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机 大分化 大变革透析世界格局深刻变化

大危机 大分化 大变革透析世界格局深刻变化——《2011-2012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发布暨“世界格局与社会结构和新自由主义与金融霸权”学术研讨会述要

•曹苏红 、王立强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11-2012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且听低谷新潮声之八》发布暨世界格局与 社会结构和新自由主义与金融霸权学术研讨会“于3月2日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中央政策 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察局局长王延中等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中组部、中宣部、中联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新华社和中国社科 院等有关部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等有关高校,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文稿》 等新闻报刊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张全景、郑科扬、程恩富、吴恩远、侯惠勤、赵曜、吴雄丞、吴健、周新城、王正泉、徐崇温、徐世澄、徐仲伟、聂运麟、李菱等 230多人参加会议。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长久应邀在会上作《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作《关于阶级和阶层的新论》、中国社科院 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姜辉作《全球资本主义的阶级分化及主要特征》、中联部当代世界中心研究员赵明昊作《当前西方对资本主义的反思》、清华大学党委副书 记朱安东作《新自由主义泛滥的后果》、环球时报王文作《2012年,全球巨变的序幕》、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张文木作《西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作《黄皮书的出版与发行》专题发言。

张全景对《2011-2012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且听低谷新潮声之八》的出版表示衷心祝贺。他说,世界社会主义研 究中心成立以来,在理论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如电视教育片《居安思危》、《颜色革命》和论著《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历史在这里沉思》等,成果丰 硕,社会反响非常好。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凸显研究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研究社会主义运动,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如 果违背了基本理论观点,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中央强调要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发展,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我们应当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提出一 些新观点、新方法。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决不能改变,改变了就会走上错误的道路。

郑科扬指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能够免受冲击屹立于世界,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是共产 党的领导,国家有力的宏观调控,庞大的国有资产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正是这些决定了中国能够顶住风险,屹立不倒。现在有人公开提出私有化、 削弱公有经济,这是十分错误的观点。如果没有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不讲共同富裕,中国就走不到今天,公有制恰恰是我们应当坚持的优势。正是对于经济基础的 这种控制力,才使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李慎明指出,党的十八大召开前期,中国社科院组织专家学者围绕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与社会阶级结构变化、新自由主义与 金融霸权等题目进行深入研讨,很有意义。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化的今天,只有把握世界格局变化与调整的内在原因,才能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和正确处理国际问题,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

李慎明强调,世界正处在大动荡、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目前我国在国际上有两大战略机遇亟需牢牢抓住: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深化,就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的知名学者也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重大问题,亟需改造。这说明,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二是苏东剧变的影响仍在继续,除哈萨克之外的其他前苏联加盟 共和国均未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这说明,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也走不通。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两大机遇,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一、国际金融危机凸显阶级力量变化

1.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主导下两极分化加重、社会冲突加剧。

李慎明指出,世界大变革、大调整的根源在于以国际垄断资本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富人愈来愈富、绝大多数穷人其中包括中等收入阶层愈来 愈穷;极少数富人愈来愈富、几乎所有国家愈来愈穷,国家越来越穷的标志是各国主权债务急遽增多。因此,全球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是当今 世界所有变化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变化,决定着其他一切变化。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余丽以美国为例对社会阶层分化所引发的矛盾斗争进行了分析,认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作为综合国力 主要创造者的美国普通民众失业率大幅上升、社会购买力下降、民众日益贫困化。另一方面,作为世界金融危机的直接引发者以及生产资料占有者的资产阶级,尤其 是超级金融资本寡头,长期控制世界金融进而控制世界经济体系,却没有得到政府有效监管。美国社会阶层的这种分化,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 占有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矛盾斗争在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不断加剧,不仅是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民众开展“占领华尔街”运动并 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的根本原因,也是21世纪初世界格局转换过程中美国与欧盟、中国等几大力量对比综合国力相对下降造成美国世界主导地位削弱的根本原 因。

