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书共涵盖了十大领域,即落实改制的承诺、增建与发展、確保优质教育、系统化师资培训、提升竞爭优势、强化董事会、家教协会及校友会、加强中华文化气氛、技职教育,和学生的升学与出路。
报告书指出,教育部在处理国民中学及国民型华文中学的拨款有偏差,非一视同仁,包括没有全面负担国民型华文中学的水电费。
报告书表示,部分华中无法成为华小优秀生首选、失去其特质和华教特质及与当地华社关係淡化。
报告书透露,一些的华中董事会不活跃,甚至不了解董事会的权利,无法维护华中的特征和部分董事会及校友会有老化及断层现象。
报告也列出多项的原因与征兆指部分华中已经变质,包括了校园没有保留中华文化特质、越来越多非华小毕业生就读、华裔教师及諳华文教师逐年减少、校园活动不注重中华文化传承、校刊、校徽、校歌、佈告栏、招贴和校园文化失去中华特征,以及学校不坚持学胜在公共考试中必修必考华文科。
3机构表示,华中与国中各扮演不一样的角色,两种中学都需要保持同样发展步伐,吁请教育部给予华中更多关注与协助,同时促请政府应该遵从并兑现50年前改制华文中学时对华社所作出的承诺,解决华中拨款的不足、师资短缺。
「尤其是华中的特征已经长年被蚕食,应该有步骤还原其特质,確保其未来生存和展望获得落实,而不是诸多为难,违反之前承诺。」
同时,建议教育部优先处理和协助华中面对的困难,在不计地契拥有者为何者的情况下承认所有的华中,提供足够的师资和拨款,將华中纳入国家的教育主流。
「政府动用庞大资源推动技职教育时也应该顾及华中的渴望,同时让华中毕业生享有公平合理的继续深造机会。」
在今年初,3机构曾发表「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行动路线图(2017至2026)报告书的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