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的“路”与美国的“墙”

来源:海疆在线 2017/04/18 08:46:49 作者:回马

导读: 中国道路,是一种摒弃了之前所有固化思维、摒弃了国与国之间以大欺小、嫌贫爱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完美道路。它修补了旧的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种种弊端,让人类依稀看到了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

进入2017年度,一个源自中国的热词在世界各国乃至联合国中流行,这个词叫“一带一路”。

本月,联合国在纽约总部举办了一带一路高级别研讨会,与会的联合国官员、经济学家、各国外交官等100多人齐聚一堂,热议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大家一致认为,“一带一路”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新契机,是推动全球合作共赢的全新思路。

事实上中国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同联合国制定的全球发展目标高度契合,联合国也不厌其烦地屡次将“一带一路”的字眼写进其官方文件——去年4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签署意向书,双方将共同规划推进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的具体行动,推动沿线各国政策对接和务实合作。同年9月,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签署的第一份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文件,是国际组织首次承诺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而到了这一年年底,联合国大会第一次在决议中写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

“一带一路”越叫越响亮,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共鸣和积极响应,其实丝毫也不奇怪。随着由美国主导国际秩序崩塌,其倡导推动的全球化弊端初现,动乱、恐怖主义盛行,经济危机与社会不平等加剧,环境与自然灾害荼毒人类,加上美国管杀不管埋地中途急刹车等等,全世界有识之士越来越意识到——原有的全球化构想,仅是一个初略的展望,而并非完善的发展模式。当今世界正迫切寻求一个包容的、有远见的、全面的和可以应对21世纪切实挑战的新模式。

“一带一路”思路适时提出,为实现这一需求提供了标准化答案。一带一路倡议是具包容性的战略构思,它通过发展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当地创造需求和就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同时,试图维护社会公平和落实环保责任等。这一囊括了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及世界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的宏大构思,绝不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狂想,而是经历了中国三十年发展的实践验证,并且拥有亚投行等机构的资金支持,以及中国广阔的大市场作为强力支撑。

早在一带一路刚见雏形的2013年,中亚班列“长安号”首发,源源不断将“中国制造”运送出国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干线。迄今为止“长安号”共开行294班,累计13733车,运输货物总重达46万吨。它的运行大大节省了货物输送时间。从西安出发前往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行程仅需6天,比过去整整缩短19天。

无独有偶。今年4月10日,首列满载英国商品的直通货运列车启程开向目的地中国。此举表明英国挣脱欧盟羁绊后开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这一能够改变根本格局的项目,也意味着新丝绸之路成为一个兴起于中国与欧洲之间、由扩大的经济走廊和贸易路线组成的新网络。几乎在同一时间,欧盟领头羊德国的日化连锁超市巨头Rossmann宣布:旗下2000多家实体店和网店将接受来自中国的游客、商务人士和留学生的支付宝支付。公司市场主管Raoul Roßmann先生表示,接受支付宝支付可以方便中国顾客消费……

就好像中巴经济走廊、哈萨克斯坦输油管线、中欧铁路不断向前延伸那样,“一带一路”这个中国的专属名词已日益成为国际通用语汇,正不断扩大拓展着它的内涵与外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地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互利共赢发展模式的经典演示。

面对“一带一路”不可遏止的发展势头,笔者恍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上述一切的源起,只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矮墙上一句合辙押韵的口号——要致富,先修路!那时中国是有一堵墙的,一堵意识形态与发展国策的无形之墙。所幸我们敢于打破墙的束缚,以修路的形式,以开放的心态汇入全球经济大潮。三十年来之字路,中国从工仔、工头、世界工厂厂长升职为老板,也闯出了一条以修路为初始形态的、普遍适应各国别及各发达程度的中国式发展路径。

中国道路,是一种摒弃了之前所有固化思维、摒弃了国与国之间以大欺小、嫌贫爱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完美道路。它修补了旧的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种种弊端,让人类依稀看到了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

颇为搞笑的情形是,就在我们中国倡导世界互联互通的时候,先前使出吃奶气力推行全球化的美国,却在谋划修建一堵长长的隔离墙。美墨边境上这堵隔绝了经济互惠和人际往来的高墙,昭示着美国新政府应对乱象频生的全球化负面效应,已精疲力竭黔驴技穷,只好像鸵鸟一样缩回沙土里苟且偷安。

从传统意义上讲,中国属于擅于筑墙的国度,是筑墙的老祖宗。想想中国的万里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浩浩荡荡绵延无垠,功用无非是提防外族入侵。再想想中国从明朝到满清的海防,干脆颁布禁令杜绝海上贸易,人为筑起一道闭关自守的无形壁垒。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有形无形的墙体无法阻挡外部带来冲击、掠夺与灾难,固步自封意图安稳,最后将导致更大程度的紊乱。自公元1840年算起,中国人用近两百年的苦难反证了蜗居墙内的危殆,痛定思痛这才开始推倒高墙路路互连,让自己聪明才智和民族活力充分地流通起来,终于走通了一条和平崛起的康庄大道。

与此相反,世界老大美国却是一个实实在在以修路见长的国家。美国国内发展历史,几乎可以概括为几个阶段筑路的历史。美国四通八达的铁路建设,是连通美国实业经济的血脉;美国的汽车文化高速公路,甚至由它发端的现代海洋物流、空中通道、互联网经济,还有无孔不入的美元资本流动,各种有形无形的道路通达,成就了美国独一无二的国际地位。但是由于美式路径自身的缺陷,如虚伪、自私贪婪、崇尚暴力强权等,美国道路注定会产生拥堵、路况混乱以及基础不牢等等恶疾。于是特朗普新政府打算实施新政,撇开美国长于筑路的强项,改为独善其身开始建墙。美墨边境是看得见的墙,半途夭折的伊斯兰法案就是看不见的种族及心理上的隔离墙。按照笔者的理解,特朗普的计划是先扎篱笆后修圈,甩掉外部负重后关起门来振兴实体经济,效仿中国的路数大搞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笔者认为特朗普施政纲领中,搞基础设施是最靠谱的计划。问题是美国已积重难返,几万亿建设资金从哪里来?靠增印美钞或者开发石油资源显然都是异想天开,美元系信用货币,美元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已发生周期性紊乱,货币篮子几分天下的情况下,美元剪刀再想定期收割世界经济的羊毛难度很大;而美国内州市特区各行其道,连法律条文都不一致,各地的民众诉求利益纠葛迥异,特朗普政权怎么来下好全国一盘棋?因此美国最靠谱的振兴思路,实际上却因自身的掣肘最不可能实现。

总之,过去忙于修墙的中国如今倡导修路,先前长于修路的美国反倒兴致勃勃开始筑墙,中国和美国不知不觉间完成了角色互换。美国扔下世界一片哀鸿的烂摊子回归保守主义,而中国则接过经济全球化的大旗,在“一带一路”战略蓝图上挥毫泼墨。

下个月,中国将在北京拉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帷幕,届时世界各国将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责编:胡玲莉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海疆在线)