2. 当前资本主义危机再次凸显阶级划分的重要性。

阶级分析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工具。在阶级和阶层的划分上,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理论有着本质不同。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 书记、研究员姜辉在《全球资本主义的阶级分化及主要特征》专题发言中指出,我们必须从生产关系和权力关系的本质层面,综合运用阶级分析法与其他社会分析 法,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社会关系与阶级关系的实质、特征、态势和趋势,深入分析全球资本主义的阶级分化和冲突。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 全球化时代,整个世界正在日益形成全球性的资本家阶级和全球性的工人阶级。随着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个跨国的全球资本家阶级正在形成之中。全球跨国资本 家阶级是许多资本家阶级中的一种。这个跨国资本家阶级已经在自觉地谋求全球统治阶级的角色,控制着跨国机构和全球决策。在以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为主导的 全球化时代,阶级和阶级冲突与斗争不但没有消失,而且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加尖锐、更加明晰的形式表现和扩展。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在《关于阶级和阶层的新论》专题发言中指出,西方理论主张按职业和收入等划分,掩盖了所有制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阶级 关系。阶级首先是生产关系范畴的概念,而阶层则是阶级内部的细划。离开阶级分析的阶层划分,是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对西方所谓“橄榄型” 社会结构并不认同,应主要用一个国家的家庭净资产占比而不是用劳动报酬占比(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社会贫富差别结构,同时劳动报酬高也不等于 劳动报酬占比高。私有制社会的发展,有时使人们的劳动报酬水平波轮式地慢慢提高,但是财富和收入的贫富两极分化却扩大了十倍、几十倍。与劳动报酬绝对量相 比,劳动报酬,占比更能反映劳动者在收入分配和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地位。

他认为,西方学者把所谓中产阶级的最低限和最高限规定得很低,然后就说是什么“橄榄型”社会结构,这并没有科学意义,其目的就是为了掩盖剥削的本质,缓和 阶级矛盾。而直接影响百姓收入的首要因素是所有制,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首要因素是所有制结构的变动。现存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大量被股份化私有化,必然会导致 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企业的利润是由劳动创造的,资本只是提供创造的客体条件。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则意味着劳动贬值、资本升值,剥削加剧。

与会学者对俄罗斯共产党有关俄罗斯经济和社会阶层变化情况作了介绍。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刘淑春说,21世纪以来,俄罗斯共产党人依据阶级分 析法分析了俄罗斯经济和社会阶层的变化。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重回俄罗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非自然的倒退进程,导致社会发生两极分化,即一极是少数 “战略私有者”,另一极是大多数贫困者,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俄罗斯的统治阶级由金融寡头、新生资产阶级和上层官僚集团构成,掌握着 国家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实权,而占人口大多数的雇佣劳动者阶级和受压制的小业主是被统治阶级,仅支配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受失业威胁且看不到前途。所谓“中 产阶级”,这是统治阶级为维护稳定制造的“神话”。“当代无产阶级”由体力和脑力雇佣劳动者构成,作为一个整体,阶级意识薄弱。因此,团结各劳动群体,增 强当代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共产党人的当务之急。

二、新自由主义重构国际资产阶级

1.国际垄断资本创新攫取超额利润的剥削方式。

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是以排除国家介入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而著称。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徐崇温强调,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 社会基本矛盾,只要这种基本矛盾还继续存在和运转,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爆发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要从两个方面导致美国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 发:一是推行私有化,加剧贫富之间的两极分化,加剧经济失衡和生产过剩。二是解除对金融的管制。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结果,不仅导致了这次的美国次贷危机-国 际金融危机,而且在以前就频繁地给世界各地各国带来危机和灾难。

也有学者对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方式的特征、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吴茜谈到,新自由主义全球资本积累方式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在 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私有化浪潮。二是国际金融垄断集团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世界经济管理机构迫使别国接受金融自由化政策。三是通过军事凯恩斯 主义武力剥夺他国石油战略资源,以维护美国的全球资本积累和单极全球霸权。因此,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方式实质上是一种为国际垄断资本攫取超额利润所进行的 剥削方式创新。这种赤裸裸的帝国主义掠夺行径,比以往任何一种资本积累方式更具隐蔽性、欺骗性、寄生性和腐朽性。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加速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安东和博士蔡万焕在题为《新自由主义泛滥的后果》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新自由主义时期,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出现了 经济金融化现象。不仅金融部门相对于实体经济不断扩张,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在非金融企业拥有的资本中金融业资本相对产业资本的比重也在上 升,金融部门在国内利润中所占比重和来自金融业的利润在企业利润中的比重均在不断上升。战后,美国金融资产流量相对GDP保持上升趋势,这一比例在 1952-1979年平均为0.257倍,1980-2007年迅速增加到0.418倍。美国金融业利润在国内总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80年代初的 不足20%上升到90年代末的30%左右,并在2002年一度达到45%,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也高达30.56%;而同期包括制造业、运输 业和信息业等在内的非金融业利润的比重则大幅度下降,曾一度降到54%以下,资本的金融化趋势十分明显。

