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仁宇•
综合美国《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报道,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在全球范围引起巨大反响,美国甚至认为这是对美国本土的重大威胁。但应当指出的是,朝鲜的核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被美国逼出来的。
美国激怒朝鲜
早在朝鲜战争时,美国就曾威胁要对中朝使用核武器。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不久,有人问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如果战局恶化会不会动用原子弹。杜鲁门的回 答是:“那(指美军所要用的武器)包括我们所拥有的任何武器。”3年后,新总统艾森豪威尔再一次发出威胁,称如果朝鲜政府不好好谈判以结束朝鲜战争,他将 “解除一切限制使用任何武器”。
1953年半岛停战协定签署后不久,朝鲜就开始试图进行核开发。1955年,朝鲜在平壤建立了第一个核物理研究所,1956年后又陆续与苏联签署了《关于 成立联合核研究所协定》等一系列协议,由此开始了两国在核能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合作。但苏联并不希望朝鲜开发出核武器,对朝鲜的核支援仅限于民用领域。朝 鲜却从一开始就希望自己能开发出核武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半岛局势恶化,感受到威胁的朝鲜再次爆发出强烈的“拥有核武器?的渴望。
当时深陷财政赤字的美国为了减少财政支出,打算从韩国撤出部分军队。同时,为了保持针对中朝的军事威慑,美国决定向韩国部署战术核武器。1957年6月 21日,美国正式通知朝鲜:联合国军决定单方面废止朝鲜停战协定第13款的规定,这条规定要求韩朝双方都不能获得新的大型武器。1958年1月,美军正式 向韩国部署了两种战术核武器——“诚实约翰”导弹以及M65原子加农炮。1959年,美国又在韩国部署了可以打击朝鲜全境的“斗牛士巡航导弹”。
“核武器已经部署到家门口了”,这对以金日成为代表的朝鲜政权来说肯定是一种极大的刺激。朝鲜采取了一系列激烈的反制措施:首先,朝鲜从上世纪60年代开 始大规模挖掘地下工事以应对核打击。金日成在1963年下令,所有重要军事设施和基础工业设施都必须建在地下。曾任驻韩美军总司令的施瓦茨在国会作证时 说,朝鲜全境总共建造了1万个地下防御设施,在朝韩非军事区中西部就有几百个建在地下的“加强型炮位”。连平壤的地铁也被建在距离地面100米处。
其次,朝鲜将大批精锐部队进行“前置部署”,也就是距离美韩军队越近越好。朝鲜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韩仍然动用核武器对朝军进行打击,必定会伤到自己的部队,从而削弱美军动用核武器的意愿。
除了上面两项措施,朝鲜还向中苏求援,试图获得自己的核武器。
决心独立研发
美苏的核敲诈使得中国在1964年获得了自己的核武器。就在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后不久,金日成就率领代表团前往北京,希望中方能帮助其 开发核武器。金日成为此还专门致信毛泽东,称中朝在战场上并肩战斗同生共死,应当分享核秘密。毛泽东对于金日成的要求婉言拒绝,他认为像朝鲜这样的国家并 不需要原子弹。
于是朝鲜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苏联身上。1959年9月,苏联和朝鲜缔结了《关于帮助朝鲜建设原子能研究基地协议》。协议规定双方的合作范围包括地质调查、 协助朝鲜建设研究用核反应堆及对朝方人员进行培训等。于是大批朝鲜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协议前往苏联“联合核研究所”受训。这个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位于 莫斯科以北110公里的杜布纳市,是苏联的核研究中心之一,也是苏联当时最大的核实验室,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技术人员也曾在此接受培训并工作。“联合核研 究所”先后对250多名朝鲜核研究人员进行了培训。再加上在苏联其他地方留学或工作的人员,共有300多名朝鲜人在苏联接受过核物理知识培训。这些人日后 大多成为朝鲜核开发活动的骨干力量。朝鲜“核弹之父”徐相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苏联专家还帮助朝鲜在平壤以北90公里处建造了宁边原子能研究中心(即后 来赫赫有名的“宁边核设施”)。1963年,苏联为宁边核中心提供了一座反应堆,1965年开始运转。
但金日成并不信任苏联。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最终迫于美方压力从古巴撤出导弹。在朝鲜看来,苏联人可以抛弃哈瓦那,就可以抛弃平壤。因 此,除了苏联援助的核反应堆,朝鲜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量与核科学相关的研究所、实验室。当然,朝鲜的核开发除了军事用途,还包含经济目的:朝鲜本身缺乏 石油、煤炭,核发电是解决能源短缺的一大手段。在分别于1970年和1980年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5、第6届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都表示有必要“大范围建 设核电厂,以大幅度提升发电量”。
到上世纪70年代,韩国经济迎来飞跃式发展,其GDP迅速超过朝鲜。随着差距被拉大,朝鲜逐渐发现与韩国搞常规军备竞赛越来越力不从心,其获得核武器的渴 望也越发强烈。上世纪70年代中期,朝鲜开始扩充宁边核设施,除了强化苏联援助的小型反应堆的能力,他们自己还建造了一个反应堆。
1980年,朝鲜在宁边开始修建第三座反应堆,这是一座5兆瓦的石墨反应堆,可以生产武器级钚。在外界看来,这是朝鲜正式寻求核武器的第一步。1985 年,这座核反应堆进入临界状态。此时,朝鲜核技术的发展引起了苏联的担心。在苏联的强大压力下,朝鲜于1985年12月加入《核不扩散条约》。
然而,此时的苏联已经是日薄西山,戈尔巴乔夫对美国一再让步。朝鲜知道苏联将越来越靠不住,于是想与美国发展关系。但美国对朝鲜的示好不屑一顾。朝鲜于是 决定继续推进核武项目。1989年,美国间谍卫星发现朝鲜正在宁边修建新的设施,美国人终于发现,他们一向不放在眼里的朝鲜正在制造原子弹,朝核危机由此 拉开序幕……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2月21日—27日《上海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