许中美决策者原以为这个游戏要比之前的老模式更为安全,但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不管怎样,看了诸如2月19日《纽约时报》的那篇报道后,恐怕人们都会认为世界各国投放军力的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44期,摘自2013年2月20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2)/世界进入_凉战_时代.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6/01 17:01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