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李炳炎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目前美国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延伸,深化为经济危机。这可以从美国的最 大银行花旗集团和美国的制造业代表通用汽车公司都濒临破产得到证明。1989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主导炮制的“华盛顿共识”集中体现了新自由主义的政 治经济理论,其核心是鼓吹私有化和自由化,影响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在跨国公司全面控制金融、资源、市场和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阿根廷丧失了大部 分经济主权,经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989-1999年,阿根廷全国100家大企业中阿资企业或以阿资为主企业仅剩7家;到2000年,跨国公司已控制 阿根廷出口的90.4%和进口的63.3%。阿根廷90%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被8家以外资为主的石油公司控制,10家最大银行中的7家为外资银行,外资银 行控制了阿根廷银行系统全部资金的62%。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全球统一大市场真正形成。上述变化,为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加速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创造了条件,而步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也为西方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牟取超额利润创造了条件。

3. 国际资产阶级正在重构。

与会学者指出,在新自由主义政策操控世界的30年中,它唯一目的就是重新恢复资本的权力,推动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构建全新的国际资产阶级。其具体表现方式是:

(1)重新恢复资本的权力。1920~1970年,美国最富有1%人口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维持在 30%~40%之间,1970年则开始下滑至25%以下。随着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美国收入最高的1%人口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开始迅速上升,到 1990年前后恢复到二战前所占份额约40%的比例。在这方面,美国并不是特例,英国收入最高的1%人口在国民收入中占的份额从1982年起翻了一倍,自 6.5%上升到13%。世界各地的财富和权力都出现了惊人的集中现象。墨西哥1992年后的私有化浪潮使一小撮人(如卡洛斯•斯里姆)几乎一夜之间登上福 布斯世界富人榜。

(2)推动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其做法:一是资本主义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融合。即给行政总裁们(管理者)以优 先认股权(所有权凭证),于是股票市值而非生产活动成为经济活动的指示灯,所谓“资产运作”成为管理者业绩的标志,此类活动产生的投机诱惑开始泛滥。二是 急剧减小金融资本和商业资本之间的历史鸿沟。这条鸿沟在历史上曾多次制造了金融家、生产者和商人之间的冲突。大公司开始越来越靠拢金融,金融资产收益已经 成为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4.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对世界实行新经济殖民化。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周淼认为,发达国家把老殖民主义转向新殖民主义,以形成新殖民体系。新殖民主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殖民主义,其主要特点 是:发达国家通过打造以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制约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新的经济殖民、金融殖民、贸易殖民、产业殖民。总之,国际金融 垄断资本以美元霸权为基础,通过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的虚拟经济主导的全球化,建立了一种新的资本积累模式,来剥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阶段,资本主义既有正式的全球政治、经济协调机制,也有隐形的权力机制,形成了立体的多层面的新型资本家垄断同盟。

5.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特点及其危害。

当前,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以巨型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化生产体系日益形成,这些巨型跨国公司垄断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全球垄断寡头。

周淼对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特点及其危害进行了剖析指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载体是巨型跨国公司,都以在全球的发展作为追求目标,寻求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垄断 地位。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要在全球推行金融自由化,必然要求世界各国放开金融市场,推行资本流动、汇率、利率、银行业务的自由化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各种形 式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已经在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的所有领域,牢牢占据了主导和支配地位,包括投资、金融、生产、销售、贸易、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金融资本的 控制模式由传统金字塔式的垂直控制模式,转变为以银行资本为核心的金融资本网状联合控制模式,金融资本通过“参与制”控制了较多的经济部门和产业部门。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研究员王立强指出,国际金融垄断集团利用资本优势,采用金融危机的方式阶段性地鲸吞民族国家财富,利用金融霸权经常性地炒作国际大宗商品 价格,从中渔利。国际金融垄断集团利用新自由主义,削弱了各国主权,突破联合国宪章规定,对不听其指挥的国家大打出手,以强凌弱,形成了新干预主义,极大 地危胁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三、世界格局变动持续深化

