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下出3步臭棋:从“导师型国家”沦为“大国的弃妇”

2017-07-14 06:42:37
新加坡在坠落,明显的信号就是失去中美的宠爱和重视。当特朗普宣布退出TPP时,不屑于征求新加坡的意见,而小李子与安倍在东京喊出“TPP关系美国在亚洲的信誉”,更是被白宫的新主人当成耳旁风。更搞笑的是,在汉堡峰会上,美方还将小李子错认为印尼总统。无论有意还是无意,这都是对新加坡的羞辱。最深刻的轻蔑,就是无视。“海外探客”认为,新加坡的角色转换固然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新力量的崛起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其自身昧于形势,过度自信。
曾几何时,在“大李”光耀先生的带领下,小李子也是风光无限,从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都要给其三分面子。在老狼的带领下,小狼也找到了当狼王的感觉。可新加坡的“国父”在2015年离世之时,恐怕都不会想到美国的民粹暗流涌动,会选出特朗普这么一个总统。小李子作为精英中的精英,自然会按照其父制定的方向前进,逃脱不了这种惯性。小李子狂热支持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与TPP,因此不惜在美国大选时为希拉里站台,公开支持民主党,押上了所有赌注。这是其下出的第一步“臭棋”。最后,希拉里和建制派的最终失利,严重打击了小李子的心理,使其进退失据。
一个月以前,小李子的弟弟和妹妹“窝里反”,这是第二步为外界所知的“臭棋”。以往,大家从法治新闻里一般都能看到某些家族由于争房产而闹得不可开交,现在新加坡的第一家族居然也上演这一幕。问题是,三兄妹没有缺钱的,都是富豪,这就证明争房产只是表象,背后肯定有重大的利益纠纷,也不排除有外部因素在其中起作用。总而言之,闹得满城风雨,小李子还不得不公开发表讲话并道歉,而小李子寄予厚望的接班人小小李子被迫宣布放弃接班。直到前几天,这个纠纷才告一段路,兄弟姐妹之间暂时“和解”。连自家门户都不能搞定的人,如何能够领导一个强敌环伺的城邦国家?!

诚然,小李子面对的是一个“100年来最大的变局”。“美国优先”当道,白宫干脆免去了李氏家族“亚太政策顾问”的隐形导师头衔。比起他的父亲“大李”光耀先生,小李子很难说是一个合格的船长和舵手。在前几天结束的汉堡峰会上,小李子大谈特谈“小国实用主义”,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美国白宫主人的变换而调整政策,当东亚大国影响力不断扩大时思考如何继续发展关系。总之,要用动态的思维来看待世界的变化。他还自诩看透了现实得失,既能保障自身利益,又能谋求一定的国际地位:“得承认新加坡是个小国,但并不意味着要向命运低头,还是能够为世界作出贡献。”探客认为,从这番表态可以判断,小李在境界上就与其父差了不是一星半点,这是第三步“臭棋”。

新加坡是个小国谁都知道,可如果说透就显得妄自菲薄。在2010年之前,提到新加坡,谁会认为它“小”?由于新加坡能够准确判断和影响国际格局,地球村的成员都认为其“小身材有大智慧”。连奥巴马都坦承“欣赏光耀-李的智慧”、“他是了不起的战略家”、“对亚太再平衡战略有很大启发”、“是不折不扣的历史巨人”。可以说,彼时的新加坡是能够影响超级大国政策走向的智慧型国家和导师型国家。
而今,失去光芒的新加坡似乎被打回了侏儒的原形,开始扮演“联合国环球治理组织”(即3G集团,由30个中小国家组成)的带头人,貌似也能与大国领袖平起平坐,侃侃而谈。可看看小李子的神情就知道,连他自己都心虚。新加坡正在进入一个陌生的时代:不再是中美等大国的“座上宾”、诤友乃至导师,甚至同时得罪了中美,其座位由台上搬到了台下,与一些混吃混喝的国家并列。大池塘里的那条关键小鱼,最终甘愿当小池塘里的平庸大鱼。失去美国宠爱的新加坡已经是个“弃妇”,正在寻找接盘侠,可这个3G集团明摆着是一盘散沙。小李子努力将新加坡逐渐塑造为“小国的领袖”,而放弃扮演“大国的平等伙伴”,其实质与孩子王无异。新加坡正在失去清晰的面孔,变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透。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新加坡曾经的辉煌建立这样一个基础之上:超级大国风头正劲,地区大国的影响力仅限于东亚,怯生生进入国际大家庭。新加坡既可以充当“西方文明的引导者”,又称为“东亚大国指导员”,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可当美国人对自身的发展前途都犹疑不决,东亚大国对自身独特道路产生强烈自信之时,新加坡的位置就很尴尬。小李子依然坚守“坚决表态、绝不低调”的对外政策,但台下已经没有了观众。
新加坡当然有退路,但暂时却找不到接盘侠。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发达国家,只要愿意,它还是能够恢复繁荣。问题在于它已经自认是“城里人”,不屑于染上“乡土气”。譬如好不容易重新启动的“讲华语运动”,连标语中都出现错别字。新加坡意识到保持双语优势的重要性,可那种自傲且自大的心理一时半会儿却很难转弯。新加坡自认是西方集团中的重要一员,可如今却找不到组织。
既无法取信于崛起中的大国,又被“美国优先”所抛弃,新加坡陷入两面不讨好的境地。老李曾说过“我不会让不够格的家庭成员担任要职,这对新加坡来说是个灾难”,还说过“哪怕我已入土,要是我觉得新加坡有什么不妥,我也会站起来。”如今,前者一语成谶,后者异想天开。新加坡像一只随波逐流的小艇,正在驶入迷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