1.新兴经济体异军突起,世界权力加速向新兴经济体转移。

金融危机爆发后,关于世界格局变化的辩论空前活跃,各种观点纷繁杂陈。在“新兴经济体崛起”、“西方势力全球性下滑”等舆论氛围中,“世界多极化进程加速”成为国际舆论的普遍共识。

中央党校教授赵曜指出,“9•11”事件和金融危机令西方国家遭受重创,发展中国家受影响较小出现转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利用起点低、资源丰富、劳动 力廉价等优势,通过经济全球化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新兴经济体,这将深刻地改变世界格局和国际经济形势。他说,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 了三次大变化:第一次是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1991年苏联解体。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雅尔塔会议所确立的美苏超级大国“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也称 雅尔塔格局)。第二次是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1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有恃无恐地推行霸权主义 和单边主义,海湾一战,布什以“美国领导”为旗帜的“世界新秩序”正式出台。第三次是从21世纪初“9•11”事件、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国次贷危 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呈现衰落,一些新兴经济体异军突起,世界格局由单极转向多极。世界多极化格局是一个积极的发展。

与会学者认为,继2001年美国人保尔森在高盛公司发表《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一文中首次把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称为“金砖四国”,这四国的领土 占世界的26%,人口占世界的42%,GDP占世界的14.6%,但潜力大,发展势头很猛。到本世纪中叶,世界经济格局将会重新洗牌,全球六大经济体的顺 序将是中国、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巴西。在保尔森提出“金砖四国”,之后,日本“金砖四国”经济研究院负责入门仓贵史在2007年又提出“展望五 国”概念,意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五国,是继“金砖四国”之后下一代有潜力的新兴经济体国家。2010年,应南非的要求,四国同意其加入, 现已成为“金砖五国”。在巴西带领和委内瑞拉推动下,2011年12月3日在委首都加拉加斯闭幕的拉美加勒比第三次元首峰会宣告拉美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正式 成立,实现了19世纪拉美民族独立英雄玻利瓦尔生前的最大愿望:建立一个联合所有拉美国家在内的“大家庭”。这一独立共同体最终将成为类似欧盟、非盟、东 盟的拉美国家地区组织。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出现,将深刻改变世界格局和国际经济形势,标志着“后殖民主义”时代走向终结,世界权力加速向新兴经济体国家转 移。

2.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在复兴并实现新的转型。

与会者对国际政治格局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作出分析和判断指出,苏联剧变后的2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走出谷底,虽然仍处于低潮,但缓缓有所回 升。就世界各国共产党来说,已从6600万党员发展到近1亿党员。苏联共产党曾拥有2000多万党员,在极短时间里土崩瓦解,震惊世人。但是,前苏联地区 15个国家的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并没有退却,他们积极作为,在苏联解体之后迅速重新组建或者恢复了共产党组织,积极宣传共产主义意 识形态。经过20年的发展,该地区的共产党由争取身份合法化,到可以参加本国议会和总统选举,甚至有个别共产党通过议会选举上台执政,为马克思主义、共产 主义意识形态在前苏联地区的保留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教授聂运麟指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实现了新的转型。其主要特征是: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从处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外的运动,转变成为处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内的运动;

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运动,转变成通过和平民主方式对资本主义实行革命性变革的运动;

从先进社会阶层参加的为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发展成为多数人参加的为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他说,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联系受到严重破坏。然 而,经过近20年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团结合作又出现了新的形式:发展党与党之间的双边关系,已经成为各国共产党进行国际联系、交流经验和相互支持 的主要形式;

一年一度的“共产党工人党国际会议”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加强联系、交流思想观点和工作经验、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形式,已经轮流在各大洲召开了过13次;

“国际共产主义研讨会”也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加强思想联系、交流理论观点和工作经验的一个形式,每年在布鲁塞尔举办一次,现已召开过18次,来自五大洲的约150个政党和组织参加了会议;“社会主义学者国际会议”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理论上相互交流的补充形式;

世界左翼政党的团结与合作,如共产党和社会党关系的改善促进了左翼政党国际会议的召开,其中影响较大有始于1990年的圣保罗论坛,已经成为世界左派政党 每年一次的重要聚会;2004年5月,来自欧洲国家的15个左翼政党在罗马聚会,成立了“欧洲左翼党”,促进了欧洲左翼运动的团结与合作。

还有学者指出,苏东剧变2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最大变化和最引入瞩目的是中国崛起。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进行了一场世 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革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9.8%,居世界第一位。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前的世界第11位上升到2000年的第7位,2004年 超过法国,2005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现在年总产值已达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到2011年9 月已达到3.2万亿美元,成为外汇储备十大国之首。尽管霸权主义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仍死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在中东、亚太等地制造事端,构建美国领 导的“太平洋世纪”,战略重点东移,紧缩新月形对华包围圈,企图封堵、遏制中国,但这只是一相情愿,难以阻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社会 主义经过一个长过程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3.世界格局出现“无极”与“多极化”发展趋势。

目前学界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各种研判中,出现了“无极化”、“集极化”、“非极化”等一些富有“新意”的观点。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刘 志明对此作了概括:一种观点认为,“无极”世界秩序时代正在到来。虽然美国仍是全球唯一真正的大国,但它的衰落将使世界呈现“国际关系日趋紧张情况下的一 个日益无舵世界”状态,有人将这种国际秩序称为“无极世界”秩序。另一种观点认为,“集极”世界秩序时代即将到来。世界进入了一个既非“单极”又非“多 极”亦非“无极”的历史上很少见时期。作为一个大“极”,美国失去了曾经拥有的力量,而俄罗斯、中国以及印度等新兴大国却成为潜在的“极”,其间还有欧 洲、日本等旧有大国。这种体制是以美国为中心、汇聚各中小“极”力量的“集极时代”。

《环球时报》编委王文则认为,世界从2012年起将真正进入“混沌”期。如何在重组的结构中占据相对有利地位,是各国博弈的核心内容。近年来,美国逐渐将 霸权挑战者的目标从恐怖主义、俄罗斯、中印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三大范畴,正式缩小定位至中国身上。2011年美国对我的防范布局出现四个新特点:

一是在军事领域出现“总体力量逼近中国,前沿军力后移”的新部署。

二是在经济与贸易方面,顽固死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对人民币升值步步紧逼,大量利用不公平的贸易与金融规则向我转嫁危机。

三是在海洋、外太空、互联网、能源、航空安全等全球新兴的公共领域先拔头筹,前瞻性地制定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新规则,规制我在全球公地的拓展。

四是在国际场合屡次对我展开舆论批判,加速价值观的对华渗透,挑拨我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拉拢和利用我社会力量等。2012年,在全球环境空前巨变、各类困 境与阴谋交错混杂的形势下,我国能否巧妙运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把握此次高难度的国力跨越显得极为重要。

4。世界格局的新特点及其应对。

针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新特点,中国社科院学部主席团原秘书长、研究员何秉孟指出,在这种“多极化”或“迷茫期”,我国的国际战略选择应该是:建立制约美国的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具体应采取以下策略:

(1)高举“反霸”、不称霸的旗帜。

(2)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处理国际事物一国一票,少数服从多数。

(3)充分尊重并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事务中的作用,推动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制定或调整处理国际事务的规章制度和机制。

(4)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各国事务由各国人民决定,反对借口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恃强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尤其要反对武力威胁、武力颠覆别国政府。

(5)“韬光养晦”、“不牵头”不等于不作为。当前,我们必须建立最广泛的制约美国的国际统一战线:加强与俄罗斯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团结巴西为代表的拉 美国家和南非为代表的西亚非洲国家,争取印度、欧盟等,尽可能扼制美国的霸权行径。这五条基本策略既与美国的新现实主义霸权理论根本对立,又避免了新自由 制度主义的欠缺,具有中国特色。为顺利实施以上战略、策略,必须在国际关系领域确立我们的话语权。

通过研讨,与会者形成的共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导致的世界格局新变化,使全球不稳定危险加剧,可能出现新的国际紧张关系和冲突。虽然全球不稳定危险加剧,我们仍然相信,和平与发展最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仍将是时代不可抗拒的主潮。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30期,摘自2012年第29期《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

登入为: admin
探索2013(1)/大危机_大分化_大变革透析世界格局深刻变化.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3/31 21:42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